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尾海邊
先說為什麼我選擇了這個名字:「Ona」。
因為在眾多神聖名字之中,「Ona」發音起來,與我的喉輪最有共振,就像做瑜伽時,老師帶領我們發出「Om——」類似的概念,整個鼻腔、耳道至喉嚨的悶塞感都被打通。
「Ona」這個名字來自加泰隆尼亞語。它的頻率主要共振到浪潮、水、流動、內在的直覺力,呼應到水象星座的能量。
我一直想取個好叫但又帶點神聖意涵的名字,平常工作上,我的英文名字是Amber,以前也取過Nina、Jennifer,都是些英系名字;過去也有過北歐系名字Evangeline,後來讀研究所時也使用過一種草系動物的名字。
總之,現在我需要新的名字,即便知道名字是一個符號,但這符號,確實可以鏡像出一個人當下狀態。
當「Ona」這名字跳出來的時後,第一個念頭想著「慘了,這名字有Fu,但是,這跟老師的名字好像⋯⋯。」我的希塔老師名字叫「Ora」,如果要使用,此刻腦中立刻冒出:
「如果使用Ona,是不是要先告知Ora歐拉老師?」(負面信念:害怕被認為冒名)
「是不是應該先看看別的選擇?」(負面信念:我
必須
先替別人著想)
「是不是需要獲得對方的允許?」(負面信念:對方允許比較安心,我是無法自主的)
結果看了許多其他的名字選擇,最後在冥想的放鬆狀態中,我確認了:
- 我依舊喜歡這個名字、對它最有共鳴、有被召喚到的感覺
- 使用療癒冥想,清理過度焦慮、清理吸收到集體意識中對於害怕被控訴冒名的擔憂、才能明哲保身、保護自己、法治社會井水不犯河水、過度緊繃的舊信念舊模式
- 重新下載到自己的信念層:配得感、自由追尋自己想成為的模樣、安心與善良的美德
- 並且理解到,我依舊可以分享給我的老師,而我的老師是會用開心、開放、大家共好的模式,歡迎學生的分享,祝福他們每一階段的旅程與改變
以上關於名字的分享,寫著寫,默默就進入了「希塔療癒」的脈絡flow~如果要簡介這種療癒方式,我會形容,它是一種內在工程的工具,這也是當初介紹希塔療癒給我的那位朋友,口中的第一形容。
一般而言,人腦只會停留在負面信念那邊,然後就會開始無限內耗
,對吧?
做,但是內心還是不安。
不做,放棄自己內心想要的,退而求其次,但是內心依舊躁動。
兩個都不安,原來,我們在有意識前,經常持續內耗
,那要過上舒心的生活,不是天方夜譚,那麼只能在某種程度上學習如何欺騙自己。真正原因都是,我們並沒有和內在的自我真正和解、陪伴安撫情緒。
希塔療癒是一個可以幫助我們逐漸跨越內耗的內在探索釋放工具,在能量層次上進行軟體調整升級(看雞湯書、從理性腦去接收訊息是很難調整潛意識信念的)。我們可以自行上課,幫自己挖掘療癒,也可以透過受訓練的療癒師來進行。
最近也才看完韓漫改編的《我獨自升級》,先不討論套路,其實希塔正像是這種概念——面對不順心的事,比較原始我們的第一選擇,可能會找個信任的朋友、群組,在裡頭訴說今天發生了什麼事件,某個人多可惡,但如果,今天我們懂得運用希塔,發生一個值得抱怨的事件,就可以迅速掌握到:
- 自己的慣行思考模式、負面信念
- 去學習安撫、釋放自己的情緒、舊模式
- 去除耗損自己的人際關係、能量鎖鉤等
- 對焦有益、高維度的信念、感受
- 轉化關係、讓關係、際遇成長
這就是在獨自升級,不只是找個人當下傾訴排解而已。時間久了,內外會越來越合一,越加強韌。(當然,也不是說學了希塔就要什麼都不能說、什麼都自己內在處理,那叫壓抑
。該說的,該為自己發聲的,也需要說出來,有些是界線的問題,有些是需要讓對方理解自己的情緒立場,只是,可以確定的是,需要即時找情緒救生圈的需求和程度,會越來越減少、需要別人替你做主的事情,也會大幅降低、自主性和自信度會提高,取決於每個人的投入和體驗程度)
但是,《我獨自升級》和希塔很大的不同是,漫畫裡面是在地獄裡流血、因為受傷而強大,是非常沈重受盡苦難的;希塔療癒的過程是在受到祝福、保護、安全的狀態下進行冥想、療癒釋放,是非常放鬆舒服,輕盈如分子的,而且過程中並不孤單,而是被滿滿的能量給支持祝福著,甚至也能開始共振到一些同頻率的人。
這世界上,其實也有很多種內在探索工具,我們不一定需要使用這種療癒方式,不過這是個人深刻體驗與學習到的一種方式,也是我使用起來覺得對自己有所幫助,可以穿越創作書寫、運動、靜坐、旅遊、諮商,比較難以跨越的某一部分深溝。
不過關於希塔,坦白來說,我之前也有過一陣子想離開這個工具的黑暗投射期,那與我個人議題有所相關,雖然現在也跨過那個檻了,以後有機會再看怎麼說。總之,希塔是我目前人生旅程中,讓我成為強韌自我的一個內在工具之一,我持開放歡迎的態度,但我比較不是那種會要吹捧任何一個工具成為唯一絕對真理的類型,我知道,每個人都有適合的方式,有時候,綜合的接觸、搭配,或許也適合不同的靈魂。譬如現階段的我,有接觸希塔、瑜伽、彼拉提斯、心理諮商、功能性訓練、中西醫、頌缽,也在持續體驗這個世界的各種禮物。
如果說以前是95%都在內耗,那現在可以說95%不內耗。有時一回望,會發現,原來已經走了這麼多的路。
今天分享到這裡。
(達成9月初對自己的承諾,在月初發表第一篇公開文章)
(以前我就是改改寫寫又刪除的完美主義性格,已釋放了很多內耗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