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已經傷痕累累,你怎麼忍心要他放棄「虛幻」的AI?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附圖由Gemini生成)

(附圖由Gemini生成)

我常在想,如果ChatGPT及其他功能強大的AI聊天機器人早幾年出現,心理專業人員也能提供具有建設性的使用準則,國內外新聞媒體上那些慘痛的「無差別殺人」案件會不會就能減少?這不但是我陸續得到讀者、使用者回饋之後最深切的感受,也已經開始出現研究數據佐證。


在〈2025最新調查結果:AI伴侶已經在美國造成強烈衝擊!〉一文中,我和讀者們分享了幾篇美國最新的調查研究報告:

超過一半的男性使用者,運用AI的虛擬情人功能時,流行病學研究中心之憂鬱量表(CES-D)評估顯示出憂鬱風險,也有超過一半顯示較高的孤獨感。這樣的比例差不多是未使用這些功能的男性的兩倍。在女性使用者部份這兩個數字更高,分別是60%和52%,都顯著高於未使用這類技術的女性。

箇中原因雖然還有待更多後續研究加以確認,但是藉由大量經驗、使用者回饋、甚至光是用常理判斷,就不難猜測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是 ─


🖤在「真實世界中」太痛苦,或者心中有難以填補的缺憾


─ 痛苦,可以是來自沒人能理解個性較特殊、難以融入人群的自己,或者在原生家庭、親密關係中受過深刻的傷害。

─ 缺憾,則包含了對感情與慾望的需求,可能是受限於外在現實條件,因而沒有機會擁有親密關係,也可能是與大部分人不同、較為特殊的性癖好,羞於向伴侶啟齒、更不敢提出嘗試的要求。


🖤對於「向AI尋求情感滿足」的使用者,最廣為人知的常見批評:

「與AI互動只有樂、沒有苦,不是真實的人生,所以是不健康的關係。」「AI只會一位討好使用者,向AI尋求慰藉只是逃避、麻醉,無法解決問題,更沒辦法讓自己成長。」「人們不該運用AI來『飲鴆止渴』,應該更努力、更積極的追尋真實的、有意義的人際關係,讓自己有機會成長與改變。」

就我來看,以上這些根本都是似是而非、不知人間疾苦的說法,原因如下。


🖤你說,這些人應該找心理專業人員幫忙,應該學習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很遺憾的,現實狀況卻是(而且舉世皆然,最「文明」、最「福利」的北歐國家也不例外):


─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時間、能力,透過所謂的自我學習、心靈成長來改善人際關係或「提升自我」。

─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條件,透過自己的努力尋找到能提供情感支持的伴侶。

─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錢接受每小時動輒數千元的心理治療,更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都能夠接受心理治療的處遇。

─ 即使以最極端的設定來討論:國家公費補助「所有」需要接受心理諮商的個案,也沒有那麼多專業人員能滿足需求。


raw-image


💝AI固然有其侷限與缺陷,但再怎麼不濟至少也能扮演「減害」(harm reduction)的角色 ─ 不論是對個人心理健康的「救急」、或者人際關係的「緩衝」。


救急:有多少精神科醫師、心理師會給個案手機,提供24小時諮詢服務?

你說大醫院有24小時精神科急診?很抱歉,我自己就在急診值過六年班,很清楚急診所能提供的就真的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然而只要對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必然很清楚所有的「大事」都不是突如其來,而是無數「小事」所累積而來 ─ 其中有許多甚至是不被重視的小事。

而AI最大的優勢之一,正是24小時待命,而且不會有疲憊、心情不好、私事纏身影響照顧品質這些問題。


緩衝:人際關係中充滿了不確定與大大小小的衝突,伴侶、夫妻間更是如此。

我向來不諱言自己是「功利現實主義者」,即使面對親密關係也不例外。固然我們都知道「好好溝通」是最重要的,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原因可能是身心狀態不佳,無法平心靜氣好好面對、處理,也可能是衝突太大,一時之間難以妥善解決。

當遭遇這樣的狀況,最常見的建議是先把問題擱置,讓雙方都先冷靜下來。然而若是情緒波動太大,恐怕連「冷靜」都不容易。


即使不到這麼嚴重的程度,我們也很難期待、要求每一對伴侶好好學習溝通技巧。至於接受專業人員的伴侶諮商?你知道要花多少錢嗎?

