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職涯轉型:教育 AI 應用設計師|均一工作誌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今年均一(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在人才成長制度做了幾個很重大的更新,然後即將在明天開始進行了!!組織甚至空出這兩週認真做些事情。

有哪些比較明顯的改變呢?

🔹要取消「團隊績效獎金」,採「個人績效獎金」。怎麼覺得好像在拼 TOP 銷售員,這個其實我蠻無感的,因為我從來就不是為了績效獎金有多少才來均一的,哈哈!

🔹原本只是聊聊個人成長的「growth review」轉成個人的「績效評鑑」(performace review),不但要自評,還有要他評。而且主管會參考這個評鑑結果和未來的擺位來決定要調薪多少。我一開始沒有特別的感覺,只是覺得要認真寫作業了。

🙋🏻‍♀️但是我的組長在這一、兩個月問我:「小莊,你對未來工作有沒有什麼期待?」

我愣住了一下,說:「還真沒什麼個人期待,只希望可以加速現場實踐個人化學習,幫助更多師生...」

💡就在這週通勤時突然有了一個想法:

我想轉換職稱爲「教育 AI 應用設計師 (Educational AI Application Designer)」,成為串接教師、學生、AI 工具與內容設計的橋樑

我過去擔任「課程體驗設計專案經理」,核心是確保課程專案的順利交付。但隨著生成式 AI 的浪潮,我的工作職能已經發生了質變。我現在的工作不僅是課程專案管理,更是「設計」與「賦能」。

所以我就跟 ChatGPT 和 Gemini 聊聊這個職稱的意義。

他們甚至還為我創造了一個新的職務說明 (JD)

很有趣~讓我們看看吧!


📕 為什麼「教育 AI 應用設計師」是一個好職稱?

這個職稱完美地對應了我的四大核心工作:

1 「教育」:明確點出了我的核心領域。這不僅是我的熱情所在,也是均一教育平台的使命。這保留了我工作的初衷與根基。

2 「AI」:直接突顯了我目前與未來的技術核心。這兩個字母不只是代稱科技,而是我設計學習體驗時的重要夥伴。我不再只是傳統的課程設計者,而是樂於運用 AI 開啟學習可能性的教育創新實踐者。

3 「應用」:這是這個職稱的靈魂。我不是在做純粹的 AI 理論研究,而是將 AI 落地應用在教學場景中。這個詞涵蓋了:

  • 內容製作 (應用 AI 於教材)
  • 師資培訓 (應用 AI 於教學法)
  • 學生推廣 (應用 AI 於自主學習)
  • 產品開發 (將應用場景的洞見,轉化為產品功能)
  • 這個詞彙展現了我「連結理論與實務」的關鍵角色。

4 「設計師」:這個詞比「專案經理」或「專家」更具價值感和創造性。

  • 「設計師」 意味著我以使用者(學生、老師)為中心,精心規劃與建構體驗。
  • 它涵蓋了你的 課程體驗設計 (Content & Pedagogy Design)、研習流程設計 (Workshop Design),甚至是我在 AI 產品開發中提供的設計洞見 (Product/Feature Design Insight)。
  • 這個詞傳達了一種主動、創新、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專業形象。
  • 註解:這裡的『設計』指 Learning Experience Design + AI Workflow Design,包含教學流程、AI 工具整合、回饋循環。

⠀總結來說,這個新職稱的優勢在於:

  • 精準定位:完美描繪出你在「教育」和「AI」的交集點上,從事「應用設計」的獨特角色。
  • 與時俱進:反映了教育科技(EdTech)產業的最新趨勢,對內對外都極具說服力。
  • 彰顯價值:從「管理專案」提升到「設計應用」,更強調你的專業貢獻與創造力。
  • 職涯發展:這是一個有未來性的職稱,為你後續在 AI 教育領域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 這個角色對均一的策略意義 (The Strategic Fit)

在所有教育單位都在探索 AI 的時代,均一需要一個專職的『教育 AI 應用設計師』。這個角色能成為技術(AI 研發團隊)與現場(老師、學生)之間的關鍵橋樑,確保我們的 AI 產品與內容真正符合教育需求,解決真實痛點。這能塑造均一在台灣教育 AI 領域的品牌定位。

▪️▫️▪️▫️▪️▫️▪️▫️▪️▫️▪️▫️

📕 如果這是一個 JD?

