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
含有「商業模式」共 51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產品人來信
2025/09/10
Google每年花200億綁定Apple「預設」搜尋引擎,產品已經超強還需要砸錢鞏固通路? | 產品狗
Google 每年支付 Apple 約 200 億美元,以確保成為 iPhone 上的預設搜尋引擎。這看似昂貴的交易,背後隱藏著 Google 維護市場主導地位、避免被競爭對手取代的商業策略。本文深入分析此合作背後的邏輯,探討預設值的重要性、控制分發通路的代價以及競爭策略的彈性。
#
預設
#
產品設計
#
產品經理
喜歡
留言
YOLO的沙龍
2025/09/05
合作關係中的金流方向
合作關係中誰是「付費方」,有時並不是那麼直觀。某些情況下,表面上看起來雙方都為彼此帶來價值,因此難以斷定在這段合作裡,究竟誰受益更多。
#
創業心得
#
學習
#
付費
2
留言
產品人來信
2025/09/04
OpenAI如何做產品?內部員工真實經驗帶給我的3點啟發 | 產品狗
OpenAI的工作文化有何特別之處?從前員工的分享,可以看到三個值得產品人學習的啟發:沒有固定Roadmap,強調動手交付;完全捨棄Email,透過Slack提升溝通效率;以及永遠專注在需求強烈、願意付費的專業版用戶。這些細節揭示了OpenAI如何在快速成長中保持專注,對產品與組織思考都有啟發價值。
#
產品
#
用戶
#
商業模式
1
留言
產品人來信
2025/09/03
應用層產品的生存挑戰:Notion AI會議記錄還在Beta階段,ChatGPT就上線同類服務 | 產品狗
ChatGPT推出錄製模式,直接錄製會議、產生逐字稿和摘要,速度遠勝仍在Beta階段的Notion AI會議記錄。此現象凸顯應用層產品仰賴外部模型的風險,一旦原廠直接進場,應用層產品的優勢將迅速被超越。本文分析兩者差異,並探討應用層產品如何在競爭中生存。
#
產品
#
用戶
#
商業思維
喜歡
留言
產品人來信
2025/08/15
《General Magic》給產品人的啟示:領先一步是先知,領先兩步是先烈 | 產品狗
觀看紀錄片《General Magic》後,反思產品成功的條件:創新理念與成熟技術的結合。General Magic 雖在 iPhone 上市前 17 年就構思出智慧型手機雛形,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最終未能成功。這部紀錄片鼓勵產品人持續挑戰看似不可能的事,即使失敗,也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與價值。
5/5
General Magic
#
產品思維
#
產品
#
產品經理
喜歡
留言
修正式價值投資
2025/08/02
從直銷看商業模式的崩解
本文探討直銷模式的興衰,以作者親身經歷與觀察,說明直銷公司如何利用高股價吸引投資者,以及直銷模式最終因其營銷手段被揭穿和新興電商模式的競爭而衰落。
#
商業模式
#
直銷
#
商業
5
1
00 7
2025/08/03
喜歡
死賀寶芙的xd
喜歡
李致淮的職涯寫作筆記
2025/07/23
關於自由工作者 — 三個原則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與收入結構
本文探討自由工作者如何設計產品組合,以建立穩定的收入結構。作者分享其經驗,提出三大原則:商品和技術服務應佔收入大宗、避免單一案源佔比過高,以及建立20天工作即可支撐一個月生活費的系統。文中詳細闡述各原則的重要性與實務方法,並強調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
#
自由
#
產品
#
自由工作
4
2
中壢小跑車
2025/08/20
1
推!
1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2025/07/23
你是技術天才,但法律問題總讓你像個新手?
本文探討如何將法務策略從被動的風險控管提升到主動的商業模式設計,協助科技公司在複雜的法規環境中創造商業機會,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透過完善的公司架構設計,同時開拓商業及國防市場。
#
新創
#
再生能源
#
雙用科技
1
留言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2025/07/11
【聲入Spotify】虧了18年才轉虧為盈!為何音樂串流服務龍頭規模這麼大,還是很難賺錢?|怪獸科技公司
Spotify 是全世界最知名的音樂串流平台,擁有超過 6 億用戶。但從創立到獲利,Spotify 花了整整 18 年,時至 2024 年才首度轉虧為盈。更吊詭的是,它愈成功、虧得愈多,利潤被唱片公司幾乎吃光。為什麼 Spotify 不能靠規模取得議價優勢?
#
聲入Spotify
#
Spotify
#
音樂
5
3
冒冒
2025/07/12
1
我在想KKBOX 是不是也遇到類似的問題
1
王政皓|怪獸科技公司
發文者
2025/07/12
1
冒冒 所以母公司科科科技 26% 的營收來自 AI 多媒體業務,也是要做串流之外的生意
1
未來觀察家Higer的沙龍
2025/07/01
亞洲企業不敢導入AI做的事?各位猜的到是什麼嗎?
AI正潮的風氣下許多世界的大小企業與紛紛高喊:「我們要導入 AI,讓工作效率更好!」畢竟大公司沒導入就怕被說落伍影響股價,小公司沒導入就怕被人說效率不夠,聽起來AI對企業是個魔咒看似充滿未來感與期待,但在這假議題下,又有多少人走偏走歪呢???不過我們今天不聊這個,我們來聊聊企業不敢用AI做的三件事。
#
Higer吳立欣
#
加班
#
企業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