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個人養成到產業領航
《張忠謀自傳》分為上下兩冊,上冊記錄他自1931年出生、跨越中美文化,從南開中學、哈佛、MIT,再到德州儀器的早年歷練;而更令人關注的,是下冊——他如何從一名在大企業打拼的工程師,成為副總後遭遇雪藏,轉身蛻變為創辦台積電的產業領袖。
這不只是個人傳記,更是一部半導體帝國的築基實錄,是科技創業者與產業觀察者不可錯過的經典文本。

✨心得
我自己在閱讀前,原以為會閱讀到大量台積電是如何煉成和打天下的過程,畢竟台積電可以說是一艘在短時間興建的科技航母,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已位列美國前十大市值公司。但整個傳記,直至下冊過了三分之一後才開始聊台積電的創辦。會用這樣的撰寫方式,或許對張忠謀而言,台積電是整個職涯中傑出的碩果,但沒有深根、發芽與開花就無法造就此基業。
❶ 一本「科技 CEO 行動教科書」
自傳不僅是張忠謀的成就,而是他如何在風起雲湧的科技業中「掌舵」。他不倚賴先知般的直覺,也不相信僥倖或捷徑。他用的是時間、洞察與制度。
例如他在與飛利浦的談判中,條列公司命名、技術授權、人事結構、營運獨立、股權保障等五大項目,展現企業創辦時必備的清晰布局與主導權思維。
他也大談「代工」一詞在台灣被過於低估:即使加上「專業」兩字,也難以改變其「低技術、低價值」的社會觀感。因此,他堅持要打造一個能自主創新、控制品質、領導技術的企業。這種語言與定位的高度意識,正是台積電能從代工廠蛻變為護國神山的關鍵。
❷ 管理哲學的具象化:從理念到制度
張忠謀不是靠喊口號治理公司,而是靠一整套可落實的價值體系。
他提出的「台積電九條鐵律」不只是精神標語,而是實際用來篩選合作夥伴、評估投資標的、建立公司文化的管理準則。幾條關鍵包含:
- 一個推動世界產業、思潮主流的公司。
- 一個不斷創新的公司。
- 一個持續成長的公司。
- 領導級公司中的前三名。
- 至少要有十%到十五%的股東報酬率。
- 必須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公司。
- 一個學習型的公司。
- 一個全球發展的公司。
- 有世界性影響力,超越地域的公司。
這些原則內化為日常制度,才能讓台積電在內外皆充滿變數的科技業中,持續保有系統韌性與創新動能。
➌ 戰略與人才:雙引擎思維
在誤入通用器材公司擔任總經理後,張忠謀發現自己與總經理認知有落差,並省思 CEO 與 COO 需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 CEO 是戰略設計師,要懂得看遠、識人、創造資源整合。
- COO 是戰術執行者,要落地、控風險、持續優化流程。
往後在台積電他本人長年身兼兩職,直到交棒劉德音與魏哲家,推行「雙首長制」,才進一步完成了台積電的制度化接班轉型。
➍ 投資人的視角:一間公司如何持續創造價值?
除了經營與治理,自傳中也提供了不少台積電作為投資標的的重要線索:
- 他對美國設廠的反思(WaferTech 經驗)顯示:技術輸出並非萬靈丹,還需審慎考量文化與管理成本。
- 強調創新並非一味追求尖端,而是需回應市場與產業節奏。
- 台積電如何評估海外布局風險,與當地政策、客戶需求建立長期互信關係
即使是對成本與資本管控謹慎的台積電,也在美國設廠吃了大虧資本支出大幅超過預期。但當時因為收支可平衡勉力支撐的經營,或許也將在《大而美法案》下重新成為活棋。
商場瞬息萬變,即使曾經是競爭對手,明天也可能是最好的盟友。Peter Leahy Bonfield 爵士曾是飛利浦關鍵決策者,退休後成為台積電董事,應材董事 Michael R. Splinter 也於退休後成為台積電董事,與之相對台積最年輕副總李文如,在歷經高通、蘋果、Google ,又將跳槽 NVIDIA。
也凸顯建立個人品牌價值的重要性。
➎ 經營不是戰鬥,而是設計
比起許多成功人士的回憶錄習慣於「事後合理化」,張忠謀的書寫方式讓人感受到真實歷程中的猶疑、權衡與思索。他並不粉飾自己在失意、轉職與創業過程中的情緒,而是將決策過程如實呈現。
這也是本書最動人的地方:它讓我們看見,成功不是一場場華麗的戰役,而是一種長期對世界的觀察、對資源的整合與對人性的理解。
如同書中一段話:
「真正的現代人寥寥無幾,他們不站在昨天,也不站在明天,而是站在昨天到明天的橋梁上。對這種過渡狀態的充分感知,使他們領受到了孤獨。因為知道自己是傳統的產物,同時也是傳統不忠的臣子,深知傳統的缺失,想以創造去彌補,但又明白,今天的創造很快將被超越,不得不時時陷於恐懼和煩惱。」
這段話正貼切地描繪了張忠謀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中,找出屬於自己的角色:既是創造者,也是旁觀者;既帶著歷史記憶,又不被歷史綁架。
✍️ 結語
《張忠謀自傳》不是傳奇,而是紀律的軌跡。它教我們:
成功不靠預言,而靠預備;
領導不只是決策,而是設計; 創業不是故事,而是結構。
若說《上冊》是一位技術人的自我鍛鍊史,那麼《下冊》則是「台灣產業轉型」的生成紀錄。
同時這也是一部,寫給未來的產業領袖的書。

📖 我是哈斯,每週與你分享一本書! 喜歡這樣的介紹,歡迎關注與紅心支持!📖💡
🔜 「一人晨會:最重要的一小時留給自己。」Me Time 作者 池田千恵 新作《早晨1小時,留給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