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最愛和你一起您讀商業好書的老查。
記得電影《高年級實習生》裡有段情節:主角 Ben(勞勃狄尼洛飾演)在參加熟齡實習生面試時,面試官問了他一個例行性的問題:「你對自己 10 年後的期望是什麼? What do you see yourself in ten years?」。Ben 回說:「你是指我 80 幾歲的時候嗎?」。當然,這是作為一個笑點,凸顯面試官沒有意識到眼前的老人與一般實習生年齡差距甚大。不過撇開年紀不談,「對 10 年後的想像」確實是個越來越難回答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因為世界變化太快,也太大了。這些變化勢必也會影響到每一個人。那麼,若我們把時間稍微縮短,來談談對未來 3~5 年的想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思考?有些人會從計畫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工作目標、生活願望,以及要經歷的階段,例如升職、加薪、結婚等。但相信也有人認為這段時間不長,不會有太大變化,只是現狀的延伸罷了。不知道你比較偏向上述的哪一種呢?
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從三個不同的視角來拆解這個問題。
一、從過往經驗中找尋規律
我認為在思考「對未來3~5年的想像」時,反而也許可以先回頭看看:過往我在3~5年的時間裡,通常會有怎樣的變化或成長呢?曾經有什麼樣的事情或原因,造成特別或超乎我自己預期的改變呢?
對我而言,3~5 年是一個不容輕忽的長度。在我過往的職涯裡,三年足以讓我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從摸索到駕輕就熟;五年則可能已經有轉換部門甚至轉職的機會。而通常最能帶來超乎預期改變的,就是「轉換」:轉換工作、轉換職務、轉換領域。3~5 年對我來說,正好是「讓一段歷程從 0 到 1,以及準備下一段歷程」的時間。因此,思考未來 3~5 年時,我會先問自己:我現在是否已經準備好要開啟什麼或轉換什麼?
你可以試試這個小練習:
- 先判斷自己現在在哪個階段:摸索期、熟練期,還是準備轉換期?
- 想一個 12 個月內可以啟動的「小轉換」,例如接一個不同領域的小案子、去旁聽一門課、或把自己熟悉的流程寫成教材…,產生轉換的動力或機會。
二、拉高視野,定位你的人生階段
我們都處在自己人生時間軸中的某一點,而人生的時間軸,通常依循一個大致的階段發展。在《人生的長尾效應 25, 35, 45 的生涯落點》這本書裡提到,若以工作來說,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每一段大約各 15 年:
- 第一階段:厚植實力。 在這階段,「學習」遠比「成功」來得重要,因為在此獲取的經驗,會是未來很重要的基礎。
- 第二階段:創造高峰。 專注於自身的優勢與熱情,大展身手,逐步朝向事業高點邁進。
- 第三階段:發揮影響力。 擔任顧問、創業或教學,除了在原有職務上傳承,也將經驗發揮到更廣泛的領域。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目前正處在哪一個階段?是剛開始,還是已走過一半?而未來 3~5 年,會讓自己在所處的階段裡走到哪個段落?這麼想,會幫助我們以更長遠的視野來進行規劃。
如果你在築基期——就多花時間讓自己「不可取代」。
如果你在高峰期——要想辦法把你的做法「可複製」。
如果你在影響期——是時候挑一個舞台,開始展現自己。
三、看向未來,解讀趨勢與運用策略
只從個人角度思考,很容易忽略另一個影響發展的關鍵要素:外部環境。我們無法預知大環境的變化,但可以透過兩種方式讓想像不至於是自說自話:嘗試解讀趨勢,以及運用槓鈴策略。
解讀趨勢-找到新的可能
你可能覺得「解讀趨勢,應該很難吧?」。在探討趨勢觀察的書《微趨勢》中,作者馬克潘認為,只要有 1% 的人口擁有共通行為,就有可能創造出一種「微趨勢」。這種趨勢能發展出新的事業,甚至成為一項新的文化運動,從而改變商業與社會。
要如何觀察正在醞釀成形的趨勢?既然是趨勢,就不是短暫的流行,而是長期影響下的演進。你可以有意識地觀察周遭:從街上店家類型的消長、商店裡商品的上架與消失,到身邊親友常聊的話題或常做的事,都有機會從中窺見趨勢的蛛絲馬跡。
只要有好奇心與觀察力,嘗試更了解週遭世界,就會引領我們發現生活周遭事件之間的交集,避免困在既有思維裡。藉以判斷自己是否該調整正在進行的工作,還是繼續堅持尚未成功的方向。
槓鈴策略-同時押注在安穩與變動
「槓鈴策略」的觀念出自探討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名著《反脆弱》。所謂的「槓鈴」,指的是健身舉的以一根槓子兩邊裝有金屬重物的器材。作者塔雷伯認為,如果要持續維持反脆弱性,可以用這樣的組合:大部分資源放在最低風險的做法上避免損失,但小部分資源則投入高報酬高風險的做法上增加可能的獲益,像是同時押注在槓鈴的兩端。
舉例來說,你可以有一份安穩、收入穩定的工作,但同時投入一小部分時間經營「斜槓」生涯,例如經營社群、寫文章、拍影片等。這些事情如果累積有成,很可能就會獲得比上班工作更高的報酬;就算沒有成功,也不會造成太大損失。你的「槓鈴」又會是哪些事的組合呢?這也是安排未來 3~5 年時值得思考的問題。
可以試試:
- 把 70~90% 的時間和資源放在穩定、安全的事情上(你的主業、固定收入)。
- 把 10~30% 拿來嘗試高潛力的新事物(新技能、自媒體、跨界專案)。
往回看、拉高視野看、向前看。是不是覺得,如果要好好思考未來 3~5 年,其實也是一件不容易但又充滿樂趣的事呢?那麼,換你來思考,你的未來 3~5 年,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你對自己未來職涯的想法是
------------------------------------
我是 vocus 官方主題專家—老查,歡迎追蹤、加入我的沙龍!
方格子近期主題活動:
vocus 夏日出企玩:分享屬於夏天的旅行、冒險,把行李箱帶回家~
「烹飪」新分類登場:上菜囉!端出你的拿手料理
想成為官方主題專家?歡迎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