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英雄到團隊領導:掌握「找人而不是找方法」的職涯成長心法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raw-image

回想一下你的職涯初期,那時的你是否總是專注於「把事情做好」?研究最佳工作方式、優化工作流程、熬夜學習新技能,努力想證明自己的專業能力。

但隨著職位越來越高、責任越來越重,你是否開始感到一種微妙的變化:明明能力更強了,卻覺得工作越來越吃力?

過度專注於做事的方法,你很快會被自己的目標孤立,這種思維來自一種常見的盲點「認為每項工作你都要百分之百投入」。

今天我們來聊聊「找人而不是找方法」。

為什麼重要?

一個人在職涯初期的成功方式,很有可能隨著晉升而成為包袱,從「我要怎麼做」轉向「誰能幫我做」是關鍵的思維轉變。

在這期的內容將涵蓋:

  • 成長的悖論:當優勢變成包袱
  • 從個人英雄到團隊領導:職涯的關鍵轉折
  • 最難克服的心理障礙:「我自己做更快更好」
  • 掌握開頭與結尾,放手中間過程:10:80:10 原則
  • 從投資角度思考,而不是成本
  • 不要讓自己成為成長的瓶頸
  • 結語:這場遊戲是以結果衡量



成長的悖論:當優勢變成包袱

在職涯初期,我們的成功來自於「把事情做對」。

團隊評估新人的重要維度,往往是你的執行力、方法論、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階段,「怎麼做得更有效率、更好」確實是核心競爭力。

你靠著不斷優化方法、提升個人技能,從基層員工一路晉升。每一次的升遷,都強化了一個信念:我的工作能力很強,我可以靠自己解決所有問題。

但隨著工作難度增加,當你從執行者變成管理者,從負責單一工作任務變成管理多個任務,甚至是需要帶團隊時,你開始發現:過去那套「靠自己、找方法」的成功模式,竟然成了限制你進一步成長的障礙。

結果往往是職位越高,責任越大,事情越來越多,開始覺得自己分身乏術,感到孤立無援。

為什麼越成功反而越痛苦?

答案往往是:你讓自己成為了系統中的瓶頸。

raw-image

從個人英雄到團隊領導:職涯的關鍵轉折

當所有決策都要經過你、所有問題都要你解決、所有創意都要你發想時,你就成了限制整個系統成長的那個點。無論你多麼努力,系統的天花板就是你個人的極限。

許多人在這個階段的直覺反應是什麼?更努力的工作、投入更多的時間、熬更晚的夜。但真正的解法其實不是更努力,而是把自己從瓶頸中解放

這裡需要一個關鍵的職涯思維轉換:從「我要怎麼做」轉向「誰能幫我做」。

工作方法帶來的是線性成長,人帶來的是指數成長。

在初階工作時,你的價值來自於個人的專業技能和執行效率。但隨著職涯發展,成功層次的提升,你的價值越來越取決於你能否找到好的人來幫忙、整合多少資源、創造多大的槓桿效應。

當你問「怎麼做」時,你走得快,但當你問「誰能幫我做」時,你走得遠。


最難克服的心理障礙:「我自己做更快更好」

但說到這裡,我知道很多人心裡會有一個聲音:「道理我都懂,但明明這些事情我自己做更快啊!」

這是職涯轉型過程中最常見,也最難克服的心理障礙。

你會想說,我過去就是靠「很會做事」才爬到今天這個位置的,現在卻要把這些我擅長的工作交給別人?萬一他們做不好怎麼辦?萬一出錯了還不是要我收拾殘局?

這種想法完全可以理解,因為:

  • 你確實比下屬更有經驗,做起來更順手
  • 你對品質的要求更高,標準更明確
  • 你承擔最終責任,自然希望每個環節都在掌控中

但這裡有一個關鍵的盲點:你在用短期效率的邏輯,衡量長期發展的決策。

是的,今天你自己做這件事可能只要2小時,但教會下屬可能需要花8小時。看起來很不划算對吧?

但如果你把時間軸拉長呢?

