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菜無論在哪個文化的飲食中都有著獨特的地位,通常有著可以事先做好成品或半成品以增加上菜效率的特點。而涼菜中的涼拌菜更常使用以蔬食為主的生拌做法,也通常會有著爽脆、明亮的口感。至於味道上則是千變萬化,泰國的青木瓜沙拉、台灣的涼拌小黃瓜等風味就截然不同。
這次是因為看了youtube上主廚溫國慶做的一道「豬肉涼拌芭樂」,覺得很特別便想來試做看看。特別之處自然是使用了水果入菜,這點在台灣菜系中是比較少出現的。
水果入菜
在台灣用水果入菜相對少見,可能就是鳳梨蝦球吧,但離開台灣後其實滿多國家的飲食文化會烹調水果,或使用入菜,例如日本在煮咖哩時會放蘋果、韓國醃泡菜時會放水梨、中國有炒西瓜皮、瑞典有越橘醬搭配肉丸、法國有紅酒燉洋梨等,除了鳳梨蝦球外,台灣比較常見的可能是使用柳橙醬做雞塊或是鴨胸。這麼說來,廣義來說使用陳皮是不是也算一種水果入菜,加入咖啡可不可以當成是果汁來入菜?扯遠了。
用水果入菜對我來說比較沒把握也不習慣的事情是,台灣的水果通常都很甜,入菜來說會太甜,所以要思考最後想呈現出來的甜鹹平衡;再來是水果的香氣、脆口感跟咬下去後在口中迸發出的水份,都很容易在加熱後消息,或是跟其它食材相融,那就得要考慮是否一定得要加入水果,或是要取水果的哪個部份增加菜色的哪個部份。
由於水果原本的風味及口感很多變、有層次,且各有特色,因此若失去了這些,我也認為會失去使用水果的意義。這樣一想,用涼拌的方式呈現水果原本的風味,再用另一種食材及醬汁來調整口感及鹹味,的確是個很合理的方式。

這是之前跟老婆去清邁吃的涼拌西瓜
台灣的豬肉
豬肉各地都有,但台灣的豬肉真的很好吃。過去吃過一些有名的豬肉例如西班牙伊比利豬、日本阿古豬等等,都很好吃,但台灣的豬肉跟他們也都不相上下。我在市場買到的溫體黑豬肉,風味、香氣、口感也都很棒,且沒有豬膻味,又很容易就可以買到,實在是非常棒的食材。
自從1997年台灣豬肉爆發口蹄疫疫情而停止外銷,經過二十四年的努力,終於在2020年自口蹄疫區除名。加上2018年迄今努力將非洲豬瘟防堵於國境之外,2023年傳統豬瘟全面拔針且維持至2024年都沒有出現傳統豬瘟病例,台灣在2024年成為亞洲唯一沒有三大豬病的國家。
豬肉是台灣人最常吃的肉源之一,很多影響豬不影響人的病菌,會從人的排泄物中傳播到環境裡,進而增加影響養豬業的可能。因此無論是中國病死豬漂到台灣,還是自國外帶危禁肉品入境,都可能增加風險,讓豬肉再度無法外銷,真的是要小心啊。
豬肉涼拌芭樂(參考自溫國慶主廚的食譜)
食材
豬五花火鍋肉片 一盒
芭樂 半顆
小蕃茄 5顆
紫洋蔥 1/4顆
香菜 2株
是拉差醬 2大匙
白醋 2大匙
糖 1大匙
蒜頭 2瓣
做法
1、芭樂切開去籽,洗淨後用削皮刀削成薄片,泡在冰水裡備用。


2、小蕃茄對半切開、洋蔥切粗絲、香菜梗切碎、香菜葉切段、蒜頭切末備用


這次用紫洋蔥,想多些顏色
3、煮滾一鍋水加入一匙鹽後熄火,將退冰至室溫的豬五花肉片對切成較短的長度,放入水中攪散,泡至豬肉熟透。

因為薄的關係,所以豬肉片放進去很快就熟了,如果想要確保有熟,可以水燒多一點,泡久一點
4、是拉差醬、白醋、糖、蒜末、小蕃茄、香菜梗、洋蔥絲碎倒入一個盆中,將小蕃茄的汁液壓出,將所有材料攪拌均勻。

不太辣但風味很獨特的是拉差醬

一開始做是把香菜先加,但後來覺得可以只先加梗就好,所以跟食譜上寫得不太一樣
5、加入瀝乾水的芭樂薄片、泡熟的豬五花肉片加入盆中拌勻。

6、盛盤後灑上香菜葉即成!

削成薄片的芭樂仍然保有水果的爽脆感,因為沒有另外加油,豬五花的油脂讓整道涼拌菜更舒適滑潤;蕃茄的茄味與白醋的酸味讓味道相對銳利了一些,層次也比較分明,是拉差的辣味帶有東南亞的特色,跟酸脆很搭;最後香菜則增加了剛入口的香氣。
整體很平衡又有特色,有點麻煩但又不會太麻煩。最近台灣的夏天愈來愈長,很適合多學一些涼拌菜來增加家裡菜色的變化。
你有吃過什麼有趣的水果入菜嗎?或是對這道菜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言一起討論哦,也歡迎將它分享給朋友們,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