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

含有「女性主義」共 71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好久沒在公開平台寫文章,有點激動。 胸口漲漲的,想著不論如何先把這股要爆炸的感覺抒發出來,思想終究要裸奔,而我不再怕失控。 真好啊。 剛才算了塔羅牌,問說「經營方格子的話會如何?」得到⋯⋯
Thumbnail
  換句話說,她們之所以受到質疑,一定程度也是因為她們展現出了力量、主動性與競爭性這些傳統上被認為「屬於男性」的特質,闖入了男性自豪的領域,才遭到更多的,隱約帶有懲罰或阻礙性格的審查(那張1967年,波士頓馬拉松賽事方粗暴拉扯女選手號碼衣的照片仍縈繞在我們眼前)。
阿求-avatar-img
1 天前
感謝分享! 當然,「一個人說自己是什麼性別就是什麼性別」絕對是錯的。性別是一個選擇,更是一個抉擇。與其說是要(向其他人)證明什麼,不如說這是生命自發的、持續地會去行動和自我轉變。 可能是我有一點個人主義的傾向,我會潛意識地覺得與性別認同相關的自我轉變,更多是自動自發、自然而然的?像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禮記》說的「如惡惡臭,如好好色」。 有一點我仍然不太確定的是,你提到「(女性)接納跨性別女性成為他們的一份子」。我不太瞭解這樣的觀點背後有怎樣的implication?你會設想某種女性的「公民共同體」嗎?抑或者認為這能夠促進更多的公民行動和倡議?從現實政治的角度講,當然牽涉到跨性別女性的權益和資源分配。但我不確定你有沒有這方面的含義?
  如果我們想要避免以「符合社會期待的外貌」或「先天的器官與激素差異」當作唯一或核心標準,另一類在思考「一個人是什麼性別」時,扮演最核心角色的,應當是這個人的行為,以及他的成長過程中,在與社會中其他人互動時,都經歷了什麼?
阿求-avatar-img
2 天前
嗯…… 我大致認同您的結論。現在台灣關於進步權益的政策施行,可能有些操之過急,不能夠把握到身份政治的微妙之處。我也認同,女性在公共地方,確實應該有更多空間。 不過我覺得您有些論證,更偏重高妙的一邊,沒有捕捉到現實的某些面向,因而可能在論證上有些破綻。 您提到,某些跨性別人士可能缺乏女性的社會、生命經驗,所以不被接納為女性這一共同體的一部分。但實際上,有不少女性沒有這些社會經驗,又或者在父權的文化霸權之下,怪異地為父權制度背書,無法同理有困難處境的女性。後者其實為數不少。換言之,進步女性可能本來就會無法接納所有女性作為女性這一「共同體」的一部分。 因為跨性別人士可能沒有女性的某些生命、社會經驗,可能使得女性對他/她們有所抗拒,我覺得這是一部分合理的理由。(但我覺得未必需要論述到女性的「共同體」。) 但出於生理上的差異和安全考慮,而希望在公共中有更多獨立的私隱空間,儘管有演變成排他的風險,但我認為這種心理本身其實並非完全不合理。後者,在論證中提出來我認為其實也無妨? 打完回覆,稍微思索了一下,感覺處理這個議題------女性權益和跨性別權益之間的張力------確實棘手。一不小心,就會落入世俗的種種主流論述和偏見中。真的是所謂「道心唯微」啊…… 我在匆忙中打了這則回覆,抱歉沒有再修改文字,可能有些難讀和太多歐化中文。
前圖紙-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阿求 謝謝你,你提的問題很重要,我在寫的過程中也有想到一些相關的想法,我試著把我的相關想法在這邊稍微補充出來: 1.一方面「女性經驗」其實是很多元的,根據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女性的經驗也可能很不一樣,所以雖然一定程度可以說明與跨性別女性區隔的理由,但相同的邏輯也可能被用來在女性內部做更多劃分。這種劃分有時也是重要的,譬如說自由派女性主義與後殖民女性主義,他們關注的其實就是不同的女性群體,這些人都有著不同的經驗和需求,「女性經驗」一詞有時候會過於籠統。 2.另一方面,實際的女性其實不需要我這裡談論的這種理由,可能會有更直觀的理由對跨性別者進入女性場域產生抗拒。其中一個你提到的是「安全考慮」,這也是我前一篇的主軸。如你所說,這種心理本身有其合理性,這也是我在前一篇特別想強調的;另一個部分是直接從「生理上的差異」出發,我同意很多人實際上是這樣想,但我認為這會衍伸一些問題,甚至會反過來成為對女性的審查,這是後一篇要處理的,今天稍早我也把後一篇貼出來了,或許也可以參考看看。 感謝你的回應和討論,我也覺得我在思考和寫下來的過程裡,一定會有自己看不到的盲點或因為篇幅關係沒辦法充分談到的地方,你的回應讓我有機會停下來把這些可能遺漏或不準確的地方重新整理,非常感謝!
  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認為其中一個特別需要放在最前面來關注的問題是:我們的社會願不願意表態與承諾一種「致力於讓女性免於受到攻擊」的努力方向。即便,基於所有政策推行上的困難性,正面改善女性處境的任務推進得再慢,也絕對不能容許它們倒退。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乖巧、體貼、顧大局,好像女人天生就是家務處理器、情緒回收桶、混亂終結者。可是長大後才發現,當個「好女人」常常不等於幸福,只等於很累。有趣的是,很多人還會搬出聖經想教女人繼續忍。但如果你真的去讀原文,會發現聖經比我們想像的更溫暖,也更公平。 肋骨的祕密 聖經說女人來自男人的肋骨。一
Thumbnail
我就是想说,人们赞颂爱情伟大,一方面是夸张表演,自己骗自己,想让自己有事情可以讲。另一方面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意共鸣,让这个世界的文学、音乐、影视有话题可以创作。但是我觉得真的太多了,爱情小说爱情电影爱情音乐真的太多了,我读烦了看烦了听烦了,爱情信徒你们不要再创作了。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src
src
src
src
朴贊郁的犯罪黑色喜劇《徵人啟弒》,講述一位造紙廠主管被無預警裁員後,為奪回社會地位,竟策劃殺害所有競爭對手。 主角將不必要的殺戮形容為「戰爭」,諷刺父權男人需要透過外部暴力來尋求自身意義的荒誕。電影中自然與工業、純真與破壞的符號對立,是對父權、資本、殖民主義的殘酷批判,有著深入淺出的藝術內涵。
Thumbnail
5/5徵人啟弒
  田野工作能夠讓真實立體化,這是什麼意思?卯靜儒(2003)在〈性別、族群與教學:教師生涯發展傳記史研究之初探〉中,批判傳統對「教師生涯的線性想像」,認為以教師作為職業者,關鍵在於「是否具備知識」,在一路直(職)升的師範體系裡,忽略了教師作為人的多元生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