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心受教卻還是頻頻失敗?——當他人的建議已成為焦慮來源,該如何穩住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學畢業時,我沒有像大部分同學一樣開始找工作進入社會,而是給自己數年時間畫漫畫,投稿出版社。為了讓自己進步快些,我除了努力精進畫技,也報名相關課程學習,和身邊有相似志趣的朋友們互相交換著建議——

尤其在創作頻頻碰壁、成果難以如預期時,更會忍不住向身邊親友討教:「你覺得我的作品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夠好?」

畫技不好,就去勤練畫技;分鏡不順,就研究分鏡;角色平淡,就分析別人的角色塑造……

原本應該是能讓自己愈來愈進步的好習慣,但到後來,卻出現了彼此矛盾的聲音,有些還過於抽象,甚至有人說:「可能是你線條太粗了吧?」或「可以試試像吉伊卡哇那種類型,簡單又好賣。」(我畫的是人物為主的劇情漫畫)

漸漸地,我開始在這些名為建議的沼澤中沈沒了。


「我不是都聽大家說的了嗎?也努力改進了缺點。但為何還是沒有成功?」

進步對我而言,已經從「原來這裡還能改善」變成「到底還要改多少……?」的疲憊與焦慮。

之後以焦慮為火種,內心燃起一股憤怒的情緒。

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根本不需要那些建議,只是單純運氣不好罷了。

畢竟創作圈那麼大,各種風格的人都有,有人走可愛路線、有人擅長細緻畫風,也有人畫得非常前衛抽象——每種風格都有人喜歡,也都有人買單。為什麼就只有我不行?為什麼非得要我改變自己?

我甚至開始拒絕學習,看到別人闖出名堂也心裡帶刺地覺得「那是他運氣好」。畢竟我從未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

但那樣的我,其實只是用酸葡萄心態在捍衛自己的自卑。


後來轉換跑道後,狀況穩定了些。沒有再針對畫技進修,而是改成學習經營及行銷方式。

我開始研究自己的作品能做成怎樣的商品。從簡單入門的明信片、貼紙,到馬克杯、胸章、吊飾……。有些品項是我真的喜歡、有靈感才做;但也有部分,是因為親友或粉絲熱情建議「現在這個很流行,一定會大賣!」我才跟風製作。

有時候,運氣好,剛好賣得不錯,便會很感激對方建議;但更多時候,花了錢、花了時間,結果銷量平平,甚至囤了一堆庫存。這種時候,內心難免會暗暗責怪那位當初給建議的朋友。

雖然理智上知道,決定接受建議的是我自己,可當初那份「是別人建議的、不是我自己要做的」的心態,還是很難平息。畢竟對方只出一張嘴,最後承擔印刷費和庫存壓力的都是自己。

到後面,面對親友的建議,甚至都有點創傷壓力症候群了。

即使親友是真的熱心想幫忙,也可能他確實看到某品項的熱賣,但我表面上虛心接納,內心還是會暗暗想:「要是失敗了怎麼辦?你要賠我錢嗎?」

若是給建議的親友知道我的內心話,肯定也是覺得委屈吧。


這種內心總帶著憤怒和不甘的情況,直到我接觸身心靈以及真正專業的品牌經營手段後,才終於能慢慢面對,並理性溫柔地分析當時我到底處於什麼情況。

其實,當時我只是太不了解自己了。

創作的方向不夠清晰,自身優勢也沒梳理清楚,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創作狀態。每次失敗後,就急著尋求解方、找人指點,期望找到一個成功的萬靈藥——結果反而變成病急亂投醫,甚至搞砸了原本還不錯的節奏。

給建議的親友們,相信大部分還是出於好意的。只是就現實層面來看,多數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我的狀況,也並非專業的市場調查人員或行銷好手。聽他們建議,大概就跟自己生病了卻不看醫生,只聽街坊鄰居的偏方治療,可能運氣好有效,運氣不好沒效還可能加重病情。

除了不夠了解自己外,我對自己做的決定信心也不足。不相信自己做的決定是好的,也害怕自己做錯決定,於是不知不覺中,將主導權交到別人手上。甚至成為失敗後自己能怪罪的一個理由。

現在的我,正在學習重新認識自己,也不再過度依賴外界評價。即使需要建議,也會嘗試尋找更專業的資源。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決定!

當然,依舊會收到種種建議、也還是會焦慮是否要遵從。但我已經不再那麼容易被推著走,而是開始能靜下心問問自己:

「這個建議,是我真心覺得需要的嗎?」

「它是否符合我的方向與節奏?」

「對方給這建議是基於他對市場的認識?還是口嗨?」

若是自己聽了也認為不錯的建議,嘗試自然沒問題。若不符合自己的方向,也可以用委婉堅定的態度告知對方「謝謝你的建議,但我還有自己的考量。」

能清晰明瞭地為自己做決定後,我發現自己也慢慢從原先的委屈和不甘中,長出小小的自信心。即使做錯決定,也能更有勇氣擔起責任,虛心學習。

若自己想搭橋,就無須聽從鋪路人的建議;知道自己想去北方,即使聽到別人說南方比較好,也可以更有覺悟地前往想去的目標。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想去的方向,面對他人指點,便可以避免讓自己陷入五里霧之中。

