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也曾面臨這樣的情況?身邊出現一位讓你心動的人,彼此的交流也逐漸升溫,但你卻在得知對方「離過婚」之後,內心開始掙扎:
「我真的可以和一個離過婚的人認真交往嗎?」這樣的疑問,其實非常普遍。
在台灣,根據統計,大約每10分鐘就有一對夫妻離婚。離婚早已不再是罕見的社會事件,而是一種越來越常見的人生經歷。人們會因為種種原因結束婚姻,有些痛苦、有些理性,有些人從中學習成長,有些人仍在消化與調整。
然而,在傳統華人文化中,「離過婚」「買一送一」「一定是個性有問題」的標籤,不免讓人遲疑,甚至退避三舍。這些刻板印象可能來自我們的家庭、社會環境,或是自己曾遭遇類似的恐懼。
當我們真的遇到一位曾經歷離婚的人,我們該如何判斷,這個人是否值得交往?以下分享3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一、先好好認識自己: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關係?
選擇伴侶並不是一場標準答案的測驗,而是一場「真實與契合」的相遇。
而「真實與契合」的前提是:你足夠了解自己。
你真正重視的是什麼?
你期望一段關係帶來什麼樣的生活樣貌?
你能夠接受與不能接受的界線是什麼?
你是否已經準備好進入一段可能比一般戀愛關係,需要更多的成熟溝通與包容的關係?
當你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就越不容易被外在的標籤左右判斷,也才能用更清晰的眼光看見這個人是否真的適合你。
二、多觀察對方的不同面貌:他是如何活出他自己?
其實不管對方是否曾經離婚,只要想開始一段穩定的關係,最關鍵的從來都不是「過去發生了什麼」,而是「此刻的他是誰」。
人是一個整體,不是一段經歷的單一結果。我們需要觀察的是:這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個怎樣的人。
他對身邊親近的人如何表達關心?
對陌生人與弱勢族群是否有同理心?
他是否能夠在衝突中自我覺察?
他如何處理壓力、做決定、面對失敗?他如何看待他的人生與未來?
這些「在生活中被看見的小片段」,才是你判斷一個人是否能與你攜手同行的重要依據。
三、聊聊他的上一段婚姻:他是如何面對過去的?
你不需要害怕談論他的婚姻經歷,反而應該主動了解。
健康的關係需要坦誠,而健康的人能夠坦然分享過去的故事、承認自己曾經的脆弱,甚至從中帶出成長的痕跡。
你可以觀察對方是否能描述過去婚姻中的責任歸屬,以及他從那段關係中學到什麼?
他是否總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
還是能夠承擔自己的選擇與錯誤?
這不只是了解過去,更是觀察他現在的成熟度與未來的可預測性。因為過去如何結束,往往影響下一段關係如何開始。
真正值得的關係,是彼此滋養的旅程
無論對方離沒離過婚,其實你最該問的是:
「我準備好了嗎?」
我是否已經成為一個自己也欣賞、也喜歡的人?
我是否能帶著穩定與誠實,與另一個人一同經營一段有深度、有溫度的關係?
當你成為這樣的人,你自然會吸引到也在努力成長的伴侶,而你們之間的關係,也更可能建立在真實、成熟與信任之上。
如果你也正在探索關係、成長與自我了解的路上,歡迎追蹤我的內容,讓我們一起走在更真實、更有力量的愛裡。
攥寫:Bernice Chai|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