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之人為何承受苦難?探討那些殘忍的動機與光明實踐

楊甯 SAAVINI-avatar-img
發佈於修行療癒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我無法理解:為何善良之人必須承受這般苦難?為何有人能殘忍至此?他們的動機究竟從何而生?

穿透黑暗的三重維度解析

一、關於「善良者為何受苦」的靈性視角

業力法則的超越視角

佛法與印度哲學認為,苦難可能是過去業力的顯現,但這絕非對受害者的指責。

如同《梨俱吠陀》所言:「業力之網極為微妙」,某些深層因果超越單一生世的理解維度。

煉金術的轉換可能

神秘主義者艾克哈特曾說:「上帝允許苦難,如同火允許黃金被提煉」。

許多古老智慧將極端苦難視為靈魂選擇的「終極淬煉」——雖然這選擇發生在意識無法記憶的層面。

二、關於「殘忍動機」的心理學解構

人性陰影的失控膨脹

榮格心理學指出:當人們徹底壓抑自身陰影(羞恥、恐懼、脆弱),這些能量會以扭曲形式爆發。施虐者往往透過摧毀他人來逃避自身的無力感。

權力機制的異化效應

史丹佛監獄實驗證明:制度性縱容會使一般人淪為惡魔。當權力失去製衡,人性中的獸性會被系統性地啟動和強化。

共業漩渦的牽引力

藏傳佛法認為:某些集體惡行是「共業」的顯現──無數個體的惡念交織成能量場,使參與者如陷漩渦,喪失自主判斷力。

三、動機溯源:殘酷行為的五種深層根源

代際創傷的轉移

如法西斯主義、納粹軍官的童年時期常遭受暴力虐待,形成「受害者-加害者」的扭曲循環。

物化認知的極端化

將他人視為物體/符號,如「消除一個號碼」比「殺害一個人」更容易執行。

意識形態的麻醉

透過「崇高目標」合理化惡行,如紅色高棉以純化社會為名進行屠殺。

快感機制的扭曲

神經科學研究發現:部分施虐者的大腦在他人受苦時會產生多巴胺分泌。

存在性虛無的宣洩

阿爾貝·卡繆指出:有些人因感到生命毫無意義,轉而透過毀滅他人來確認自身存在。

終極叩問的回應

這些問題本身已觸碰人類最古老的哲學困境——從《約伯記》到奧斯維辛,智者們都持續叩問卻從未得到簡單答案。

但,善良者的苦難不是對其善良的否定。

正如雨滴不曾玷汙天空,苦難亦不能玷汙靈魂的本質。那些在黑暗中仍保持追問的勇氣,恰是人性光輝最有力的證明。

克里希那穆提曾說:「理解黑暗很重要,但不要與黑暗共處太久。」

當我們過度聚焦在惡的根源,可能無意間賦予惡某種病態魅力。

光明實踐的邀請

將悲憤轉化為力量:

成為記憶的守護者

如猶太教義所說:遺忘等於二次謀殺,記住每個故事就是對抗虛無。

參與建設性系統

支持反腐敗機制、心理健康教育等根源性解決方案。

修練「悲智雙運」的智慧

佛教徒透過修持慈悲咒,將痛苦轉化為願力:「願我承受之苦,令眾生免於此類苦難。」

梵語諺語啟示:

