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走來,我丟了很多東西。
也放下了一些習慣、角色、期待和人際關係。
我以為這會讓我感到輕盈,
但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自己更需要的是——
重新選擇留下什麼。
我終於有空去感受「想要的」
我開始注意到一些細節:
衣櫃裡沒有那麼多選擇,
但每一件都很合身、很舒服。
我重新寫文章、重新聽音樂,
也重新開始練習一個人吃飯不滑手機。
不是要過什麼質感生活,
只是想回到自己真正舒服的節奏。
我開始敢說「不」
我以前很怕拒絕,
但現在我發現,懂得說不,其實是為了留下更重要的人。
我不再勉強出現在我不想去的聚會,
也不再浪費時間解釋自己為什麼選擇這樣生活。
我開始更在乎那些真正懂我、也願意和我一起變簡單的人。
那些關係,比熱鬧,更讓我感到平靜。
我變得比以前誠實
我開始練習對自己誠實。
誠實地說:「我今天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
誠實地承認:「我其實還是喜歡某些東西,也沒關係。」
極簡不代表「什麼都不行」,
而是學會從擁擠的選擇裡,找回自己真正想要的。
我開始選擇性地擁有,也選擇性地努力。
這樣的日子不完美,但比以前自在。
留白之後,才能重新構圖
回頭看,那些被我丟掉的、放下的、拆解的,
其實不是消失了,而是變成了一種「空」。
而空,讓我重新有空間,
擺進我真正想留下來的生活。
我想留下的是什麼?
不是東西,是一種節奏、一種狀態,
是一種我可以自在呼吸的方式。
🖋留白練習 #8
寫下 3 件「你想留下來陪你過生活的東西」。
可能是一種習慣、一個人、一件物品、一種狀態。
這是屬於你的極簡後重建藍圖。
你不需要擁有很多,
只需要留下那些你真正想要一起生活的。
下一篇,我想談談另一個現實的難題:
當你開始改變了,別人不一定會支持你。
甚至,有些人會覺得你變了、很怪、不像以前那麼合群了。
但那真的不好嗎?
我們可以一起談談改變之後的孤獨,
以及怎麼與它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