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要選擇將就
而是要選擇創造

▉不是只能接受,而是值得擁有選擇
「如果人生真的不能如願,是不是就只能將就?」
但將就是習慣的麻醉,不是答案。
真正的問題,不是我們能不能忍耐一份不理想的生活,
而是:我們願不願意為了理想生活去創造?
當你把人生交給命運的安排,
日子只會越來越像將就的重複。
但當你開始相信「我可以選擇創造」,
才是真正自由的開始。
「人生不是用來勉強過日子,
而是用來實現你渴望的模樣。」
▉將就,讓人失去對未來的想像力
我們都曾為了「穩定」而接受一份不喜歡的工作;
為了「應該」而留在一段消耗的關係;
為了「現實」而放棄夢想的火光。
但你有沒有發現,將就久了,
會讓我們忘記自己本來想過怎樣的生活?
將就的可怕不是當下不開心,
而是久了之後,
你再也想不起來「想要」是什麼感覺。
「將就不是妥協,是放棄;
不是成熟,是放手自己本來的熱情。」
人生如果總是選擇最安全的路走,
走著走著就會變成迷路的人。

▉創造的人生,是主動寫故事的人
「創造」並不只是開公司、
當藝術家、去環遊世界。
創造是一種態度,
是每天多為自己做一點選擇,
不委屈,不害怕。
選擇換工作,是創造;
選擇學習,是創造;
選擇離開讓你不快樂的人,是創造;
選擇花一點時間照顧自己,是創造。
「創造的起點,不是天賦,
而是你願不願意為自己寫下一段新的開始。」
你可以一點一滴地把生活調整成你喜歡的樣子,
而不是別人期待的模樣。
▉時代變了,別再用將就的人生來應對變化
在《反脆弱》這本書中,塔雷伯提出一個觀點:
「脆弱的系統會在壓力中崩潰,
但反脆弱的系統,卻能在壓力中變得更強。」
這其實也適用於人生。
將就是一種脆弱的選擇,
而創造是一種反脆弱的訓練。
將就讓我們害怕變動,害怕改變;
但創造,讓我們懂得如何應對未知。
尤其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
你越早開始學習創造,
未來面對風雨時,才有自己的傘。
「別讓安穩綁住你的成長,
真正的穩定,是擁有重新開始的能力。」
▉有些將就,是從小被教會的
從小體制內的教育,我們就被教導要乖、
要聽話、要守規矩。
但很少有人教我們怎麼傾聽自己。
|旁人都會這樣說|
「你就先做這個工作啦,之後再說。」
「這樣的人也還不錯啦,差不多就好啦。」
「生活哪有那麼多選擇,能活下去就好啦。」
但人生不是只有「活下去」這一個指令,
人生還有活得開心、活得值得、活得自在。
「從小到大我們學會了『不吵』,
卻沒學會『怎麼說出真實的自己』。」
你不是必須妥協的孩子,
你是值得創造生活的成年人。
▉每一次不將就,都是創造未來的伏筆
你會發現,那些人生看起來活得精彩的人,
不是沒有掙扎,而是他們都在某個時刻,
拒絕了「差不多就好」。
有人拒絕了一份高薪但讓自己壓抑的工作,轉而做自己熱愛的領域;
有人拒絕了一段控制的感情,選擇孤單也不再委屈;
有人拒絕了「年紀大了不能轉行」的觀念,決定重新開始。
他們的共通點是什麼?
他們都選擇創造,不將就。
「真正的改變,
都是從一次次拒絕將就開始的。」
每一次堅持做回自己,
都是對未來的一次投資。

▉創造不等於完美,而是「不違背自己」
很多人以為創造要很完美、
很有勇氣、要做到很大,其實不然。
創造只是一種選擇——選擇不違背自己。
創造可能是決定每週留一天給自己放空;
是開始學自己一直想學的事;
是對別人的期待說不;
是選擇讓靈魂舒服的方式生活。
你不需要一下子變得很厲害,
只要每天都不再違背自己,
就已經在創造。
「不是要完美才開始,
而是願意開始,就很完美。」
▉給還在「差不多」裡掙扎的你
如果你正在一段讓你不快樂的關係裡、工作裡、
人生裡,不用急著翻篇,但請你記得:
你是可以有選擇的人。
你是可以創造自己人生的人。
你可以從「差不多」開始,
慢慢走向「剛剛好」甚至「剛剛好喜歡的樣子」。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步到位的,
但每一個願意停止將就的決定,
都會一點一滴改變你看見世界的方式。
「別把自己的幸福交給『忍耐』安排,
把它交給『創造』主導。」
▉你有權利去創造值得的生活
這世界不一定公平,
但你總能選擇用什麼態度走過。
我們不能控制每一個外在條件,
但可以決定,不要再用「將就」來對待餘生。
親愛的,不要再問自己「是不是只能接受這樣了?」
請改問自己:「我願不願意為了更喜歡的生活,開始創造?」
創造的反面不是懶惰,是將就;
你選擇什麼,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的生活,可以不只是活著
你的日子,可以不只是忍著
你值得創造一個,讓你想要醒來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