未來我想必還是會不時聽到各種建議,但我會學著靜下心來,仔細分辨哪些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養分,哪些只是可隨他而去的風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隻不紅的卡皮巴拉
2會員
10內容數
這裡是一個不強迫自己追逐流量、不迎合市場期待的創作療癒草原。 我相信,創作的價值不需要流量來認證,
只要還願意誠實寫下來,就是一種力量。 若你也因為還沒紅而苦惱,歡迎一起來躺下。
2025/07/26
剛開始以創作為職業時,我以為自己正活在夢想中。但隨著壓力、行銷與數字牽動的日子愈來愈多,我驚覺自己許多「熱情」其實源自焦慮。這篇文章記錄了我如何從疲憊與懷疑中慢慢找回初心,也練習在市場與自我之間,建立一種溫柔的平衡。
Thumbnail
2025/07/26
剛開始以創作為職業時,我以為自己正活在夢想中。但隨著壓力、行銷與數字牽動的日子愈來愈多,我驚覺自己許多「熱情」其實源自焦慮。這篇文章記錄了我如何從疲憊與懷疑中慢慢找回初心,也練習在市場與自我之間,建立一種溫柔的平衡。
Thumbnail
2025/06/28
曾經,我總在比較中掙扎,嫉妒別人的成就,懷疑自己的價值。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我並不是想變成他人,而是誤以為「應該」像他人。這篇文章誠實記錄了我從比較與嫉妒中走出的過程,重新看見自己的節奏、風格與靈魂位置。
Thumbnail
2025/06/28
曾經,我總在比較中掙扎,嫉妒別人的成就,懷疑自己的價值。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我並不是想變成他人,而是誤以為「應該」像他人。這篇文章誠實記錄了我從比較與嫉妒中走出的過程,重新看見自己的節奏、風格與靈魂位置。
Thumbnail
2025/06/21
我曾以為自己只是睡不好,直到檢查後才發現自律神經已嚴重失調。在自由彈性的創作者生活裡,我竟也無聲累垮。這篇文章記錄我從「覺得自己不該生病」的羞愧,到開始理解內在壓力的根源,慢慢走向療癒與改變。收入最少的那段時間,反而讓我學會放慢腳步,修復自己,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溫度。那或許不是最低潮,而是重啟的開始。
Thumbnail
2025/06/21
我曾以為自己只是睡不好,直到檢查後才發現自律神經已嚴重失調。在自由彈性的創作者生活裡,我竟也無聲累垮。這篇文章記錄我從「覺得自己不該生病」的羞愧,到開始理解內在壓力的根源,慢慢走向療癒與改變。收入最少的那段時間,反而讓我學會放慢腳步,修復自己,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溫度。那或許不是最低潮,而是重啟的開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一開始我看到帶著許多焦慮與挫折的你,說著各種無力版本的故事,擔心論文寫不好,學位拿不到,工作受影響。 當陪著你跟內心渴望活出的樣子好好連結,你發現了自己內在有好多資源與寶物,你開始說著新版本的故事,你做著喜歡的工作,用你的生命好好陪伴著孩子度過難關,所以你也有能力陪自己度過現在的難關。對我而言,這
Thumbnail
一開始我看到帶著許多焦慮與挫折的你,說著各種無力版本的故事,擔心論文寫不好,學位拿不到,工作受影響。 當陪著你跟內心渴望活出的樣子好好連結,你發現了自己內在有好多資源與寶物,你開始說著新版本的故事,你做著喜歡的工作,用你的生命好好陪伴著孩子度過難關,所以你也有能力陪自己度過現在的難關。對我而言,這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學習方向上的困惑和感悟,以及對心法的思考和反思。通過天使引領和愉悅心情的等待,作者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學習方向上的困惑和感悟,以及對心法的思考和反思。通過天使引領和愉悅心情的等待,作者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很多事遇到挫折,或發現同樣的事有人做得比我們好時,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的心態,懷疑自己是否不具備這個能力或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自我懷疑其實是好的,因為這會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但要小心的是,不要從自我懷疑陷入到自我否定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很多事遇到挫折,或發現同樣的事有人做得比我們好時,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的心態,懷疑自己是否不具備這個能力或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自我懷疑其實是好的,因為這會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但要小心的是,不要從自我懷疑陷入到自我否定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困惑與掙扎,尋找真心與依賴的平衡。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需要真心的朋友或家人的支持,但同時也需要學會獨立與自立。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人際關係中的掙扎與尋找出口的心情。如果您也有類似的困惑,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困惑與掙扎,尋找真心與依賴的平衡。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需要真心的朋友或家人的支持,但同時也需要學會獨立與自立。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人際關係中的掙扎與尋找出口的心情。如果您也有類似的困惑,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Thumbnail
這個月,要說自己有所成長也行,要說自己沒有成長也行。總的來說,有前進的也有暫停著絲毫無動靜的,這些想法卻總是搞得我頭昏腦脹。自己就一顆腦袋,也沒有八隻手,到底該怎麼一次應付這麼多事?這種時候越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或是這世界上一定找不到能夠真心接受自己的人。「為何自己不......」的問題
Thumbnail
這個月,要說自己有所成長也行,要說自己沒有成長也行。總的來說,有前進的也有暫停著絲毫無動靜的,這些想法卻總是搞得我頭昏腦脹。自己就一顆腦袋,也沒有八隻手,到底該怎麼一次應付這麼多事?這種時候越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或是這世界上一定找不到能夠真心接受自己的人。「為何自己不......」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