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9.10
完整內容
**市場氣氛與自覺*形容市場行情異常順遂,與生活經驗形成強烈反差。
坦承資產累積速度不錯,但覺得 天醒來都在賺錢 不正常,應該會有懲罰。
*如果人人都快速致富,將導致嚴重通膨,市場過熱顯而易見。
**記憶體市場與NAND、DRAM動向
*SanDisk 宣布 NAND 漲價,引發市場關注儲存需求(HDD、SSD、NAND)。
*AI 生成內容無論品質,都需要存放,帶動儲存需求放大。
*起初認為台股投資人炒錯股,明明NAND漲價卻去拉DRAM。
*之後發現 DRAM 合約價格也有轉好,尤其不只HBM,高階與Legacy DRAM都有改善跡象。
*研調消息驗證市場效率不低,部分投資人或許掌握先行資訊。
**市場解讀與投資觀點
*最終 NAND、DRAM 形成全面齊揚,帶動記憶體大潮展開。
*美光被點名為後續受惠者,短期內前景樂觀,應該能維持一段時間的強勁表現。
*需求持續多久難以確定,但至少數月到數季內展望佳。
**多頭格局與修正期待
*確認當前是多頭行情,但上漲過快過猛。
*後續若有修正,幅度可能會大,但仍應站在買方思維。
*因為題材與族群輪動頻繁,修正後仍具續攻空間。
*現階段心態:雖盼望回檔,但回檔仍是布局機會。
**Apple 發表會觀察與產品重點
*雖然沒有即時收看,但透過AI整理與官網瀏覽,整體感受是蘋果延續一貫風格,硬體外觀僅有小幅調整,手機外型略有不同,新增Air系列,推測是為未來摺疊機鋪路。
*手機規格提升,特別是RAM容量增加,顯示蘋果為AI功能預先準備好硬體載體。現階段並未強調AI,而是聚焦於續航力、品質與散熱的優化。
*策略上,先把硬體基礎打穩,等待AI技術成熟後再導入,屆時可透過自家或與Gemini、OpenAI合作的Model快速補齊。即便非自主研發,也可透過授權模式獲利。
**產品吸引力與購買意向
*AirPods Pro 3具備更強抗噪與即時翻譯功能,實用性高,值得購買。
*Apple Watch 新增高血壓監測功能,對健康需求族群更有吸引力。雖然過去因需充電而不習慣佩戴,但現在因健康監控需求,購買意願上升。
*新iPhone雖缺乏重大革新,但憑藉蘋果品牌慣性,仍屬於必買產品,之後再觀察實際使用有無細節驚喜。
**策略與長期定位
*蘋果現階段選擇回歸硬體本業,將手機、耳機、手錶等產品打磨得更穩健,軟體與AI暫時不是主力。
*雖然目前在投資組合中表現不佳,但從長期策略與硬體優勢來看,蘋果仍是值得持續關注的公司。
**NVIDIA新產品CPX,產品定位與架構:
*CPX是NVIDIA推出的新GPU,基於Rubin架構,但與原本綁HBM的版本不同,它使用GDDR7,容量可達 128GB。
*屬於Single Die設計,相較Dual Die Rubin(TDP 2300W+),功耗較低,約落在1000W左右。
*命名方式更新:Vera Rubin144並非144顆GPU,而是72顆Dual Die拆分計算。
**功能與用途
*設計重點放在AI Inference,特別針對語境理解(context stage)與第一個Token的生成。
*CPX提供三倍的Attention性能,能快速閱讀與理解大量文本或程式碼,之後再交由Rubin/Vera完成後續推論。
*放置於CX-9 隔間旁邊,每個Tray可額外搭載8顆CPX,讓整個Rack更高效能。
**應用場景與市場策略
*主要解決Inference前段高吞吐量需求,兼顧效率與能耗。
*預計提供兩種版本:有CPX 與 無CPX。
預期初期有CPX的版本滲透率低(約 5–10%),可能逐步擴大。
*可能還有Dual Rack編排版本,實際市佔仍待觀察。
**能耗與散熱挑戰
*單顆CPX因為沒有HBM(每顆 HBM 消耗 20–30W),發熱量低於Dual Die Rubin。
*Rack若含CPX,功耗可能從原本200–230kW 飆升至近400kW,對電力與散熱需求大增。
