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並不可恥,但要選對方法!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本文章之研究結果引用自 Wulf et al., 2022 之論文)

這兩年的疫情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被迫減少。這些改變、風險和限制可能導致壓力的增加,以及幸福感減少。因此人們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策略因應這些挑戰和恐懼,而頻繁使用社交媒體是其中之一。

使用社交媒體到底是放鬆還是焦慮?

疫情所導致的社交孤立,會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導致孤獨感的因素包含較長的隔離時間、害怕感染、沮喪、無聊、缺乏支持、缺乏資訊、失去經濟能力等。有些研究發現疫情封城期間,經常使用社交媒體與更低的幸福感有相關;但是在疫情之前,使用娛樂性質的社交媒體卻可以增加幸福感、忘卻問題或改善心情等。人們平時會根據不同的動機、因應策略與復原力而選擇不同的媒體內容,在不同的情境、心情狀態下,人們選擇的媒體不盡相同。而在疫情期間使用媒體對心理健康有益或有害,取決於因應策略、動機和媒體內容的選擇。

raw-image

喚醒過去的記憶,幫助你度過眼前難關!

那些會喚起過去記憶的媒體會使人產生懷舊感,例如過去愛看的卡通、常聽的音樂等。懷舊感是一種自我意識,通常引起正向的社會情緒,在反映出美好回憶或過去的經驗時會被觸發,已被證實對人們的幸福感有益。在個體面對挫折或困境時,懷舊感是人們的重要心理資源。根據不同的內容,懷舊感分為以下兩種:

  • 個人的懷舊感:可以透過閱讀、感受與過去有關的事物,而重溫自身過去的美好記憶。(例如:哈利波特小說)
  • 歷史的懷舊感:過去可能沒有親身經歷,但是透過他人描述或傳統而知曉的特定時期。(例如:八零年代的流行音樂)

然而,為什麼懷舊感能對人們產生正向影響呢?因為懷舊感具有以下功能:

  1. 自我導向的功能:當人們看見過往的成功經驗時,會增進個人的自尊。
  2. 存在性功能:為生活提供意義,可以緩解存在性威脅。
  3. 社會功能:當回憶起與親近他人之間的重要事件,或感受到人際之間的連結感,可以緩解社會性威脅。

由於人在孤獨的時刻,更容易想到過去的經驗而去使用引起懷舊感的媒體,疫情期間被隔離、封城時,懷舊感可以緩解負面情緒狀態。

透過懷舊感減緩疫情帶來的壓抑或孤獨感,其實是一種逃避的策略,而逃避是好或壞取決於人們是為了預防或轉移對問題的注意,還是為了從壓力中復原。研究歸納了兩種逃避的類型,分別為:

  • 以提升為焦點:為了獲得正向情感而逃避,可以將之視為一個自我發展的機會,也有學者認為這種逃避類型會促進內在動機,與幸福感有相關。
  • 以預防為焦點:為了預防或轉移負向情感,與不幸福有相關。

前述的兩種方式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或移除壓力源,但是能夠短暫逃離並減輕情緒帶來的影響。因此逃避的動機更重要,而非逃避這個行為本身。當懷舊感作為因應策略時,效果會因人而異,例如:對高度否認性 (denial) 的人而言,懷舊感是一種非適應性的因應策略;多數人在懷舊感出現後,會擁有更正向的情緒,因此對這些人而言,引發懷舊感是一個適應良好、有效的策略。上述提到的兩種逃避類型都與懷舊媒體的使用有正相關,這說明了人們使用懷舊媒體是為了豐富生活也為了逃避問題。

為什麼懷舊感與壓力沒有相關,卻與孤獨感有相關?

過去研究發現,當人們減少人際接觸時,使用社交媒體有很大一部分是希望能引發懷舊感。與過去研究相似,本篇研究也發現「害怕孤立與懷舊媒體的內容有小而正向的相關」,並且當人們越害怕被孤立,便會使用越多懷舊媒體去應對孤獨的感受。雖然疫情期間難以使用過去的方法經營重要的人際關係(例如無法見面、吃飯等等),但使用懷舊媒體可以提醒人們這些有意義的關係仍然存在

然而,研究發現「壓力與懷舊媒體的內容卻沒有相關」,這可能源於現今網絡普及,人們有太多的選擇,事實上其他降低壓力的策略更有效,例如使用其他享樂型的媒體。而媒體引起的懷舊感可能會促使人們反思自己現在的生活和變化,便可能導致人們不斷回憶疫情前的美好生活,最後感到沮喪、無力

