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就像是一個銀行存摺,最好把握各種機會,多存一些情感資產,好在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狂飆歲月,或長大離家帶來疏離感時,能夠支撐親子之間的連結。然而,這些正面的能量,並不是父母單純「常常在家陪伴」就能累積的,往往需要刻意營造,才更容易發生。
有時候,一些場景會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記憶裡,成為他們一生的陪伴。當他們挫折困頓、憂傷沮喪,甚至覺得世界快要崩塌時,腦海中浮現的這些片段,能適時地撫慰他們,成為繼續前行的力量。這些親子共享的美好記憶,我們稱之為「魔幻時刻」。
許多人認為魔幻時刻可遇不可求,似乎只能仰賴機緣。但我始終相信,父母是可以透過設計情境與安排活動,讓這樣的時刻更容易出現的。以我的觀察,當親子能夠輕鬆自在地在大自然中漫步,不帶任何功利目的,不是為了學習知識,也不是為了完成學校作業,而只是單純地感受微風、聆聽蟲鳴鳥叫,這樣的氛圍往往能促成深層的對話與知心交流。或者,全家人一同溯溪、攀岩,在困難挑戰中互相扶持,那種齊心協力的體驗,更常常讓魔幻時刻不期而遇。
相反地,如果假日只是在喧嘩的大賣場、擁擠的餐廳,或炫目的遊戲場裡打發時間,在那種強烈的聲光刺激下,親子之間要好好交談都很困難,更遑論留下動人的魔幻時刻。
當然,也會有家長感嘆:孩子已經快進入青春期,要邀請他們一同親近自然,難度實在太高了;更別說許多大人自己也缺乏這樣的習慣。那麼,是否還有別的方法呢?
有的,而且既方便自然,又不需要太多花費——那就是營造一個「家庭電影院」。只要挑選合適的電影,全家人一起觀賞,在滿溢感動的氛圍裡,父母真誠分享自己的感受,若孩子也願意打開心門說出感動,這些交流往往能成為親子關係中的魔幻時刻。
不過,有幾個小細節非常重要:務必把燈關掉、手機放一邊,並使用投影機將畫面打在牆上或布幕上,全家人專注沉浸在同一部電影裡。因為一個人看電視或電腦,往往只注意到劇情;但全神貫注看著大銀幕時,情感很容易投射到角色身上,隨著劇中人物的悲喜而起伏。這樣的情感投入,往往能讓我們心變得柔軟,更願意吐露心底最深層的感受。
當父母與孩子都沈浸在這種共鳴的氛圍中,彼此的理解、分享與體諒自然浮現,這不正是我們期待的魔幻時刻嗎?而這樣的時刻,只要挑對影片、營造出專屬的觀影空間,其實並不難發生。
電影不僅能擴展孩子的學習視野,建立價值觀,更能成為親子情感存摺裡珍貴的資產。若錯過這個簡單卻有效的工具,實在是太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