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怎麼做都不夠好」|愧疚感,是致命的毒藥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想法:

「我真笨,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我不是個好父母,對孩子總是失去耐心…」

「我不想讓對方難過才說了謊,但現在謊越滾越大,我真的不懂該怎麼辦…」

「我又破戒了,像我這種人是不是一輩子都注定是個死胖子?」

「我不能停下來,我需要更努力,才能證明我有價值!」

你是否也曾經類似地自我批評,讓自己陷入無休止的愧疚感中?

這種感覺就像是,腦海中有個高高在上的「法官」,他不斷指責我們這些「永遠都不夠好」的「犯人」。不管付出了多少努力,這些內在的聲音,總是提醒著我們有多不足,甚至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這些累積起來的自我批評與焦慮,形成了我們的愧疚感。

海平面下的冰山

這種看似認人都有的自我批評與愧疚感,表面上能夠激勵我們前進向上,但試問,拖著罪惡與恐懼的包袱,路又能走多遠?

這些內在譴責的聲音與自責的感受,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首先,必定是有比較就有傷害。在我們心中,先存在了個「趨近完美版本的自己」,然後我們用過去或目前的自己來進行比對,便覺得自己怎麼那麼遜色,自己應該怎樣怎樣,沒達到怎樣怎樣的話,便覺得自己很沒用。不斷將自己往下拽的惡性循環,就是如此形成的。

那「趨近完美版本的自己」一開始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這跟我們看世界的濾鏡,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有著莫大的關係。

有的人認為,經常遲到的人就是懶惰不負責的人;有的人認為,每次出門都將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人,都是不懂得做家務只懂得花錢的人。可也有人否定前面兩者的說法,認為這些都是片面的指控。這就是不同人看世界的濾鏡有所不同。

有的人相信,能夠維持周遭環境的整潔,是人生成功的開始;有的人相信,珍視每一分一毫的收支,才能掌控人生的安全感。可也有人對前面兩者嗤之以鼻,反而覺得這樣的人生太過拘謹,毫無樂趣。這就是不同人的價值觀都有所不同。

raw-image


看世界的濾鏡跟價值觀,形成於我們年幼時的成長環境。我們的主要照顧者是如何跟我們相處、養育我們、以身作則示範的言行舉止,對我們日後如何設定「理想我」以及如何看待「現實我」有著莫大的關係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經常建議身邊的親友們,想要了解自己的話,就要多回顧自己年幼時的成長經歷。不是為了「尋仇」或記恨自己的養育者,而是為了追溯問題的根本成因,然後從根本的方式去拆解造成目前困境的根源。

當我們發現自己那訂得比天高的標準,其實根本不是自己發自內心想要的,而是他人灌輸給我們的時候,真正的自由與自愛,才真正的開始。

減輕愧疚感的三個小練習

我想跟大家分享如何突破自我批評的困境,從而減輕內心的愧疚感。以下是三個可以幫助我們開始覺察並調整內心批評的練習:

1️⃣ 不要用單一的錯誤來定義自己

每個人都會犯錯、沒做好該做的事,這不代表我們就是個失敗的人。錯誤、過失,都只是作為一個人,一輩子會經歷的過程的其中一部分。學會區分這些行為與整體的自我價值,很重要。

2️⃣ 理解內在小孩的需求

試著將自我批評的聲音視為一個6歲的小孩,他可能只是害怕被責罵,或是害怕不再被喜歡。他的出發點並不是要傷害你,而是以他自以為最適合的方式,來讓你表現良好。

當你發現自己在批評自己時,不妨試著去理解這聲音背後的正面需求與期望。這樣的理解能幫助你減少對自己的指責,並將注意力集中在可以改進的地方,而非透過責罰的心態來逼迫自己更好。

3️⃣ 追溯你的價值觀來源

許多自我批評的聲音,其實來自於我們前方所述的濾鏡和價值觀。

首先,先問問自己,這些濾鏡或價值觀,一開始是怎樣形成的呢?是從父母、老師還是社會的期待?抑或是發生了哪些不愉快的事,讓年幼時的我遭受了衝擊?

這些濾鏡跟價值觀,依然適合現在的我嗎?有沒有可能換一種方式存在,以更適合的方式呈現?

了解這些根源,並反思它們是否適用於當下的自己,是一個釋放自我批評、減少愧疚感的重要步驟。

raw-image


真正的愛自己:學會與自己同行

真正的成長並不是一再打擊自己,而是學會與自己同行。當我們停止受自我批評所操控,轉而與它平起平坐、和平共處,我們就能更輕鬆地向前走。


你是否也在經歷自我批評的困境?你是如何面對內心的愧疚感的呢?歡迎在留言中與我分享你的體會。歡迎你追蹤我,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減輕愧疚感,學習更愛自己。

