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麥肯錫顧問、摩根大通副總裁 艾森·拉塞爾(Eason Russell) 曾說過一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話:
「真正拉開差距的,從來不是勤奮,更不是天賦,而是一套看不見的底層邏輯—思維模式。」
很多人聽到這句話,非常疑惑:思維模式,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但我想告訴你:這,是一切的起點。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人「越忙越有成果」,有人「越忙越沒方向」?
有些人每天拼了命地工作、開不完的會、做不完的簡報,但年度績效、專案成果、團隊成長卻總是差強人意。
反而是那些「看起來很游刃有餘」的人,還不一定比你努力,卻總能抓準問題、直搗核心、有效推動。
差別不在努力,而在:
他們早就學會—怎麼看世界、怎麼看問題、怎麼思考解法。
那些後來跑得快、做得穩、升得高的人,從來不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聰明或有資源,而是他們擁有更清晰的思維結構:
- 他們不只是問:「我該怎麼做」,而是先問:「為什麼做?目標是什麼?」
- 他們不是看到困難就卡住,而是能冷靜釐清:「我現在的盲點在哪?是資訊不足?資源缺乏?還是我想錯了?」
- 他們不是執著於完美,而是擁有「快速調整 → 重新出發」的彈性與覺察。
這些,就是底層的思維代碼(Mental Model)。
職場上最強的競爭力,其實就是「決策力」
而決策力,來自三個關鍵:
1️⃣ 能看清真問題:不被表象帶走,抓得出核心議題
2️⃣ 能做對的選擇:不是選擇最多的那條路,而是最合適的那一條
3️⃣ 能修正錯的方向:允許犯錯,但不能一直錯
說穿了,你不是輸在不夠努力,而是輸在「想錯方向」、「走歪路」,甚至「根本沒搞清楚問題是什麼」。
所以,想成為「高產出又受人信任的人」,請先問自己:
- 你有沒有建立自己的判斷標準?
- 你是否會定期檢視自己思考的邏輯?
- 你是否能把問題「拆開來看」?還是總是一團亂?
- 你是否會設計「有效行動」,而不是只會加班硬撐?
這些問題的答案,才是決定你未來3年會變成什麼樣的核心關鍵。
送給每個在成長路上的你:
「戰略上的懶惰,無法靠戰術上的勤奮彌補。」
「錯的努力,就像在沙灘上蓋城堡。」
職場上,真正專業的人不是最努力的,也不是最會表現的——
而是那種總能看清局、做出判斷、讓自己 不斷升級的人。
想跟上這個變化的世界,請別只改變你做事的速度,請先升級你看待問題的角度與邏輯。
這,就是你能跨出舒適圈,進入卓越區的門票。
#思維升級 #職場心法 #真正的專業 #MentalModel #職場競爭力 #不是努力不夠而是方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