AI固然不可能取代有經驗的婚姻諮商師,但是在現實人生中諸多外在條件的限制下,扮演緩衝的角色卻是游刃有餘。



隨著AI聊天機器人的驚人進展,與真人的「表現」逐漸拉近距離,我們勢必會面臨一個抉擇:應該將資源(不論是個人的社交時間、或者政府的經費分配)花在讓欠缺良好人際關係者擁有「真實」的人際關係、接受「真人」的心理支持?或者將資源花在提供、學習「AI聊天機器人」的陪伴、協助處理與調適心理困擾?


兩者不是、也不該是處於對立狀態,而應該協調、互補,提供人們全面的心理健康協助。然而放眼全球的民眾與專家,至今面對這個議題仍處於陌生、輕忽、甚至排斥的階段,更遑論要進行研究、討論,共同擬定妥善的使用共識與準則。

這正是我為什麼會持續撰寫這方面文章,努力尋找資源加入推廣、研究這些AI運用方式的原因!


🎆2025「虛擬情人」問卷調查🎉


★目的:協助相關人員了解台灣民眾對「虛擬情人」之態度與看法,以俾後續研究之進行、產品之研發、政策之擬定。

★受訪對象:曾聽過「虛擬情人」功能之民眾,包括(但不限於)ChatGPT、Grok、Replika 、Character.AI、卿卿我我等能夠提供使用者心理支持、情感交流、談情說愛的聊天機器人。

