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找我,談論工作的巨大壓力。但當對話深入,我發現他真正離不開的,正是這份帶來壓力的「安全感」。
那天,一位在銀行擔任業務工作的男士來找我。他臉上帶著金融業常見的疲憊與緊繃。
他描述著這個行業人盡皆知的壓力:「每個月的業績歸零制」。無論你上個月多風光,每個一號,數字歸零,一切重新開始。這就像推石頭上山的薛西弗斯,永無止境。
「老師,大環境不好,客戶戒心很重,我每天都硬著頭皮去做那些我知道很可能會被拒絕的事。這種感覺很耗竭。」他說。
我靜靜聽著,梳理他的背景資訊。
在諮詢中,我的角色不是指導他離職或轉行,而是幫他看清困住自己的能量模式。
於是,我問了一個最簡單,也最核心的問題:
「撇開所有壓力,你認為這份工作至今,給予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他幾乎沒有猶豫,立刻給出一個清晰的答案:
「安全。」
他接著解釋:「對我而言,這份工作的規則很清楚:
接受指令、完成目標、接受指導、循序進行、接受安排、沉靜應對。
我不需要自己創造規則,我只要在這個框架裡做到最好就好。」
這個答案如此有力,也如此清晰地解釋了他的困境。
他追求的「安全」,恰恰建立在一個「極度不穩定」(每月歸零)的基礎上。他依靠一種「被規則限制」的感覺,來對抗「業績不確定」所帶來的巨大焦慮。
我接著問他:
「那麼,當你的年齡或體能逐漸下滑,這樣高壓與精神磨煉的歷程,還能繼續為你帶來『安全』嗎?」
他頓了一下,回答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詞:
「我走過不同公司,都是做相似的業務工作。
我覺得…我的『運氣』一直都不錯,業績都能穩健成長。」
「運氣」——當這個詞出現時,我明白了。他的內在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信仰體系在支持他,這可能是宗教,也可能是某種生命哲學。
這份「運氣」是他的心靈盔甲,是他在高壓下能持續前行的祕密能量來源。
在這個時刻,我選擇尊重他的信仰,不再從能量療法的角度強行切入。
因為他的「運氣」信念,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保護。
我對他說:
「我理解你找我是希望解決問題。但眼下最急迫的,或許不是思考離職或轉行,
而是先處置好每天被壓力情緒磨損的狀態。」
我給他的建議是:
- 每日功課:嘗試用音樂或頌缽的聲波按摩緊繃的神經,讓身體先從戰鬥狀態中鬆弛下來。
- 信念練習:進行轉念思考的訓練,學習在業績壓力與個人價值之間劃出健康的界線。
- 身體輔助:如果想要更具體的幫助,可以嘗試「氣結釋放」這款花精。
它對於久坐僵硬的身體、悶住無法訴說的情緒、以及那種無法逃離又必須面對的矛盾感,能提供很好的疏緩與解放效益。
最後我提醒他:「當然,花精是外在輔助的工具,它能幫你放鬆、梳理情緒,但千萬不要過度神化它的效果。真正的改變,永遠來自於你內在的覺知與選擇。」
他的故事,是許多職場人的縮影:我們被自己親手選擇的「安全」所困,卻也從中汲取養分。療癒的起點,不是打破框架,而是學會在框架內,溫柔地安頓自己。
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
➤ 你的工作,是帶給你「安全」還是「壓力」?
➤ 你又有什麼獨家的「壓力釋放」小儀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