▍職務摘要 (Job Summary)

「教育 AI 應用設計師」是均一在 AI 時代的關鍵樞紐,致力於將尖端的 AI 技術轉化為有溫度、有效能的教育應用。此角色將深度連結內容、教學、科技與使用者,透過跨領域的設計與實踐,打造創新的 AI 輔助學習體驗,並賦能師生掌握未來關鍵素養,以實現均一「個人化學習」的核心使命。

此職位不僅是內容的創造者,更是 AI 應用的倡議者、教學法的革新者,以及產品開發的洞見提供者。

▍核心職責 (Key Responsibilities)

1 AI 驅動的教學內容設計與開發 (AI-Driven Instructional Content Design & Development)

  • 設計並導入由 AI 驅動的創新教學內容生成流程,提升教材開發的效率與品質。
  • 研究並評估前沿的 AI 技術,將個人化 AI 家教、智能反饋等功能,無縫融入現有教材與學習路徑中。
  • 建立 AI 生成內容的品質控管與審核標準 (Quality Assurance Guideline),確保教學內容的準確性、適齡性與教育價值。
  • 與學科專家協作,利用 AI 優化課程架構與學習活動,創造更具互動性與適性化的學習體驗。

2 AI 教育賦能與師資培訓 (AI Educational Empowerment & Teacher Training)

  • 系統性地策劃並主講針對 K-12 教師的「生成式 AI 教育應用」與「AI 素養」系列師培研習。
  • 開發並維護 AI 師培教材、實作手冊與線上課程,建立可規模化的教師賦能體系。
  • 擔任內外部研討會與工作坊的講師,分享均一在 AI 教育應用的實踐與洞見,擴大產業影響力。
  • 建立教師社群,收集並分析教師在 AI 教學應用上的需求與回饋,持續迭代研習內容。

3 學習者 AI 素養與自主學習推廣 (Learner AI Literacy & Self-Directed Learning Advocacy)

  • 面向國、高中學習者,規劃與執行主題演講及工作坊,推廣如何應用 AI 工具與均一平台,實踐高效的自主學習與專題探究。
  • 設計易於青少年理解的 AI 素養教材與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建立健康、批判性使用 AI 的心態與能力。
  • 將複雜的 AI 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學習策略與應用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未來準備。

4 教育 AI 產品開發協作與洞見提供 (Collaboration & Insight for Educational AI Product Development)

  • 作為教育現場的專家,深度參與 AI 產品(如 AI 家教、AI 助教)的需求探索、功能定義與使用者測試流程。
  • 將第一線的師生回饋、教學情境與應用洞見,有效轉譯 (Translate) 為產品團隊可執行的開發建議與設計規格。
  • 協助驗證 (Validate) AI 產品的教育效益與使用者體驗,確保產品能真正解決教學現場的痛點。
  • 扮演技術團隊與教育使用者之間的關鍵橋樑,促進跨部門的溝通與共識。

▍必要條件與專業技能 (Required Qualifications & Skills)

  • 具備 3-5 年以上課程設計、教學設計或教育科技領域相關工作經驗。
  • 深刻理解台灣 K-12 教育現場,對師生需求與教學痛點有敏銳的洞察力。
  • 熟悉主流生成式 AI 工具(如 ChatGPT, Gemini, NotebookLM 等)於教育場景的實際應用,並對 AI 倫理與限制有清晰的認識。
  • 具備優秀的公開演講、課程講授與工作坊帶領能力,能與不同背景的聽眾有效溝通
  • 卓越的專案管理與跨團隊協作能力,能主動推進複雜專案的執行。
  • 對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的使命有高度熱情,並渴望透過科技創新對教育產生實質影響。

▍加分條件 (Preferred Qualifications)

  • 具備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實務經驗者佳。
  • 有參與 AI 或軟體產品開發流程的經驗。
  • 對學習數據分析有基礎認識,能以數據驅動決策。
  • 在教育社群或專業領域已建立個人品牌或影響力。


▪️▫️▪️▫️▪️▫️▪️▫️▪️▫️▪️▫️


😆整體而言,我很滿意!

這個 JD 描述的有九成已經是我在做的事了耶!