這 8 小時的投資,可能為你未來節省數百個小時,更重要的是,當你的下屬能夠獨當一面時,你就有時間去處理更高階、更有策略性的工作,那些真正只有你能做,也更能創造價值的事情。

短期看,委託確實沒有親自動手效率高;但長期看,不會委託的人很難突破個人產能的天花板。

克服這個心理障礙需要三個認知轉換:

  1. 從當下效率轉向長期效益:今天的8小時投資,是為了明天的80小時回報
  2. 從完美主義轉向成長主義:允許80分的結果,專注於幫助團隊進步到90分、95分
  3. 從個人產能轉向團隊產能:衡量成功的標準不再是「我完成了多少」,而是「我們完成了多少」

那些能夠在職涯中實現突破的人,都經歷過這個「放手的痛苦期」。但一旦度過這個階段,他們會發現自己的影響力和成就感都獲得了飛躍性的改變。

raw-image


掌握開頭與結尾,放手中間過程:10:80:10 原則

我們在這裡說的開始把工作委託給他人,不代表是直接全部放手,要人馬上抽身不再參與,往往會造成很大的心理阻力、不安全感,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運用「10:80:10 原則」

  • 前 10%:參與工作的規劃和起始階段
    在任務開始時投入時間,協助確定方向、設定標準、規劃框架,確保起步的方向是正確的
  • 中間 80%:讓團隊負責執行
    把中間具體的執行工作交給團隊成員,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援但避免過度介入,盡量讓自己抽身
  • 後 10%:參與成果整合和收尾
    在最終工作完成階段回來檢視成果、做必要調整、確保品質符合期待

這種「10:80:10 原則」的參與方式好處是:

  1. 保持參與感:你仍然深度參與最關鍵的決策和品質控制環節
  2. 實現槓桿效應:80% 的執行工作得到了放大,你的時間被釋放出來
  3. 降低心理阻力:不是完全放手,而是聰明地重新分配精力
  4. 確保品質:開頭和收尾的參與確保了最終成果符合你的標準

這樣做會更容易讓人開始委託放權,規模化自己的能力與產出。


從投資角度思考,而不是成本

我們這裡要談到另一個更深層的心態轉換。

你把人當作是「成本」還是「投資」?

要聘僱一個人需要付出金錢,就算只是最基本的實習生都需要成本,但如果你是用「成本」的角度在思考人你就會陷入短期交易的計算:這個人值不值得我現在付出的薪資?他做的事情有對得起他的薪水嗎?

這種成本思維會讓你更短視在眼前的狀態,心態更趨向保守縮手,因為你看到的是直接的「支出」而不是未來的「成長機會」。

但如果你把人當成是「投資」,你看重的就是「未來的成長潛力」:這個人能放大多少效能、開啟多少機會、帶來多少意想不到的價值?

真正的合作與信任,都是建基於投資心態,而非交易心態。當你開始用投資的眼光看待團隊,你會發現自己更願意:

  • 投入時間培養人才
  • 給予團隊成員更大的自主權
  • 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
  • 共享成果和成長

投資在人身上,也是投資在自己身上,讓你可以解放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專注在更重要、更有影響力的任務,更拓展自己的願景。

raw-image


不要讓自己成為成長的瓶頸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職涯中遇到了瓶頸,不妨反思以下幾個問題:

關於思維模式:

  • 我還在用「個人英雄」的模式工作嗎?
  • 遇到挑戰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怎麼做」還是「誰能幫忙」?

關於團隊發展:

  • 我把培養下屬當作額外負擔,還是核心職責?
  • 我的團隊成員在我的帶領下有明顯成長嗎?

關於影響力:

  • 我的價值主要來自個人產出,還是團隊成果?
  • 我能調動多少資源來完成目標?

記住,在職涯的初期,你或許可以靠單打獨鬥的力量取得成果,你可以是一個非常會作戰的戰士,各種任務都可以高效達成。但是隨著職涯的發展,挑戰越來越困難,你的成就不再取決於你個人能做多少事,而是你能槓桿放大多少人的能量。

你需要從一個戰士的角色,轉變成一個將軍、指揮官的角色,你不需要成為最會戰鬥的那個人,但是你需要辨認該把誰、資源配置在哪裡,該如何最大化團隊的效力。

最成功的職涯發展,往往是那些很早就學會「找人而不是找方法」的人。他們懂得投資人才、建立網絡、創造共贏,最終讓自己從戰士成長為真正的指揮官。

下次當你面對職場挑戰時,試著問問自己:

  • 我可以找誰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 這是一個發展團隊成員的好機會嗎?
  • 我如何把這次的經驗轉化為團隊的集體智慧?

