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一人公司、自由業者越來越多的時代,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某個聚會或場合遇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聊到「欸,我想做這個!」「我也想做!」「那我們合作好不好?」
聊得很開心,氣氛很熱烈,但往往就停留在這個階段。要不就是後續沒有下文,要不就是真的開始合作後,才發現大家想像的「這件事」根本不一樣。
經過幾次踩雷經驗後,我摸索出了兩個實戰策略,一是「遠中近目標對齊法」,二是「合作對齊」提示詞。
若你有遇過以下幾種狀況,那這篇很適合你
- 想找人合作,卻不知道該怎麼談
- 一開始聊得很開心,一執行就揪心
- 想讓合作流程更清楚、少一點誤會
- 想試試用 AI 來釐清目標與角色分工
第一招:遠中近目標對齊法
很多人合作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因為大家對「成功」的定義根本不一樣。或者工作流程的規劃上完全不同。

透過遠中近目標對齊法,也可以知道彼此的節奏是否合拍。
具體怎麼操作?
在初期的合作會議中,可以請大家把目標按時間軸攤開來談,可以先各自寫出自己預計的目標:
- 近期目標(1-2個月):可以從哪些地方開始切入?
- 中期目標(3-6月):我們預期達到什麼階段性成果?
- 長期目標(1年內):一年內可完成的成果?
透過這樣的對話,就能知道彼此 有沒有太多認知落差,該不該繼續談下去?
根據目標回推步驟
確定目標對齊後(短中長期至少中一個才有合作可能),可以請大家一起把達成目標的具體步驟展開來討論。
比如說我們聚焦的目標是「推出MVP(最小可行性產品)並開始推廣試用」,那從近期到中期可能需要這些步驟:
- 明確項目願景與目標
- 市場調研與需求驗證
- 確定MVP核心功能(短期目標)
- 制定開發計劃與分工
- 開發與測試MVP
- 招募試用用戶
- 準備推廣內容與策略
- 執行小規模試用並收集反饋(中期目標)
關鍵追問:找出每個人的爽點和痛點
接著我會問一個關鍵問題:「在這些步驟中,大家覺得哪個環節最有成就感?哪個部分你覺得最痛苦或壓力最大?」
這能幫我們提前發現合作中的「不對等負擔」問題。
有個經典的故事可以說明這個概念:一隻雞和一隻豬計畫合開早餐店,雞提議「我能每天提供一個雞蛋,那你能每天提供一片火腿嗎?」。
各出一份食材很公平對吧?但對雞來說只是日常產出;對豬來說是斷腿割肉的酷刑,兩者承擔的代價完全不同。
在商業合作中也一樣,對某人來說輕鬆的事,對另一人可能是巨大負擔。提前知道這些,就能重新分配任務或調整合作方式。
感謝顧問:涂敏芳教授
上面遠中近目標對齊,以及揭露爽點與痛點,是來自涂淡江大學敏芳教授的啟發,她的研究領域包括創新與創業、策略管理、服務設計、永續議題。這裡附上她的YT頻道敏學坊,裡面很多知識框架可以參考。 https://www.youtube.com/@indoctrine4826/featured
第二招:先請 AI 規劃一份「合作共識」地圖
有些現實問題很重要,但很難開口:利潤怎麼分?風險誰承擔?出了問題誰負責?直接問會顯得太功利,不問又容易出事。
如果已經聊過一次,想再更仔細的規劃,我會把上次的對話內容請AI整理出一份簡報。

透過共識合作地圖,把彼此的想像具體化,清楚溝通、對齊目標。
我的「合作共識地圖」提示詞:
請你用專業顧問的角度,幫我把「我們討論的內容」整理成一份合作共識地圖,為合作夥伴指引方向
目標是:清楚呈現合作方向、關鍵路徑與潛在風險,方便團隊對齊目標,並展開後續討論。
需整理的內容:
⦿ 合作起點:目前對這件事的共識是什麼?⦿ 目的地:雙方有沒有初步的合作目標或願景?⦿ 資源盤點:各自可能扮演的角色與能投入的資源?⦿ 待探索區域:有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釐清?(例如:權力分配、責任歸屬、利潤分享、風險承擔)整理後的內容,請生成 1–2 頁的企劃書,以書面、易讀且能引導後續討論的簡報形式呈現,開頭簡介此地圖的意義與討論主題,內容可依討論主題靈活排版。
為什麼這招有效?
- 降低開口難度:用地圖包裝敏感話題,比直接問來得自然
- 結構化討論:有清楚的議程,不會漫無目的地聊
- AI客觀分析:找出容易忽略的盲點
實戰心得總結
這兩招我已經用了好幾次,效果都不錯。特別是對於剛開始接觸合作實務,或是熱情滿滿但經驗尚淺的夥伴,這套方法可以幫助大家:
- 避免想像落差:確保大家想的是同一件事
- 提前發現問題:在投入資源前就釐清潛在風險
- 建立討論框架:讓敏感話題有討論的機會
結語
在這個合作機會越來越多的時代,學會「好好談合作」比學會「做好工作」還要重要。
不要害怕談現實面的問題,也不要覺得談錢談責任就很功利。真正的合作夥伴,是那些願意和你一起面對現實、解決問題的人。
用對方法,你會發現談合作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而且經過這樣開誠佈公的討論,執行以來成功率也會高很多。
當然上述的兩個策略,只是幫助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有個大方向,要讓和合作順利,還是在後續的每一次溝通、執行中,不斷修正、不斷釐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