*Rubin需MCL散熱,但CPX預期只需VC Lid,帶動VC Lid相關供應鏈新需求。
**產業影響與後續觀察
*整體趨勢顯示GPU功耗與散熱需求持續上升,供應鏈焦點集中在電力與散熱解決方案。
*VC Lid與散熱廠商將因CPX出現額外市場機會。
*初期滲透率有限,但長期若滲透率提升,將改變整個AI Rack架構與能耗標準。
**微軟與Nabius大單事件與市場意涵
*微軟宣布向Nabius採購5年、總額194億美元的基建服務,消息振奮市場,Nabius股價大漲。
*主持人雖不偏好算力租賃題材,但認為供應鏈觀察仍具意義。此舉反映微軟在與OpenAI出現合作裂痕、外界擔憂其AI布局後,透過加大基建投入釋放積極訊號。
*雖然微軟不像Google、Meta能在自家服務中即刻消化AI算力,但只要願意持續砸錢投資,就有機會如同Google沉睡巨人覺醒般,輸出亮眼產品。
**市場對此事件的兩派解讀
*樂觀看法認為,租賃是補足短期土地與電力瓶頸的彈性方案,類似NVIDIA的售後回租模式,能降低自建成本與管理負擔,為合理的輕資產選擇。
*悲觀看法則質疑:若微軟真的長線看好AI,為何不用直接自建?是否隱含未來可能出現砍單的風險。
*整體而言,現階段市場傾向解讀為利多。
**供應鏈受惠與台股連動
*Nabius在台合作夥伴包括技鋼(技嘉旗下)、華擎與華碩,目前觀察到SMCI與華碩分得大單較多,其他廠商配額仍待後續釐清。
*由於這是一筆5年長約,採購將分批落實,首波SMCI已見出貨。
*Oracle盤後股價大漲,帶動台灣概念股緯穎(6669)攻上漲停,顯示美國算力業者發難後,台灣供應鏈連動效應強烈。
**台股牛皮股轉骨現象與華碩機會
*關注華碩是否有望藉此轉骨。
過去華碩在AI伺服器布局較晚,起步產品也偏小規格,但若能切入大型伺服器Rack並拿到大單,憑藉其規模有望迎來成長契機。
*歷史上貿聯、台達電、鴻海、日月光、神達等曾被視為牛皮股,如今因AI伺服器、電源、封測等題材成功轉型大漲。
*若趨勢延續,華碩也可能步上同樣軌跡,成為資金追逐的新焦點。
**微軟大單顯示AI基建投資動能未歇,市場疑慮之際仍有新利多驅動行情。
*台股供應鏈將持續受惠,尤其是SMCI、華碩、緯穎等廠商。
*牛皮股轉骨 或成今年台股新趨勢,華碩能否跟上將是值得關注的觀察點。
**QA部分。記憶體需求與誤解澄清
*聽眾誤以為文字轉圖片、影片需求成長與HBM價格相關,但實際上是搞混了用途。
*HBM屬於高價、用於AI推論與訓練的動態記憶體,主要作為暫存與Buffer,並不負責長期資料存放。
*真正與容量需求成長相關的是NAND Flash與HDD,因其成本低且適合大量冷儲存。
*市場有時會誤判,例如Sandisk漲價消息屬於NAND,但資金卻一度誤拉到DRAM族群。
**美股投資方向與策略
*下半年操作重點仍聚焦AI及其基礎設施,近期新增關注Cradle、Astrela Labs等。
*Non-AI 方面看好Tesla,因降息有利於其融資與需求。
*儲存相關標的如美光、Pure Storage、NetType被認為有後續機會。
*整體持股策略偏長期,不會頻繁大幅轉換,仍以交換器、Scale Up/Scale Out基礎架構為主軸。
**折疊手機題材
*市場先前炒作台灣 御三家 折疊機零組件,但現階段股價低迷。
*若談到蘋果供應鏈,主力應聚焦安菲諾與新日興(3376)。
*雖然已有試產、防摔測試等跡象,顯示蘋果推出折疊機機率高,但最終時程仍存在不確定性。
*其他供應鏈廠商可能是供應三星或華為,需與蘋果陣營區分。
**對川普與盧特尼克的觀點
*長期支持川普,認為其能導正美國、壓制中國,並提升美國生活品質。
*但在關稅戰等議題上,對台灣造成影響,因此不得不批評。
*盧特尼克則被視為典型政客,常有睜眼說瞎話的言論,因此不受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