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時刻:
早上醒來就想辭職,覺得現在的工作沒意義、沒熱情、也看不到未來。 但每當你真的開始搜尋職缺、點開求職網頁,心裡又浮現一堆問號
「我能找到更好的嗎?」
「萬一轉錯了,薪水倒退怎麼辦?」 「我這年紀、這資歷,還能轉行嗎?」
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困擾,而是大多數想轉職的人都會經歷的心理撞牆期。
根據職涯轉換研究顯示,超過65%的轉職者在半年內會出現後悔感或適應困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沒有計畫就衝動出走。
在我的諮詢與企業內訓經驗中,最常見的轉職錯誤行為包括:
- 沒做任何準備就「裸辭」,幻想離職後自動會找到好工作
- 聽朋友說某產業有前景,就貿然投履歷轉向
- 只憑直覺覺得某個新領域「好像很適合我」
結果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轉職後適應不良、陷入後悔。
但如果你能提前「鋪路」、做好風險控制、清楚知道該補什麼、該聯絡誰、該怎麼進場,你會發現:
轉職,其實是可以被設計成一場穩定可控的升級跳板。
這篇文章,就是為了幫你建立這套可複製的轉職設計邏輯。
我們將帶你拆解:
- 為什麼你一直卡在「想轉又不敢轉」的心理矛盾?
- 如何不裸辭、不瞎投,透過鋪路行動打好底盤?
- 怎麼製作屬於你的「無風險轉職計畫書」?
- 哪些人成功跨產業、跨角色,是怎麼做的?
- 還有,轉職後的90天,如何站穩新職位、證明你的價值?
無痛轉職不是夢,也不是運氣,而是一場你可以自己設計與掌控的行動劇本。
現在,就讓我們開始設計這場「穩穩轉職」的旅程。
第一章|為什麼你一直不敢轉職?破解三大心理阻礙
你說你想轉職,說了很久了,卻一直沒有動作。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每當要跨出去那一步時,心裡就升起無數不安與「萬一怎麼辦」的劇本。
這並不是你懦弱,而是你正在被以下這三種典型的「轉職焦慮」牽制著。
焦慮一|怕薪水倒退:「我已經有房貸/家庭,不能冒險」
這是最多人卡住的第一道牆,尤其是30歲以上、有家庭責任或固定開銷的人群。一聽到「轉職」這兩個字,腦中立刻浮現的是:
「如果新公司薪水不如預期怎麼辦?」
「試用期沒過怎麼辦?」 「萬一領不到獎金,生活怎麼辦?」
這種焦慮源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人腦天生偏好熟悉感,即使當前工作不快樂,只要它「還過得去」,就會被大腦視為安全選項。
破解方法:用「風險緩衝計畫」降低不確定感。
在轉職前建立以下三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