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安納 EP33|回憶起萬物的真相|安納聊聊奇蹟課程序言
為什麼練習奇蹟課程?
最近,我又重新開始練習《奇蹟課程》了,準確來說是昨天開始,今天是第二天,目前已經進入第77課。
為什麼我又開始練習奇蹟課程呢?可能在方格子上看我文章或聽我 podcast 的人會知道,我跟說書人剛從一段有點不順利的日本旅程回來,心裡非常不平靜。也正因為如此,我覺得再沒有比這個時機點更適合重啟練習了。
「痛苦只是有限的觀點」
在兩人關係很衝突、很痛苦的時候,我的內心一直有個聲音:這個痛苦只是有限的觀點,是因為我相信了「分裂」這件事。我把自己的信念投射到他身上,才導致了我的痛苦。講到這裡好像很抽象對吧?我自己也不確定這麼短的節目裡能不能講得清楚。但我決定還是要來做一件我一直想做的事:分享奇蹟課程,尤其是它的序言。
第一次讀序言時大哭
我第一次讀到《奇蹟課程》的序言時,是在剛剛覺醒的時候。那時候,我深受撼動。我知道它說的是真的,它寫出了我所有痛苦背後的罪惡感與恐懼,並釋放了它們。
我讀到某一段的時候就直接大哭(沒錯,我最近好像很常用「大哭」這個詞,聽起來好像很戲劇化,但它真的有那個撫慰的力量),而那之後我變得非常輕鬆。
這篇序言,其實就是整部奇蹟課程的精華。如果你能體會它,我會說你已經抓住了整門課的核心。它就是一直在重複三個核心句子:
凡是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
凡是不真實的,根本不存在。
上主的平安即在其中。
(這裡的「上主」,你可以翻成神、宇宙、道,任何你相信的那個東西。)
為什麼一直沒有分享這段?
老實說,是因為我覺得它已經夠白話、夠清楚,我不知道還能分享出什麼。不過我內心那個「你應該說出來」的聲音實在太強烈了,只好照做。
我也想說,當你覺得我講的太燒腦時,就忽略字面意思,用你的內在去感受它的底層意義。這些字句其實都對應著我們一生以來的信念與經驗。
Podcast 收聽
序言的結構解析
這篇序言的結構我也很想聊聊。如果你手邊有課本,可以打開來對照,也可參考許自呈序言解析。
- 第一到第三段:介紹全貌,也是我剛才說的那三句話的延伸解說。
- 第四段之後:進入「觀點的世界」,也就是我們人類習慣的有限世界(英文是 perception,中譯「知見」)。
- 倒數第四段起:進入「基督的慧見」,也就是合一的視角。
我覺得這三個部分其實對應著:真實、不真實,以及將兩者橋接起來的合一。
真實 vs 不真實
在奇蹟課程裡,真實被定義為「Knowledge(真知)」,它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知識,而是一種與神合一的狀態。它無法學習,也不受時間限制,它「只是存在」(It merely is)。
相對地,不真實的世界就是我們現在活在其中的世界,是由「觀點」所構成的世界。這些觀點都是我們選擇相信的詮釋,例如:
- 匱乏
- 分裂
- 死亡
- 競爭
- 二元對立(例如高矮、胖瘦、有錢沒錢)
而這些觀點,其實都是「幻覺」,是一場夢(maya)。我們每個人都戴著各自的濾鏡,只看見自己選擇相信的世界。
例如:相信有輪迴的動物溝通師就能接收到前世今生的訊息;而不相信的人則完全不會「下載」這些資訊。不是因為資訊不存在,而是他們的觀點阻擋了它。
這說明了:我們接收什麼,不是看事情的本質,而是看我們選擇相信什麼。
聖靈的角色:橋接真實與不真實
在這真實與不真實之間,神設了一座橋,這座橋就是聖靈。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靈魂」。
聖靈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顛倒」現在的思維(reverse our thinking),因為我們其實是頭下腳上的狀態。它不只是教我們學新東西,而是「去除」錯誤學習(unlearn our mistakes)。
而寬恕(forgiveness)是它最重要的教材。
不過,這裡的寬恕不是出於善良或道德,而是因為:
我們所看見的,其實都不是真實的。
所以寬恕並不是因為「對方真的做錯了」,而是我們明白,那些錯誤的根本就是一場幻覺。
關係是最好的教材
我自己感受很深的是,每一段關係,尤其是痛苦的關係,都是我們覺醒最好的教材。
就像常常陷入和其他人比較、競爭的思維,這樣的信念只會讓人痛苦。但那其實是內在的匱乏感在作祟。戴上了「分裂」的濾鏡,只能看見比較與贏輸。
我自己也不例外。在旅程的衝突裡,我也在跟他對抗,想證明我是對的、我是受害者。他是錯的、是加害者。這種二元分裂的信念讓我痛苦,也讓關係很緊繃。
但是我也知道,這一切都是幻覺。如果我能真正理解「沒有攻擊、沒有分裂」的話,那我也能真正寬恕他、也寬恕自己。
基督的慧見:覺醒的視角
當我們說「基督的慧見」(Christ’s vision),其實不是在講宗教儀式,而是一種 覺醒者的視角。
就像佛陀、耶穌,他們所說的智慧,是在幫助我們看見真理。他們給了我們一種「非分裂的觀點」。
這種慧見,能修正我們所有錯誤的認知。它讓我們不再活在看似對立的世界中,而是走向合一。
那段讓我大哭的話
這段話是我整篇序言中最有共鳴的,也是我第一次讀到就大哭的那一段:
「曾經我們看見某人的攻擊,是他對另一人的不義。
但現在我們明白,那只是他的求助與回歸合一的呼喊。」
我一瞬間理解了:我過去所有看似「做錯的事」,其實都是我內在在呼救。我只是不知道怎麼愛,也不知道怎麼被愛。我只是在說:「請愛我,請救救我。」
理解這一點,我的罪惡感就被釋放了。
寬恕讓世界反轉
最後一段講得很清楚:
透過寬恕,世界的思維被顛倒了。
我們原本相信的種種二元信念都被翻轉、歸零。這時候,學習終於完成,我們不用再努力證明什麼,而是回到原本就有的神性。
結語:我們無法「做到」覺醒,但可以「回憶」
也許你會問:所以覺醒到底是靠努力練習,還是順其自然就好?
我只能說:這個問題本身就落入了二元。其實,是兩者的合一。我們學習到一個程度之後,就要放下學習本身。
當我們準備好,神會踏出最後一步,領我們回家。
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或問題,都歡迎留言給我。如果我能回答,我一定會回應你。也許之後我會錄一集,分享我最近讀的書《我可能錯了》(Podcast EP34 已上線)。那本書我也很喜歡,它跟我今天講的內容,有些地方不謀而合。
祝你平安,我們下次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