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旅生涯中,找到「內在動力」是提升官兵留任意願與穩定部隊戰力的核心要素。所謂內在動力,不僅是對軍職工作的認同,更是一股源自內心的推力,讓官兵願意長期投入並持續堅守崗位。
內在動力的影響
從美軍人才適配流程(Army Talent Alignment Process, ATAP)可以發現,軍官在職務分發時,可填報職務意願並可直接與用人單位互動,以雙向匹配取代單向分發。在分發作業同時,可詳列個人知識、技能、行為與偏好(KSB-P)供單位參考。非僅以傳統專長派職,凸顯與該職位的契合度。
因此,當軍人將工作視為使命感、責任感與自我價值的實踐場域時,他們的留任意願會大幅提升。此時,部隊的榮辱便成為個人的使命,進而驅動官兵長期付出。工作價值的體認、對組織的歸屬感,以及對軍職意義的深度認同,正是官兵持續服役的重要支柱。這也正是「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中所說的自主性、勝任感、連結感。滿足軍官的自主選擇與成就感,有助於留才與激勵。
領導者的角色
領導者在塑造內在動力上扮演關鍵角色。除了提供外在激勵(如升遷、薪酬),更需營造支持性與正向的工作氛圍。若能在組織認同、職涯成長、家庭平衡與自我實現等層面設計有效策略,便能協助官兵將短期的外在誘因轉化為長期穩定的內在動力。良好的組織文化能強化向心力,讓官兵將壓力轉化為成就感與使命感,進而提高留任意願。
超越外在誘因
多數文獻指出,單靠薪資福利難以有效留才。要真正穩定人力,必須從官兵的個人成長、專業技能培育與使命認同下手,幫助他們在工作中找到深層意義。當軍人能發展自我認同,並感受到軍職榮譽時,才能真正減少人才流失,鞏固部隊核心戰力。
職涯錨定
職涯錨定指的是人們在選擇與發展職業時,始終圍繞的核心價值與不會妥協的重點。當面臨抉擇時,個體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這份對自己最重要的價值取向。隨著服役年資的增加,官兵會逐漸辨識出哪些工作內容能帶來喜歡與成就感,也能覺察哪些角色或任務最不適合自己。換言之,職涯錨定就是一種內在驅動力的定位,幫助軍人在職涯中找到穩固的方向與自我認同。
內在動力的正向循環
官兵若在職涯中找到內在動力,不僅能提升個人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更會主動學習並貢獻所長,帶動組織向心力與正向循環。這不僅能提高留任率,也能全面強化部隊的戰力運用與整體表現,成為國軍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