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理工人都知道:就算是相同領域的技術只要鑽到一定深度往往隔行如隔山,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專業只有該領域少數同行可以理解,甚至部門分工到一定程度後大老闆常常也搞不清楚基層的業務狀況
筆者過去常常以研發工程師的身分協助業務部門陪洽拓展國內外業務,或是協助舉辦教育訓練演講demo,因此歸納了一些工程領域的簡報技巧
首先我們要定位本篇提及的簡報面向受眾是屬於不熟悉該技術領域的初學者、外行人 (新拓的客戶、大大⋯大老闆、非研發部門的同事)
所以身為做簡報的講者必須清楚認知:
1.自己認為很過時、很廢、很沒料的技術大多是觀眾沒聽過的
2.開會報告就是在演戲,要思考怎麼讓觀眾看懂你在演什麼?
當觀眾在面對未知課題報告時普遍的思考模式都是:聽不懂-沒興趣-放空滑手機,這類型的演講與其填鴨式塞一堆知識點給觀眾,不如先想辦法讓簡報變有趣、足夠吸睛爭取關注
所以在ppt排版上建議採用的格式如下:
1.條列式文字:現代人普遍對大量文字呈現的資訊接收能力降低,減少版面中的文字篇幅僅列出關鍵字句
2.善用圖片:配合簡報內容插入圖片,圖片是你最好的題字稿,但要避免圖文脫勾讓圖片僅成為該頁的裝飾品
好的ppt排版是消除觀眾對未知演講主題排斥情緒的第一步,對初學者而言吸收新技術已經夠難了,沒有人會再想看一分眼花撩亂的簡報增加閱讀的困難度
再來分享報告內容的部分,理工人簡報時常有的顧慮是怕自己的報告內容有錯、不夠豐富、技術含金量不足
站在研發的角度的確工程師耗費大把精力在參數調整、實驗數據分析這類細節,但當面對不熟悉該領域技術的觀眾時,身為講者要先調整心態把報告內容定位在科普的等級
因為我們認知的科普其實已經是外行人從未聽過的資訊,本次演講目的只是激起觀眾的對技術產品的興趣,而非硬塞知識讓人家因為聽不懂而覺得講者好專業
由於在簡報排版上已經採用條列式文字,所以實質報告內容非常吃講者的口條
面對新技術要吸引觀眾目光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引起共鳴,針對ppt的條列式文字盡量代入生活化、淺白的例子來勾稽
由於推廣型報告不是讓工程師炫技術的場合, 口語表達盡量降低該領域的專業詞彙改用淺顯易懂的描述來呈現
另外,通篇報告中的專有名詞建議用詞統一,雖然我們都知道對於同一個元件、演算法可能有好幾種同義表達,工作上大家為求方便甚至習慣用簡稱、中英混雜,但若把這套表達模式搬到推廣等級的報告完全是場災難,不要指望觀眾能聽懂你不停代換的同義詞
在推廣型報告架構上我偏好起承轉合的模式,把報告當演戲照著故事腳本的脈絡走:
起:用能引起觀眾共鳴的話題開場
承:承接開場話題引入本次報告的技術
轉:報告的技術核心,但一樣要用觀眾可以理解的說明、範例包裝,不要陷入技術理論中自說自話
合:下結論圓回開場的話題
抓好這個脈絡就能避免簡報內容離題、發散無法收尾,但千萬不要為了追求亮點放自己不懂技術的圖文在簡報裡,免得讓QA變成大型社死現場(越有亮點的內容觀眾越愛提問)
而講者的演繹呈現則是報告的調味料,好的表演方式可以讓我們把報告時間撐好撐滿不尷尬
很多人習慣事先寫一大篇逐字稿上台時低頭看稿唸完就算了,但大部分人根本沒有事先預演確認內容是否可以撐滿報告時段,或是因為緊張當場語速飆車一下牙膏擠光沒料了,埋頭唸逐字稿也難以偷瞄時間或察覺觀眾反應掌握表演節奏,相當於在台上演獨腳戲沒有顧慮觀眾心情
另一個可以用來耗時間的秘訣就是站到講台前講,與其躲在電腦後面用滑鼠閃來閃去,走到螢幕前善用肢體語言和簡報筆直接面對觀眾,一方面可以獲得較高的互動性也能讓每頁簡報也能多混一點時間
當然這種表演方式的事前準備要充分,筆者的習慣是做ppt當下就同時在備稿以節省時間,上台就帶一張上面只寫關鍵題字的便條紙
其實大部分的研發工程師都是肚子有料但不知道怎麼表達(不會演),或是急著報告完最好QA沒人發言可以趕快逃下台(社恐)
本篇提及的報告方式往往在挑戰理工人低調求生存的工作習慣,大家在職場待久了也會產生自己的研發很鳥、很爛的自我懷疑 (其實這也跟科技業管理的high light陋習有關)
但在科技業演戲一直是職場求生重要的一環,工程師的薪水也包含了演戲的人力工時,反正都要硬著頭皮上台報告浪費時間做簡報了,乾脆好好善用機會演好演滿給觀眾留個好印象,免得研發被挑剔現在連戲都演不好被high 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