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每位剛升級成媽媽的運動初心者(和她們的健身教練)
大家好,我是一位穿著白袍的醫檢師,同時也是每天背肌很痠的健身教練。
最近,我身邊有兩位媽咪朋友都在問我:「產後可以運動了,醫生說OK,但⋯我到底要做什麼運動?會不會傷到哪裡?要怎麼開始?」
我聽完只想大喊:「你不是一個人!」
很多新手媽媽在拿到醫師說「可以開始運動」的通行證後,其實還是滿臉問號:「我這樣真的可以深蹲嗎?跑步會不會漏尿?肚子為什麼還像懷孕四個月?」(這些通通很正常!)
所以我寫了這篇,獻給妳們。
Step 1:你的身體不是壞掉了,是剛經歷了人生最大升級
懷孕與生產就像是一場馬拉松+鐵人三項混合賽,而你通過了!但跑完一場超級大比賽後,不可能隔天就重回賽場。所以,請給自己「時間」與「耐心」。
生完孩子後,我們的核心肌群(尤其是骨盆底肌)像一群剛下班的上班族,需要慢慢喚醒、訓練和重新分工,才能再度強壯。
Step 2:不是「重訓」或「跳操」,先從內在肌群的重建開始
有些媽媽想說:「那我回去做我以前愛做的跳Zumba,跳個痛快!」
先Hold住!
根據《Current Sports Medicine Reports》2025年6月號中 Mayo Clinic 的研究團隊所發表的文章〈Cleared for Physical Activity Postpartum: Now What?〉指出:
🔹 產後運動要循序漸進,從骨盆底肌的喚醒開始,配合呼吸進行簡單的核心練習。
🔹 如果有會陰撕裂、剖腹產、骨盆不穩等狀況,更需要個人化調整。
🔹 鍛鍊順序像這樣:
【階段 1】呼吸+凱格爾+輕鬆抬腿、貓牛式 ➜
【階段 2】進階核心控制、橋式、深蹲 ➜
【階段 3】負重訓練、單腳訓練、深蹲 ➜
【階段 4】跳躍與跑步前的準備訓練 ➜
【階段 5】如果妳想重返球場或比賽,那才進入跑跳與爆發力訓練。
妳可以把它想像成「打副本」,一關一關升級,慢慢解鎖妳的身體。
Step 3:目標不是「瘦回來」,是「找回自己」
運動的好處太多了:
✔ 減少憂鬱與壓力
✔ 改善睡眠與能量
✔ 降低未來糖尿病、骨質疏鬆風險
✔ 還有一個最棒的 bonus ——「我又找回自己了!」
研究發現,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媽媽在產後更容易回到運動狀態,而且運動與骨密度、心理健康、自我形象回復都有關係——這不只是外表,而是內在真正的重建。
Step 4:妳需要的不只是菜單,還需要「支持」
研究顯示,來自家人(特別是伴侶)的支持會大大提高妳恢復運動的可能性。
有些媽媽表示,參加可以帶寶寶的團體運動課,不只能運動,還能有「啊~我終於像個自己」的感覺!
小提醒(教練模式ON)
☑ 確保妳已經經醫師確認可進行運動(通常在產後 6 週,但個別差異大)
☑ 如果有漏尿、骨盆壓迫感、傷口癒合不良,建議諮詢骨盆底物理治療師
☑ 不要急著減脂或「瘦回產前體重」——產後調理更重要
☑ 重點是「慢慢來」,不是「趕快瘦」!
最後,我想說的是:
產後的妳,不是一個「需要修復的版本」,而是一個「正在蛻變的戰士」。
給自己多一點鼓勵與支持,慢慢讓身體找回節奏。
如果妳是教練、教練的朋友、或只是個媽媽的好閨蜜,請給她們一點空間與理解。 如果你正在看這篇,那也請記得告訴自己:
🌟「我正在回到我熟悉的身體,但我也正在走向更強壯的我。」🌟
參考資料來源:
Larson EG, Semon MM, Stetler EK, Jelsing EJ. Cleared for Physical Activity Postpartum: Now What? Current Sports Medicine Reports. 2025 Jun;24(6):145–152. DOI: 10.1249/JSR.0000000000001105.
如果你有更多問題,或想知道階段性訓練怎麼設計,也歡迎留言!
祝每位媽媽都能運動得自在,活力滿滿!
也在此感謝好朋友老王、與新手貓媽咪對我的支持,獻上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