在職涯當中要實現成功,不單只是來自於個人的成就,更來自於能夠培養他人、創造共贏的影響力


結語:這場遊戲是以結果衡量

人生這場遊戲以結果命名,而不是投入的努力和時間

很多時候,人們不夠專注在產生的結果,反而過度迷戀「過程」和「努力」。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故事:「我每天工作12小時,週末也在加班,我比誰都努力。」但結果呢?升遷的是別人,拿到資源的是別人,得到認可的也是別人。

努力很重要,但重點還是回歸到產出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找人而不是找方法」如此重要,工作方法讓你更努力,但找人能更有效產生結果。方法優化的是過程,但人放大的是結果。

那些在職涯中真正脫穎而出的人,往往不是最努力的那個,而是最會創造結果的那個。他們懂得把時間和精力投資在最能產生槓桿效應的地方,也就是「對的人」身上。

記住,人生這場遊戲的計分方式,從來不是看你跑了多少步,而是看你到達了哪裡,而「找人而不是找方法」,正是讓你跑得更遠、到達更高的關鍵策略。

若你喜歡這期的內容,希望可以直接在信箱收到《變革成長指南》的最新文章,歡迎到 Substack 訂閱電子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變革成長指南
5.9K會員
33內容數
自我成長|科技新創|社會趨勢|閱讀筆記 在變革世界中,探索個人與社會的成長之道
變革成長指南的其他內容
2025/09/09
這篇文章探討失敗的本質,重新定義失敗與成功之間的關係,並提出積極應對失敗的方法。從哲學、運動和個人成長的角度,闡述失敗是學習和成長的契機,並非個人價值的定義。文章鼓勵讀者從失敗中提取經驗,培養抗壓能力,持續追求目標。
Thumbnail
2025/09/09
這篇文章探討失敗的本質,重新定義失敗與成功之間的關係,並提出積極應對失敗的方法。從哲學、運動和個人成長的角度,闡述失敗是學習和成長的契機,並非個人價值的定義。文章鼓勵讀者從失敗中提取經驗,培養抗壓能力,持續追求目標。
Thumbnail
2025/09/01
今年初我分享過一本很喜歡的書《Pathless Path 無路之路》,這次邀請了一位朋友文宣,一位也在實踐 Pathless Path 的夥伴,一起聊聊如何不被既定道路束縛,主動定義屬於自己的獨特路徑
Thumbnail
2025/09/01
今年初我分享過一本很喜歡的書《Pathless Path 無路之路》,這次邀請了一位朋友文宣,一位也在實踐 Pathless Path 的夥伴,一起聊聊如何不被既定道路束縛,主動定義屬於自己的獨特路徑
Thumbnail
2025/08/11
金錢只是其中一種資產,並非最終衡量幸福的唯一指標,這篇文章將帶你用更系統化的方式檢視人生的五種財富:金錢、時間、社會、生理、心理,並開始主動規劃
Thumbnail
2025/08/11
金錢只是其中一種資產,並非最終衡量幸福的唯一指標,這篇文章將帶你用更系統化的方式檢視人生的五種財富:金錢、時間、社會、生理、心理,並開始主動規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羨慕過那些高階主管的工作方式?想知道他們如何在繁忙中依然能夠做出正確決策,推動組織前進?本文將揭示「執行長思維」的核心秘密,讓你無論身在何種職位,都能像頂尖主管一樣高效工作!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羨慕過那些高階主管的工作方式?想知道他們如何在繁忙中依然能夠做出正確決策,推動組織前進?本文將揭示「執行長思維」的核心秘密,讓你無論身在何種職位,都能像頂尖主管一樣高效工作!
Thumbnail
「把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就如同把時間花在人才,人才就會留在哪裡。」
Thumbnail
「把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就如同把時間花在人才,人才就會留在哪裡。」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在職場逐漸適應80/20法則的心得。過去強迫自己親力親為,追求完美的做事方式與管理顧問業的快節奏格格不入。透過80/20法則,他學會如何挑選最關鍵的20%的任務,並花費80%的時間與資源去處理,同時學會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最終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在職場逐漸適應80/20法則的心得。過去強迫自己親力親為,追求完美的做事方式與管理顧問業的快節奏格格不入。透過80/20法則,他學會如何挑選最關鍵的20%的任務,並花費80%的時間與資源去處理,同時學會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最終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職務升遷」有時無法預測,但在職場上這是專業人士認為是對自我能力的肯定,也在努力追尋的目標。當真的獲得晉升後,週遭開始發生變化,喜悅的時光可能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責任。成為新的領導者,接受轉變是必經的過程。你所做的決定,也將影響你團隊的表現。
Thumbnail
「職務升遷」有時無法預測,但在職場上這是專業人士認為是對自我能力的肯定,也在努力追尋的目標。當真的獲得晉升後,週遭開始發生變化,喜悅的時光可能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責任。成為新的領導者,接受轉變是必經的過程。你所做的決定,也將影響你團隊的表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