《心的空間》
第九章:創作不是治癒別人而是救自己於深淵
台灣文學館聯合地方創生組織舉辦「用故事修復人生」系列講座,意外邀請到了林予恩。
收到來信那天,她興奮地連滑鼠都差點掉下來。
「我們非常欣賞您近期的文字風格與情感深度,希望您能在活動中與大家分享『創作如何成為自我修復的過程』。」
她盯著信件半天,像做夢般回到現實──那個曾經害怕被看見的自己,如今被世界邀請上台。
但真正讓她心跳加速的,是當她告訴媽媽這消息時,媽媽一臉複雜地說:
「那我去聽聽看,妳在台上都講些什麼。」
她愣住了。不是開心也不是感動,而是──緊張、羞愧、困惑,全混在一起。
她突然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承受「被家人真正看見」的那一刻?
活動前一週,沈智翔陪她在信義誠品改稿,天氣濕冷,窗邊落著細雨。她望著電腦螢幕,久久無法打出演講開頭。
「妳是不是在害怕?」智翔開口。
「我不知道我在怕什麼……也許是怕她聽到我那些從沒跟她說過的感受。」她語氣低沉。
他遲疑了一下,握住她的手,「如果妳願意,我可以去聽。我會坐在她後面,一直都在。」
她心裡微暖,卻也隱隱有些不安。她看著他溫和的表情,忽然問:
「我們這樣……會不會其實只是互相拉著取暖?」
他怔了一下,隨即低下頭,像是也早就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也許是。但我希望,不只是這樣。我想在你跌倒的時候接住妳,也想在妳想飛的時候推妳一把。」
她沉默,然後緩緩說:「那就……一起看,這段路能不能走得遠。」
活動當天,會場在國家圖書館大廳,報名人數超過百人。
她穿著深藍色針織洋裝,站在舞台側,手心發汗。
主持人報完名字,全場掌聲響起時,她看見媽媽坐在第二排,正襟危坐,神情複雜。
她吸一口氣,走上講台。
「大家好,我是林予恩,一位仍在學習成為自己的女子。」
她原本準備了演講稿,但那一刻,她突然決定不照稿唸。
「今天我想說的,不只是寫作帶我走過什麼,而是──我花了多久才允許自己好好哭、好好累、好好爛。」
場下鴉雀無聲。
她娓娓道來從職場壓力、家庭期待,到第一次寫下自己的脆弱,每一段都真實而赤裸。
直到她講到:「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原諒了過去,但其實,是一直沒敢揭開那一層皮。」
正說到這句話,觀眾席後方遞來一張紙條,是工作人員急匆匆遞來的。
她打開,是一封匿名信。
「我知道妳寫的是妳的感受。但當年那篇讓我被全班排擠的作文,我到現在還沒忘。也許對妳是抒發,對我卻是傷害。祝妳越寫越好──一個曾經的同學。」
她腦中一陣空白,話停在嘴邊。
全場仍在等她繼續,媽媽的眼神望向她,卻不像以前那樣逼迫,而是難得出現了一絲不確定與擔心。
她緩緩把信折好,抬頭望向全場。
「剛剛我收到一封來信,它提醒了我──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無意間,成為別人故事裡的反派。包含我自己。」
她深吸一口氣,「但如果我們從此不敢再說話,那就沒有人能學會怎麼道歉、怎麼原諒、怎麼重新說出自己的版本。」
講完這句話,現場靜了幾秒,接著響起如雷掌聲。
講座結束,她在後台卸妝時,媽媽走了進來。
「剛剛那個信……妳沒事吧?」
她轉身看著媽媽,忽然想起很多年來不敢說的話:
「我從小就很怕你們不喜歡我不乖、不成功、不嫁人、不聽話的樣子……但我後來發現,比起你們的驕傲,我更需要自己的呼吸。」
媽媽沒馬上回話,只是把手裡的保溫瓶遞過來:「喝點熱的,天氣冷。」
她接過,手有些顫抖。
「媽……妳會不會恨我這樣講你們?」
「不會。只是……原來妳藏了這麼多苦,我竟然都沒看出來。」媽媽語氣裡有一種鬆動,像是長年緊握的掌心,終於願意鬆開一點。
她靠在椅背上,眼淚默默流下。
那一夜,回家後她收到智翔傳來的訊息:
「我今天第一次聽妳完整講妳的過去。不是在哭的時候、不是在聊天時,而是在妳站得那麼堅定的時候。妳知道嗎?妳真的很勇敢。」
她回了一句:
「我不是天生勇敢。我只是終於願意不再逃。」
電腦螢幕的光線映照在她臉上,內心雖有疼痛,卻前所未有地清晰。
她知道,重生不是一瞬間的轉變,而是無數次破碎後,仍選擇拾起自己的碎片,繼續走下去。
以上故事為虛擬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