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三不五時會在threads上貼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文章片段,不過threads就像大海,不管發了什麼都很容易淹沒在一群資訊海裡面。為了讓自己能偶爾複習一下曾經觸動內心的句子,把這些片段一併整理在這裡。
你什麼時候開始清晰的意識到,什麼樣的另一半適合你?什麼樣的朋友和你處得來?
有一個獲得數百人按讚的回答是這樣的:「最近我開始和父母真正心理分離,允許自己和他們有不一樣的命運,內心開始持有美好的願景,包括工作和感情上的,並相信自己能遇見。」
雖然我們崇尚親密,懼怕分離,但有太多覺醒,都是從分離開始的。
—武志紅《自我的誕生》
尊重事實,駁回情緒。
什麼意思呢?
如果你覺得對方傳遞過來的是情緒垃圾,而你並不想容納這種情緒,那就該駁回。有一天老闆突然輕飄飄的對一位員工扔出一句話:「我一天賺得錢比你一年賺得都還多。」這位員工覺得莫名其妙,然後扔了一句話回去:「是啊,你說的都對,我一輩子可能都賺不了你一年的錢,可是你很累啊,我不想過你這樣的生活。」這就是對事實給予的承認,而把垃圾情緒駁了回去。
非常有意思的是,這位老闆改變了對他的態度,對他表現得非常尊重。這份尊重是他自己迎來的,因為捍衛了自己的心理邊界,雖然你是老闆,但也別想把你的情緒垃圾扔到我這裡來。
—武志紅《自我的誕生》
有一個殘酷的事實:戀愛中越是聽對方的話,可能越不容易贏得對方的愛,因為我們需要的是能擊破自己自戀的人。
如果你無條件地聽對方的,對方就會覺得你只是他自身的一部分,反而會覺得很孤獨,因為他要尋找的是另一個完整的人。
所以,當你戳破了對方的自戀,就等於告訴對方:我是一個完整的人。這時對方反而會有真切的遇到你的感覺。
—武志紅《自我的誕生》
有時候我們會過度美化坦承的價值,的確坦承能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順暢,讓彼此更信任。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過度坦誠意味著一個人徹底放棄了自己的心理邊界,讓自己處於一個看起來毫無隱私的狀態。
「我」毫無保留地向「你」呈現一切,這本質上就是一種臣服。
曾奇峰說:「沒有秘密,孩子就不會長大。」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一個孩子一直對父母徹底敞開心扉,沒有隱私,就意味著他還不是一個自主的人。
—武志紅《自我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