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排毒

含有「數位排毒」共 2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也許我們是對「我不是一個人」的安全感上癮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原本打算好好休息,於是把手機放到一旁,卻不到幾分鐘就忍不住,想要點開螢幕,或是順手再拿起來看一下,暗自告訴自己,我就只是看一下。 明明知道自己需要「數位排毒」,卻總是失敗?
Thumbnail
本文從心理學觀點解析「數位殘留效應」「注意力剝奪設計」「主控感失衡」等關鍵概念, 並提供具體3步驟對策:關閉通知、建立過渡儀式、設立使用邊界。 幫助你從數位焦慮中抽身,重建專注力與生活的掌控感。 適合深陷社群疲勞、專注力分散與時間管理困境的你。
Thumbnail
滑手機真的很可怕, 最近滑完手機後回想剛剛看了什麼 發現居然說不太出來!! 時間就這樣飛走~~
剛剛在YT看到哈佛商學院教授一個很棒的影片,貼來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聽不懂英語的網友們可以參考這篇來打開自動翻譯功能,自動翻譯真的超讚~( -`ω-)b英文苦手如我也能即時性看到英語圈最新分享資訊而不用等人轉貼翻譯影片真是太棒啦!)
Thumbnail
大家有算過一天之中有多少時間和手機相伴嗎?我曾經有段時間每天超過10個小時使用手機,真的是扎扎實實的具備一個手機腦。 奇怪,時間被偷走嗎?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 "Beware the barrenness of a busy life." 當心忙碌生活所帶來的貧瘠,來進行數位排毒吧!
Thumbnail
好多好棒的方法!
人生自由實驗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17
鄰家女孩繪本生活 謝謝!都可以試試看喔💪
這篇文章探討在現代分心環境中找回專注力的方法,提供四個簡單易行的策略:專注於單一任務、優化數位環境、安排有效率的休息時間以及進行腦力傾瀉。
注意力貧窮是否是一種新型貧窮? 現代人被注意力經濟綁架,跨領域藝術家Jenny Odell從自身的藝術實踐研究、教學與創作經驗對「注意力經濟」提出獨到的見解, 倡議以「無所事事」抵抗盛行已久的生產力崇拜;但她提出的「什麼也不做」和冥想練習、活在當下無關,反而是要喚醒我們的自然本能,展開現實中的探索。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總是不斷追求快樂,卻常常感到空虛?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在痛苦中找到樂趣,而大多數人卻逃避痛苦?今天,我將帶你深入探索藏在我們大腦中的兩種化學物質,它們不僅掌控著我們的情緒,還決定著我們生活的質量和成就的高度。 多巴胺:快樂背後的陷阱 想像一下這個場景:你剛刷完一支抖音影片,再
Thumbnail
黃瑞萌-avatar-img
2025/04/06
很有意義的文章!討論現代社會面臨的問題。條理分明。最喜歡每一段論述都有實際案例對照。
黃瑞萌 謝謝您的回覆,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在步調飛快的現代生活中是否感到身心俱疲? 慢下來,不是停滯不前,而是為了走得更穩、更遠。 探索「慢下來」的藝術,找回生活的主導權,提升專注力與創造力,開啟潛意識的寶藏,並在生活中實踐「慢」哲學,擁抱更美好的生活!
Thumbnail
拖延,源於害怕失敗後的自我價值貶損,是自我保護的策略。從自我價值理論、完美主義、文化差異和科技發展等多個角度,剖析拖延症的心理機制。 克服拖延的實用方法:培養覺察、轉向「趨近」的動力、以及挑戰「表現 = 能力 = 自我價值」的等式。
Thumbnail
生產力並非只關於時間管理,更關乎於注意力和精力的整合運用。透過「時間、注意力與精力」三大要素的協調,設定明確的目標意圖,一次只專注於一項任務,適時休息與充電,並允許自己做白日夢,我們才能真正提升效率,實現更有價值、更充實的人生。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