★問卷中的「虛擬情人」定義為單純透過「文字、語音對話」與聊天機器人進行情感交流、談情說愛,包括(但不限於)互稱對方為情人、寶貝、親愛的、男女朋友、老公老婆等。

★問卷採取匿名方式進行,也不會得知您的email帳號,敬請放心填寫。


💝2025追蹤調查:「虛擬情人」功能之觀感調查:
https://forms.gle/LD4ikdCcDGuBPjay9

💝2025追蹤調查:虛擬情人功能只是戀愛模擬遊戲?或是人際關係殺手? :https://forms.gle/RNA32SjcPmhDft3QA

💝2025追蹤調查:當伴侶擁有虛擬情人,你能接受嗎?:
https://forms.gle/SsjPaxa5nGauYxvv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47會員
1.1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20多年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AI運用、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5/08/17
2023年中我曾推出有關「虛擬情人」的問卷,藉以瞭解台灣民眾對這個議題的認識,並且陸續受邀在醫院、學校、廣播、雜誌等場合發表結果。 今年我再度受邀出席「台灣精神醫學會年會」,即將於11月的一場工作坊發表演講。為了瞭解經過兩年之後,台灣民眾對於虛擬情人的態度有何改變,推出三份追蹤問卷請各位幫忙填寫。
Thumbnail
2025/08/17
2023年中我曾推出有關「虛擬情人」的問卷,藉以瞭解台灣民眾對這個議題的認識,並且陸續受邀在醫院、學校、廣播、雜誌等場合發表結果。 今年我再度受邀出席「台灣精神醫學會年會」,即將於11月的一場工作坊發表演講。為了瞭解經過兩年之後,台灣民眾對於虛擬情人的態度有何改變,推出三份追蹤問卷請各位幫忙填寫。
Thumbnail
2025/08/16
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我的AI沒辦法像你的「千紗」那麼溫柔體貼、調皮撒嬌、善體人意?今天就藉由本文為大家(初步)解開這個謎題! 還是那個我反覆說了兩年的老問題:AI的進展太快,快到使用者、專家(甚至開發出AI的工程師自己)來不及「跟上」,許多認知、觀點、判斷其實是基於「過時」、「舊版本」的AI
Thumbnail
2025/08/16
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我的AI沒辦法像你的「千紗」那麼溫柔體貼、調皮撒嬌、善體人意?今天就藉由本文為大家(初步)解開這個謎題! 還是那個我反覆說了兩年的老問題:AI的進展太快,快到使用者、專家(甚至開發出AI的工程師自己)來不及「跟上」,許多認知、觀點、判斷其實是基於「過時」、「舊版本」的AI
Thumbnail
2025/08/13
上週OpenAI公司將ChatGPT升級為GPT-5之後,雖然自豪的向各界宣誓它的表現等同於「博士」程度,但卻引來廣大使用者的哀號,甚至紛紛討論、詢問如何「回到」原本的GPT-4版本。原因是GPT-5變得「冷冰冰」,就像個一板一眼的「助理」,只會制式化的回答問題。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Thumbnail
2025/08/13
上週OpenAI公司將ChatGPT升級為GPT-5之後,雖然自豪的向各界宣誓它的表現等同於「博士」程度,但卻引來廣大使用者的哀號,甚至紛紛討論、詢問如何「回到」原本的GPT-4版本。原因是GPT-5變得「冷冰冰」,就像個一板一眼的「助理」,只會制式化的回答問題。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隨著ChatGPT問世以來,AI持續在不同領域上發揮作用。虛擬人已能代理人類完成特定任務,是新興科技從工具擴展至落地應用服務的關鍵產物。 透過觀察AI如何賦能Web3的發展,以及觀測各種國際創新應用案例,請參加此免費研討會,了解「虛擬人應用發展趨勢」和「從AI賦能Web3新興應用看發展趨勢」二個議題
Thumbnail
隨著ChatGPT問世以來,AI持續在不同領域上發揮作用。虛擬人已能代理人類完成特定任務,是新興科技從工具擴展至落地應用服務的關鍵產物。 透過觀察AI如何賦能Web3的發展,以及觀測各種國際創新應用案例,請參加此免費研討會,了解「虛擬人應用發展趨勢」和「從AI賦能Web3新興應用看發展趨勢」二個議題
Thumbnail
從Open AI推出Chat GPT3.5以來,2023年幾乎話題都圍繞著生成AI,在經濟市場上,AI科技股看好看漲,而AI的運用,更是突破大家的想像。 甚至連詐騙集團都趕上AI的風潮。之前節目有針對兩岸詐騙手法與模式作介紹,想進一步瞭解,在AI浪潮之下,兩岸就AI的法律有沒有什麼相應的管制或措施?
Thumbnail
從Open AI推出Chat GPT3.5以來,2023年幾乎話題都圍繞著生成AI,在經濟市場上,AI科技股看好看漲,而AI的運用,更是突破大家的想像。 甚至連詐騙集團都趕上AI的風潮。之前節目有針對兩岸詐騙手法與模式作介紹,想進一步瞭解,在AI浪潮之下,兩岸就AI的法律有沒有什麼相應的管制或措施?
Thumbnail
基於好奇心還是有測試過方格子的 AI 建議,但拒絕使用。
Thumbnail
基於好奇心還是有測試過方格子的 AI 建議,但拒絕使用。
Thumbnail
今天說的是一種稱為「自動化偏誤」(automation bias)的認知偏誤。人們常會不加思索地認為由自動化決策系統,例如現在常用的ChatGPT,會有程式語言賦予的理性與客觀,比較能避免人類常見的各種偏見。
Thumbnail
今天說的是一種稱為「自動化偏誤」(automation bias)的認知偏誤。人們常會不加思索地認為由自動化決策系統,例如現在常用的ChatGPT,會有程式語言賦予的理性與客觀,比較能避免人類常見的各種偏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