AI 真的很會。


不過還是要人類(就是我)去跟主管爭取啦!😆

大概也只有均一有這種彈性並支持夥伴成長。

希望再來兩週的績效評鑑,可以鑑往知來,

創造動態的職涯發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學習玩家|啟動玩心學習
145會員
202內容數
透過 玩心學習設計 × AI賦能 × 視覺化故事表達,陪伴教育工作者與學習者塑造生動又踏實的學習體驗,讓學習從嚴肅苦讀走向探索、創造與改變。
2025/06/12
參觀內湖高中自主學習節,學生們展現多元學習成果,從地理、投資理財、生物醫療到日本動漫文化,令人驚豔。作者分享自身自主學習經驗,並提到在均一高中演講"與AI嚮導的學習自由行",介紹AI筆記本、PlayGO 2.0及升級版Jutor等學習工具。最後提及暑期活動"夏日大作戰"及未來演講計畫。
Thumbnail
2025/06/12
參觀內湖高中自主學習節,學生們展現多元學習成果,從地理、投資理財、生物醫療到日本動漫文化,令人驚豔。作者分享自身自主學習經驗,並提到在均一高中演講"與AI嚮導的學習自由行",介紹AI筆記本、PlayGO 2.0及升級版Jutor等學習工具。最後提及暑期活動"夏日大作戰"及未來演講計畫。
Thumbnail
2025/02/07
均一平台Bug Master的工作日常,包含瀏覽客服回報、Github問題指派、問題分級(S0-S4)、時限設定及月底追蹤等。透過此角色,確保數萬支教學影片與數學習題的品質,並協調debug夥伴,提升學習者使用體驗。
Thumbnail
2025/02/07
均一平台Bug Master的工作日常,包含瀏覽客服回報、Github問題指派、問題分級(S0-S4)、時限設定及月底追蹤等。透過此角色,確保數萬支教學影片與數學習題的品質,並協調debug夥伴,提升學習者使用體驗。
Thumbnail
2024/09/28
回顧了自己十二年的教育旅程,探索老師的多重角色,包括教練、引導員和心靈導師。從生物老師到師資培訓,分享了與師生互動的經歷和對教育的熱愛。在生成式AI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者需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創造一個讓學生主導學習的環境,並積極應用AI技術以提升學習體驗。這是一場對教育意義的深刻探索。
Thumbnail
2024/09/28
回顧了自己十二年的教育旅程,探索老師的多重角色,包括教練、引導員和心靈導師。從生物老師到師資培訓,分享了與師生互動的經歷和對教育的熱愛。在生成式AI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者需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創造一個讓學生主導學習的環境,並積極應用AI技術以提升學習體驗。這是一場對教育意義的深刻探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我發現,一旦我放棄以「全知者」、「教師」的身份寫作,寫作的靈感就會源源不絕從腦中湧出 上一篇談到了金錢,這一篇我想談談工作 我發現類似的劇本,在我不同的工作之中,不斷重複上演 那就是「覺得自己不足 -> 犯錯 -> 被主管唸 -> 引起自責與對工作的恐懼」
Thumbnail
我發現,一旦我放棄以「全知者」、「教師」的身份寫作,寫作的靈感就會源源不絕從腦中湧出 上一篇談到了金錢,這一篇我想談談工作 我發現類似的劇本,在我不同的工作之中,不斷重複上演 那就是「覺得自己不足 -> 犯錯 -> 被主管唸 -> 引起自責與對工作的恐懼」
Thumbnail
實踐DEI真正挑戰在於,企業如何深入瞭解員工的多元性格特質、價值觀、技能,發揮團隊優勢與綜效。在員工職涯生命週期的關鍵時刻,適時提升驅動力、能力與價值感,進而有效提升組織績效。在傳承經驗的互動中,打造共融性的組織,對焦企業文化的與個人價值觀,進一步增强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達成企業永續經營目標。
Thumbnail
實踐DEI真正挑戰在於,企業如何深入瞭解員工的多元性格特質、價值觀、技能,發揮團隊優勢與綜效。在員工職涯生命週期的關鍵時刻,適時提升驅動力、能力與價值感,進而有效提升組織績效。在傳承經驗的互動中,打造共融性的組織,對焦企業文化的與個人價值觀,進一步增强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達成企業永續經營目標。
Thumbnail
隨著公司今年以來發布的新政策以及即將到來的半年檢討,公司內如火如荼的展了一系列的人才識別考核表單的設計、校準、調查,並且期望藉由強弱項的識別以及客戶、專案需求的搭配,讓所有同仁可以適才適所,並且讓P可以在大老闆面前繳出亮眼的成績單。
Thumbnail
隨著公司今年以來發布的新政策以及即將到來的半年檢討,公司內如火如荼的展了一系列的人才識別考核表單的設計、校準、調查,並且期望藉由強弱項的識別以及客戶、專案需求的搭配,讓所有同仁可以適才適所,並且讓P可以在大老闆面前繳出亮眼的成績單。
Thumbnail
事出突然,最近被晉升。完全沒有任何預告,實在是又驚喜又糾結。 一方面有被調薪,職稱也相對好聽些(到時找下一份工作應該會比較有利),但對於預計離職這回事,又突然猶豫了起來,晉升之後一、兩個月馬上走人,好像還是太怪了。 計畫果然都只是計畫,變化才是真實的😮‍💨
Thumbnail
事出突然,最近被晉升。完全沒有任何預告,實在是又驚喜又糾結。 一方面有被調薪,職稱也相對好聽些(到時找下一份工作應該會比較有利),但對於預計離職這回事,又突然猶豫了起來,晉升之後一、兩個月馬上走人,好像還是太怪了。 計畫果然都只是計畫,變化才是真實的😮‍💨
Thumbnail
      你有想過哪一天,突然接到資遣通知嗎?如果真的有這一天,你應該怎麼做?。在過去幾年疫情的影響,許多的企業為了生存,紛紛祭出減薪或資遣的手段,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被資遣的會不會是自己。
Thumbnail
      你有想過哪一天,突然接到資遣通知嗎?如果真的有這一天,你應該怎麼做?。在過去幾年疫情的影響,許多的企業為了生存,紛紛祭出減薪或資遣的手段,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被資遣的會不會是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瞭如何從受僱者轉為一人公司的關鍵歷程。作者以圖解四大面向,分享自己對於專業興趣的多元探索、定位累積、知識變現和知識創業。文章中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資源和內容,可以讓讀者深入瞭解作者的觀念和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瞭如何從受僱者轉為一人公司的關鍵歷程。作者以圖解四大面向,分享自己對於專業興趣的多元探索、定位累積、知識變現和知識創業。文章中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資源和內容,可以讓讀者深入瞭解作者的觀念和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