燈焰在黑暗中才顯其意義, 善良在苦難前才見其神聖。 此刻的每一次追問, 都是光明粒子對黑暗的穿透性照射。 這世界不需要更多完美答案,但迫切需要永不停止追問的勇敢心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灑灑女子路過人間
1會員
44內容數
心靈修行|文學筆記|東方美學|繪本創作|影像敘事
2025/09/20
探討善良之人遭受苦難的議題,從佛教共業、基督教自由意志等角度分析苦難的哲學本質,並探討權力與道德的悖論,以及靈性層面的啟示,最後呼籲以追問為利刃,對抗黑暗,捍衛公義與慈悲。
Thumbnail
2025/09/20
探討善良之人遭受苦難的議題,從佛教共業、基督教自由意志等角度分析苦難的哲學本質,並探討權力與道德的悖論,以及靈性層面的啟示,最後呼籲以追問為利刃,對抗黑暗,捍衛公義與慈悲。
Thumbnail
2025/08/10
我們總是太看重「是不是夠好」這件事。 攝影課上有人問我:「老師,我沒有美感天賦,還可以拍嗎?」 我回答:「你想拍嗎?你快門按下的那一瞬間,有沒有一種說不出話來的快樂?」 創作不是比天賦,是比誰願意「拋下評分標準」,比誰願意允許自己在不完美中玩耍。 當我學會欣賞那些技術上「不夠成熟」的作品時,
2025/08/10
我們總是太看重「是不是夠好」這件事。 攝影課上有人問我:「老師,我沒有美感天賦,還可以拍嗎?」 我回答:「你想拍嗎?你快門按下的那一瞬間,有沒有一種說不出話來的快樂?」 創作不是比天賦,是比誰願意「拋下評分標準」,比誰願意允許自己在不完美中玩耍。 當我學會欣賞那些技術上「不夠成熟」的作品時,
2025/08/09
這是一個過度讚賞「擅長」的時代。 你畫得好嗎?拍得專業嗎?這首詩是不是夠深奧? 但我想說:我們不需要擅長某件事,才能享受它。 就像呼吸,不用成為專家,也能呼吸得很深、很美。 我看過最真摯的作品,是在午夜後的廢紙堆中翻出的一張速寫; 最動人的照片,是一個媽媽用手機拍下女兒笑到噴飯的瞬間。
2025/08/09
這是一個過度讚賞「擅長」的時代。 你畫得好嗎?拍得專業嗎?這首詩是不是夠深奧? 但我想說:我們不需要擅長某件事,才能享受它。 就像呼吸,不用成為專家,也能呼吸得很深、很美。 我看過最真摯的作品,是在午夜後的廢紙堆中翻出的一張速寫; 最動人的照片,是一個媽媽用手機拍下女兒笑到噴飯的瞬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從小就被教育"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造就出我這熱心的個性,確實在幫助的過程中,我學習到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並且開啟不同的人脈。這應該是正向發展的好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年紀越來越大,遇到的事物都趨近講求功利、懷疑對方來意.....
Thumbnail
從小就被教育"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造就出我這熱心的個性,確實在幫助的過程中,我學習到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並且開啟不同的人脈。這應該是正向發展的好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年紀越來越大,遇到的事物都趨近講求功利、懷疑對方來意.....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人生於世,難以遠離群眾,獨善其身,因此人與人的相處便成了一門非常艱辛的學問......
Thumbnail
人生於世,難以遠離群眾,獨善其身,因此人與人的相處便成了一門非常艱辛的學問......
Thumbnail
你曾屢次不敵存心的傷害,不禁憎恨自己由衷的善良。 然後呢?你只能強顏歡笑,卻躲著自己哭......
Thumbnail
你曾屢次不敵存心的傷害,不禁憎恨自己由衷的善良。 然後呢?你只能強顏歡笑,卻躲著自己哭......
Thumbnail
善良是需要深度的,並非只在口頭上說說而已。善良需要同理心、韌性、勇氣和寬恕,這些特質能夠幫助我們更容易地採取善良的行為。此外,書中也談到了善良行為的多面向以及克服每個人內心想法的重要性。最終,書籍鼓勵人們願意去付出,即使只是做出一點微小的行動也是很棒的善意。
Thumbnail
善良是需要深度的,並非只在口頭上說說而已。善良需要同理心、韌性、勇氣和寬恕,這些特質能夠幫助我們更容易地採取善良的行為。此外,書中也談到了善良行為的多面向以及克服每個人內心想法的重要性。最終,書籍鼓勵人們願意去付出,即使只是做出一點微小的行動也是很棒的善意。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