攥寫:Bernice Chai|小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ernice的沙龍
1會員
24內容數
探索情緒背後的渴望,修復關係中的傷痕。 這裡分享個人成長觀點、心理練習與關係修復的方法,給正在尋找內在力量的你。
Berni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22
你是否曾相信「好好愛自己」就是犒賞自己,事後卻依然感到空虛? 這篇文章帶你重新認識「真正的愛自己」——不是追求快樂的假象,而是勇敢面對脆弱、焦慮、自責等真實情緒。 透過3️⃣個簡單步驟練習內在連結,幫助你從情緒中找到源頭與療癒的方法,讓自我照顧的不只是表面,更多是從內在真正感受到平靜與滿足。
Thumbnail
2025/08/22
你是否曾相信「好好愛自己」就是犒賞自己,事後卻依然感到空虛? 這篇文章帶你重新認識「真正的愛自己」——不是追求快樂的假象,而是勇敢面對脆弱、焦慮、自責等真實情緒。 透過3️⃣個簡單步驟練習內在連結,幫助你從情緒中找到源頭與療癒的方法,讓自我照顧的不只是表面,更多是從內在真正感受到平靜與滿足。
Thumbnail
2025/08/20
你是否也曾在生活裡,陷入重複犯錯、反覆糾結的鬼打牆? 這篇文章帶你認識,反覆失控的行為背後,其實是內在小孩的呼救訊號。 透過簡單的「自我覺察3步驟」,陪你一步步聽懂自己真正的需要, 慢慢鬆開內心的枷鎖,學會溫柔地擁抱自己,走出鬼打牆的輪迴。
Thumbnail
2025/08/20
你是否也曾在生活裡,陷入重複犯錯、反覆糾結的鬼打牆? 這篇文章帶你認識,反覆失控的行為背後,其實是內在小孩的呼救訊號。 透過簡單的「自我覺察3步驟」,陪你一步步聽懂自己真正的需要, 慢慢鬆開內心的枷鎖,學會溫柔地擁抱自己,走出鬼打牆的輪迴。
Thumbnail
2025/08/08
我們更勇於愛自己,卻常誤將「犒賞自己」當成愛的全部。真正的愛自己,不是盲目模仿流行或勉強迎合他人期待,而是能欣賞自己的樣子,做出讓自己甘願、自在的選擇。與其逼自己當好媽媽、好伴侶、好子女,不如先問:「我喜歡這樣的自己嗎?」學會以自己擅長與喜歡的方式付出,才能在愛人與愛己之間找到平衡。
Thumbnail
2025/08/08
我們更勇於愛自己,卻常誤將「犒賞自己」當成愛的全部。真正的愛自己,不是盲目模仿流行或勉強迎合他人期待,而是能欣賞自己的樣子,做出讓自己甘願、自在的選擇。與其逼自己當好媽媽、好伴侶、好子女,不如先問:「我喜歡這樣的自己嗎?」學會以自己擅長與喜歡的方式付出,才能在愛人與愛己之間找到平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往往被期望和責任所纏繞,無論是在工作、家庭還是人際關係中,我們總是不斷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然而,這種過於嚴苛的要求往往讓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最終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適時的放過自己,其實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心靈的善待,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往往被期望和責任所纏繞,無論是在工作、家庭還是人際關係中,我們總是不斷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然而,這種過於嚴苛的要求往往讓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最終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適時的放過自己,其實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心靈的善待,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現在的我,不需要完美才能感受到安全,我只是會犯錯的凡人,但犯錯不會使我成為一個錯誤。 拒絕貶低自己、要把不合理的毒性羞恥,丟向回羞辱我的人。 我會盡力做事,但不追求完美,只追求「夠好」,有時候努力會帶來成果,有時不會,這很正常。」
Thumbnail
「現在的我,不需要完美才能感受到安全,我只是會犯錯的凡人,但犯錯不會使我成為一個錯誤。 拒絕貶低自己、要把不合理的毒性羞恥,丟向回羞辱我的人。 我會盡力做事,但不追求完美,只追求「夠好」,有時候努力會帶來成果,有時不會,這很正常。」
Thumbnail
與其透過抱怨來給自己不作為的理由,不如想辦法解決問題。
Thumbnail
與其透過抱怨來給自己不作為的理由,不如想辦法解決問題。
Thumbnail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明明他們外貌或是工作及經濟條件都還行,可是他們總是不停的在否定自己,總嫌棄自己不夠好,對自己不滿意,總是責怪自己,總覺得自己做不到。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問題,那麼恭喜你,你可能是有些低自尊啦!
Thumbnail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明明他們外貌或是工作及經濟條件都還行,可是他們總是不停的在否定自己,總嫌棄自己不夠好,對自己不滿意,總是責怪自己,總覺得自己做不到。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問題,那麼恭喜你,你可能是有些低自尊啦!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裡頭時常遇到怎樣的自己? 最近我時常遇到"希望一切都做對的"的自己, 即便沒有人責備,我都會在事情沒做好、做的不夠好時,感覺到一振作噁。 若事情可能被誤會錯了,也很容易急於解釋,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個狀態讓我很辛苦,處在緊繃裡頭, 一部份覺得快要捨棄自己,一部份又汲汲營營想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裡頭時常遇到怎樣的自己? 最近我時常遇到"希望一切都做對的"的自己, 即便沒有人責備,我都會在事情沒做好、做的不夠好時,感覺到一振作噁。 若事情可能被誤會錯了,也很容易急於解釋,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個狀態讓我很辛苦,處在緊繃裡頭, 一部份覺得快要捨棄自己,一部份又汲汲營營想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