筆者的觀點與討論

雖然在疫情之下,許多人喜歡讓自己沈浸在美好的回憶中。但是它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例如正在犯相思病,或者平時習慣反芻過去經驗的人,可能引發其他的負面情緒,因此不會受益於懷舊媒體的使用。因此,最重要的是應當評估自身的心理狀態,以決定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參考文獻

Wulf, T., Breuer, J. S., & Schmitt, J. B. (2022). Escaping the pandemic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stalgic media use, escapism, and well-being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Psychology of Popular Media, 11(3), 258–265. https://doi.org/10.1037/ppm000035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eronica|喜歡紫色的臨心研究生的沙龍
7會員
23內容數
我是正在就讀臨床心理研究所的學生,希望將自己對心理學的愛,透過撰寫文章的方式分享給讀者。期待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看見自己的需求,為生活帶來一些正向的改變!
2023/01/11
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害怕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刻,也許你正在經歷這樣的煩惱,又或者你已經度過這個時期。但是要如何定義「與他人不同」呢?如果一個人身上,同時擁有許多「不一樣」的標籤,他會受到更嚴重的排斥,還是反而得到比較正向的對待呢?
Thumbnail
2023/01/11
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害怕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刻,也許你正在經歷這樣的煩惱,又或者你已經度過這個時期。但是要如何定義「與他人不同」呢?如果一個人身上,同時擁有許多「不一樣」的標籤,他會受到更嚴重的排斥,還是反而得到比較正向的對待呢?
Thumbnail
2023/01/02
你是否有過分組討論時,被朋友或組員拒絕在外的情形呢?或者下班後,同事們紛紛約吃飯,卻唯獨沒有約你呢?然而,被拒絕後的打擊只會出現在親密的朋友身上嗎?還是被陌生人拒絕也會讓你有同樣感受呢?
Thumbnail
2023/01/02
你是否有過分組討論時,被朋友或組員拒絕在外的情形呢?或者下班後,同事們紛紛約吃飯,卻唯獨沒有約你呢?然而,被拒絕後的打擊只會出現在親密的朋友身上嗎?還是被陌生人拒絕也會讓你有同樣感受呢?
Thumbnail
2022/12/07
無論是哪個領域,科學的世界就是在不斷地假設、驗證、推翻中,無限地接近真理,因此複製前人的研究結果就變得相當重要。無論過去有沒有聽過,都來了解這項有趣的研究與他的興衰吧!
Thumbnail
2022/12/07
無論是哪個領域,科學的世界就是在不斷地假設、驗證、推翻中,無限地接近真理,因此複製前人的研究結果就變得相當重要。無論過去有沒有聽過,都來了解這項有趣的研究與他的興衰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趨吉避凶是一種天性,源自於我們的求生本能,是為了保護自己和提高生存機會而產生的行為。所以在遇到壓力的心理狀態,下意識不想面對而想逃避是自然反應。
Thumbnail
趨吉避凶是一種天性,源自於我們的求生本能,是為了保護自己和提高生存機會而產生的行為。所以在遇到壓力的心理狀態,下意識不想面對而想逃避是自然反應。
Thumbnail
在當今社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時代,人們的社交方式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隨著虛擬社交的便利性增加,一些人卻開始感受到社交倦怠症的症狀,即對社交活動感到疲憊、沒有興趣或是不安。對於那些受到社交倦怠症困擾的人來說,這種感覺可能會導致孤獨感、壓力和焦慮等負面情緒。
Thumbnail
在當今社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時代,人們的社交方式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隨著虛擬社交的便利性增加,一些人卻開始感受到社交倦怠症的症狀,即對社交活動感到疲憊、沒有興趣或是不安。對於那些受到社交倦怠症困擾的人來說,這種感覺可能會導致孤獨感、壓力和焦慮等負面情緒。
Thumbnail
