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並非錯誤的情緒,而是一種自然、正常的感受,關鍵在於找到壞心情的真正癥結,面對它、處理它!
撰文 / 曾育儀
當你憤怒時,是否有呼吸急促、心跳快速、全身發抖的經驗?其實,情緒是身體發出的警告,應當好好誠實的面對自己……
許多醫學研究證實,九成的疾病都與情緒有關,尤其是我們所熟知的癌症。情緒第一個影響的就是免疫系統,當身體的第一道防線出現裂縫,對細菌、病毒的抵抗力也隨之下降。
你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正在影響健康?任何的不舒服都是在提醒我們要好好地面對自己,如果對某件事情感到特別的憤怒,或是容易被挑起情緒波動,這個情緒可能在引導你,讓你察覺事情本身與自己有何關聯?進一步觸發反思。
「憤怒」也是一種提醒,如同一種自我保護的情緒。當權益或是自尊受損的時候,我們會透過憤怒來自我保護,因此,學會正確表達怒氣、控制怒氣,才能讓對方知道「你的行為讓我不舒服!」卻又不會傷害到人際關係,也不會因為害怕破壞關係而選擇壓抑、隱忍。
三步驟 拆解你的憤怒
憤怒並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情緒的警訊,提醒我們正視眼前的問題。
學會控制憤怒、表達不滿,可以減少持續性的壞心情造成高血壓、心臟疾病、身體慢性發炎等風險,降低身體健康受到傷害的機會。如何在憤怒時找到平衡點?我們要先學會與情緒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避免逃避與壓抑,用健康的心態去接納他人或自己的不足、軟弱,以下3個方法,幫助自己在拆解自己時,找到癥結,並學會剛剛好的表達。
1、承認自己正在生氣 才能有效處理癥結
你我都能感覺到憤怒,不過,承認「我很生氣」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們往往對憤怒貼上一個負面的標籤,生氣就是一個錯誤、不被認可的情緒,於是,出現壓抑、否認、自責等負面效應。
想要減少怒氣嗎?請先接受生氣是一種自然、正常的感受,不要覺得羞愧,也別隱藏,大膽的面對,向周圍的人坦承自己的狀態,例如:「我現在不太想談那件事情」、「我現在有情緒,請讓我暫時離開」,反而更能讓自己不會失去控制、以及獲得周圍人際關係的理解。
2、轉移注意力 寫下情緒變化過程
《怒氣管理》一書中提到怒氣紀錄表,事件發生當下,不但是最好的紀錄時機,也能將注意力立即轉移至「做紀錄」上,不但能切斷情緒,還可以找出憤怒的源頭。
每一次生氣之後,不妨寫下發怒的情形,比如:時間、事件、想法、情緒、情緒等級、行動、結果等項目,透過書寫來釐清思緒,也讓憤怒原形畢露,幫助自己找到最初的癥結,譬如:「剛剛發生的事,是不是想起了以前的某個人事物?」一次次練習,也能幫助自己更理性的思考。
3、憤怒之後 你可以選擇饒恕與前行
破壞人生的往往不是當下的情緒,而是我們對於憤怒的誤解與失控。

當你願意直視憤怒後,才能做出後續的調整,比如選擇饒恕、決定不再被環境左右,找回自己人生方向的主導權等。饒恕傷害你的人,不代表認同他們的行為,只是讓自己專注在更有價值的事物,調整看事情的眼光,不過度關注傷害你的人,也不把自己當成受害者,就不會浪費時間讓他人來主導自己的人生。
有句話說:「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傷!」生命大於一切,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與健康,是善待自己的開端。當憤怒來臨時,別逃避它,試著了解它要提醒你怎樣的訊息與改變,學會接納情緒,並與之和平共處,才能在每個雨天邁出快樂的步伐、聽見雨滴敲出的音符……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