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交通安全、心理需求與高齡友善策略解析
一場圖書館前的擦撞引發的深思
前陣子朋友目睹一場78歲老先生在圖書館門口的擦撞,激起了對高齡駕駛的憂慮與討論。這件小事背後,反映的是高齡者持續自主駕駛背後,生活依賴、尊嚴維護及社會支持的複雜面向。高齡駕駛不只是交通問題,更是人口老化與長照議題的交集。
這段對話點出:高齡駕駛,不僅是交通安全問題,更是人口老化、生活需求與長照議題的交會點。
碰巧就在上週,我參與了台灣心理健康聯盟舉辦的論壇,主題是「高齡者心理支持與孤獨對策」。其中成功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的 張玲慧副教授 分享了「高齡者社區參與的協助─以高齡駕駛為例」的議題分享。張副教授指出,高齡駕駛不僅涉及安全問題,更與 心理需求與社區參與機會 緊密相關。而這次論壇的分享,讓我在心裡醞釀著這篇文章;也因為和朋友的那場對話,再次勾起了我對「高齡駕駛」議題的關注—這既是交通問題,也是心理健康與高齡友善社會 的交會點。
嬰兒潮世代與高齡駕駛人數的激增
戰後嬰兒潮世代(1946–1964 年出生)是台灣人口結構中數量龐大的群體。隨著這一代逐步邁入 65 歲以上高齡行列,台灣的高齡人口比例快速攀升,高齡駕駛人數也隨之大幅增加。
這一代人習慣以私家車作為主要交通方式。對他們而言,汽車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 自由與自主的象徵。因此,當高齡駕駛議題浮現時,它不單是交通管理問題,也深刻觸及到這一世代的心理與文化背景。
高齡駕駛的多重挑戰
- 生理退化:視力模糊、反應速度變慢、判斷力下降,逐漸影響駕駛安全。
- 心理依附:駕駛與駕照象徵獨立自主,繳回駕照常被視為失去自由。
- 社會壓力:子女擔心安全,但長者抗拒放手,衝突由此產生。
- 事故風險:75 歲以上駕駛事故率與死亡率顯著升高,對公共安全的影響日益嚴重。
這些挑戰提醒我們:高齡駕駛不僅需要交通管理,更需要全面理解與支持。
馬斯洛需求理論下的高齡駕駛心理
為什麼許多年長者即使冒險,仍抗拒交出駕照?從馬斯洛需求層次來看,可以更清楚理解:
- 生理與安全需求:開車是就醫、採買等基本生活的保障;沒有車,可能連最基本的健康安全都無法維持。
- 社交需求:車輛是他們與親友保持連結的重要工具,沒有交通會加速孤立。
- 尊重需求:駕照象徵能力與價值,失去駕駛權,往往讓他們覺得「不被需要」。
- 自我實現需求:有些長者透過開車繼續參與志工或社區服務,這是延續人生使命的重要方式。

因此,僅以「禁止」來面對高齡駕駛,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必須提供 心理支持與行動替代方案,才可能讓他們願意安心退場。
因應策略:兼顧安全與尊嚴
1. 完善法規與檢測制度
- 推動定期健康檢測與認知測試,確保駕駛能力。
- 設置換照年齡門檻,針對夜間或長途駕駛設限。
2. 建立替代交通方案
- 推動樂齡交通優惠政策,藉此鼓勵長者繳回駕照。
- 提供社區接駁車、計程車補助與共乘資源,減輕長者與家庭的壓力。
3. 家庭與醫療支持
- 鼓勵子女與醫師一同參與駕駛能力討論。
- 協助長者在「安全退出」的過程中,仍保有被尊重的感受。
4. 科技輔助推廣
- 推廣智慧車輛輔助系統(自動煞車、偏移警示)。
- 發展共享車與自駕技術,減少高齡駕駛風險。
高齡友善的交通環境展望
世界衛生組織(WHO)倡導的「高齡友善城市」理念,強調環境與政策應讓長者持續參與社會,並維持尊嚴與安全。
應用在高齡駕駛議題上,意義在於「提供完整且便捷的替代交通與接駁服務,讓不再駕駛的長輩不感孤立,與社會持續連結。」
這不只是交通安全,更是打造「高齡友善社會」的核心一步。
FAQ 常見問題
Q1:戰後嬰兒潮世代老化如何影響台灣高齡駕駛?
A1:嬰兒潮世代人口龐大且高度依賴私家車。隨著跨入 65 歲以上,高齡駕駛人數急速攀升,帶來交通安全與社會支持的雙重挑戰。
Q2:高齡駕駛最大的安全風險是什麼?
A2:主要來自視力、聽力、反應與判斷力退化,尤其75歲以上事故率和死亡率顯著升高。
Q3:如何讓高齡者在放棄駕照後仍保持自由?
A3:應建置完善的替代交通系統如社區接駁服務、交通補助,並推廣智慧輔助駕駛技術,減輕長者及家屬負擔。
Q4:都市與鄉村在高齡駕駛議題上有何不同?
A4:都市有公共運輸與補助較好推行;鄉村依賴度高,需要社區共乘與地方型接駁方案。
以高齡駕駛為社會試金石
戰後嬰兒潮世代的老化,使高齡駕駛問題成為台灣不可忽視的挑戰。
解決之道不應只停留在「限制與禁止」,而是必須了解,人口結構中嬰兒潮世代的持續老化,推升高齡駕駛問題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課題。解決之道不應僅是限制與禁止,而是整合法律檢測、替代交通、家屬支持與科技輔助,並以尊重與陪伴的高齡友善理念,保障長者自由安全移動及心理健康,實現人文與安全的平衡。
因為真正的問題,不只是避免事故,而是 我們要如何打造一個讓長輩安全移動、仍能保持尊嚴與持續性的社會參與。
那你呢?對於高齡駕駛,你有什麼看法?
與大家一同思考
如果家中長輩仍在開車,你會怎麼和他們討論?
又或者,正在閱讀的長輩們,你們會怎麼看待自己的駕駛需求?
歡迎在留言分享你的想法,讓這個議題有更多角度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