這兩年的疫情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被迫減少。這些改變、風險和限制可能導致壓力的增加,以及幸福感減少。因此人們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策略因應這些挑戰和恐懼,而頻繁使用社交媒體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這兩年的疫情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被迫減少。這些改變、風險和限制可能導致壓力的增加,以及幸福感減少。因此人們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策略因應這些挑戰和恐懼,而頻繁使用社交媒體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兩年多來的疫情肆虐,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其中之一是透過「網路社群媒體」與親友、同事進行互動。箇中好處固然顯而易見,卻也不能忽視隨之而來的網路成癮、假新聞及陰謀論帶來的焦慮情緒等負面影響。 有沒有什麼切實可行的好方法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Thumbnail
兩年多來的疫情肆虐,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其中之一是透過「網路社群媒體」與親友、同事進行互動。箇中好處固然顯而易見,卻也不能忽視隨之而來的網路成癮、假新聞及陰謀論帶來的焦慮情緒等負面影響。 有沒有什麼切實可行的好方法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Thumbnail
今天我要來說說這個議題,這應該算近些年的熱門話題了。時常在各大社群媒體和文章上看到。這起源於這些年社群媒體興起,我們非常容易就知道其他跟自己生活毫不相干的人事物的發生。請特別注意,這邊是只跟自己“實際”生活沒有任何相連結的人。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是我搞錯了。 我沒有用對方法。
Thumbnail
今天我要來說說這個議題,這應該算近些年的熱門話題了。時常在各大社群媒體和文章上看到。這起源於這些年社群媒體興起,我們非常容易就知道其他跟自己生活毫不相干的人事物的發生。請特別注意,這邊是只跟自己“實際”生活沒有任何相連結的人。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是我搞錯了。 我沒有用對方法。
Thumbnail
這段疫情升溫的時間我是如何陪伴自己,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逐漸恢復的社會環境呢?
Thumbnail
這段疫情升溫的時間我是如何陪伴自己,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逐漸恢復的社會環境呢?
Thumbnail
焦慮(Anxiety)應該是自從疫情開始之後,除了憂鬱,全世界的人最常感受到的情緒,最近我偶爾也是會處在焦慮的情緒狀態下。 Photo by Karsten Winegeart on Unsplash 不論是因為經濟、疫情、生活、工作、伴侶或家庭所帶來的各種焦慮。我自己也因為決定要搬回台灣,為了搞
Thumbnail
焦慮(Anxiety)應該是自從疫情開始之後,除了憂鬱,全世界的人最常感受到的情緒,最近我偶爾也是會處在焦慮的情緒狀態下。 Photo by Karsten Winegeart on Unsplash 不論是因為經濟、疫情、生活、工作、伴侶或家庭所帶來的各種焦慮。我自己也因為決定要搬回台灣,為了搞
Thumbnail
疫情使得人更有機會接近自己,但也更有理由逃離自己。 這聽起來很矛盾對吧? 一方面,外在活動的停止,使得我們不能在倚靠各種活動來安撫及壓抑自身就存在於內的孤單感、挫拆感及個人議題。 另一方面,透過暴露在時時刻刻的新聞資訊,追逐在最新動態,也讓我們有了正當的理由分神逃離自己在這之前正在面對的課題。
Thumbnail
疫情使得人更有機會接近自己,但也更有理由逃離自己。 這聽起來很矛盾對吧? 一方面,外在活動的停止,使得我們不能在倚靠各種活動來安撫及壓抑自身就存在於內的孤單感、挫拆感及個人議題。 另一方面,透過暴露在時時刻刻的新聞資訊,追逐在最新動態,也讓我們有了正當的理由分神逃離自己在這之前正在面對的課題。
Thumbnail
Covid-19爆發到現在已經五個多月了。這場疫情成為席捲全球的超級大流行,世界各地都瀰漫著緊張與恐懼交加的氛圍,各國防疫的情形也都各不一樣,我們都很開心台灣是非常成功的。大家應該都具備基本的防疫知識,網路上也有很多媒體、文章整理出疫情爆發可用的線上學習資源。不過今天我們想談的比較特別一點,針對Co
Thumbnail
Covid-19爆發到現在已經五個多月了。這場疫情成為席捲全球的超級大流行,世界各地都瀰漫著緊張與恐懼交加的氛圍,各國防疫的情形也都各不一樣,我們都很開心台灣是非常成功的。大家應該都具備基本的防疫知識,網路上也有很多媒體、文章整理出疫情爆發可用的線上學習資源。不過今天我們想談的比較特別一點,針對Co
Thumbnail
隔離與心理健康 從我的延後開學談起 老母說:你們多了十四天假,應該很開心吧? 我說:最好是,原本是暑假愛去哪去哪的十四天,變哪裡都不能去的十四天,我寧願開學,根本沒放假的感覺 這十四天過了,對我來說,老實說有一點「空白」 為什麼會這樣...
Thumbnail
隔離與心理健康 從我的延後開學談起 老母說:你們多了十四天假,應該很開心吧? 我說:最好是,原本是暑假愛去哪去哪的十四天,變哪裡都不能去的十四天,我寧願開學,根本沒放假的感覺 這十四天過了,對我來說,老實說有一點「空白」 為什麼會這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