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

含有「蘇格拉底」共 6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我看來,欲望和情感作為人的行動驅力,不應該像傳統理性主義哲學的說法那樣被貶低,反過來,所謂的「理性」也沒有多麼了不起。所以,那種康德式的「超越於個人的法則」,在過去的我看來,是一種對人類自由與生命的戕害,而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存活方式。
阿求-avatar-img
2025/11/03
「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或者「成為真正的自己」,也是很有啟發性的說法。 「自我轉化」、「自我培養」,甚至「自我超越」,在一般的倫理學中,似乎甚少提及。不過在一些哲學傳統中,這些卻可能和道德哲學產生某種聯繫,例如中國、古希臘哲學。 (以下內容我可能說錯。) 像是孔子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一個修養實踐、自我修行的結果。這是一個做人的境界。用比較偏孟子,或者說心學的思路來解釋的話,仁是人們本心所有的,發自內心會感同身受的。而禮是以仁為根本的。所以,孔子經過70年人生和修行歷程,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就是「自我轉化」而實現了某種超越而真正的自我。 但,這種真正的、超越的自我,會是怎樣呢?我們如何知道呢?它是否便是儒家所指引的那樣,要打上一個問號(當然儒家的理論有著相當的啟發性)。 但是如果採取某種存在主義的方向,會不會轉變成某種自我的虛無?也是個問題。 個人認為,真正的、超越的自我是要經過深刻的、廣泛的反思、自我批判(critique)和抽象思考才能找到的。(例如,認識自己的慾望;認識自己的背景、生平、身份對自己觀點、立場的影響;甚至解析自己的潛意識等等。) 但是上述這些,難道不正正是「生命之離其自己」的歷程嗎......因為「自我」、「生活動力」這些東西本來是很自然而然的東西啊。尋找真正的、超越的自我的過程,難道不會把自我變得碎裂嗎....寫到這裡,我不禁有這樣的疑問.......
昨晚 心心 發了一篇家人間的嬉鬧文,靈靈 覺得重點不在於 心心 想講些什麼,那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 靈靈 看到下方互動留言裡的巨獸的詩篇 和宇牛 他們的留言讓 靈靈 真的很感動。留言不在字數多寡,在於其後兩位對於 心心 的疼愛、支持與友情的提醒。 心心 好奇心重、喜好多元,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
Thumbnail
雅米-avatar-img
2025/10/25
產量驚人4百多篇文章
心18-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25
雅米 「其中20%以上再分享短影音的搞怪影片+ 心心 偏好,我怒!就是心心 屁屁在欠揍了!」靈靈 回頭瞪了一下趴在書桌上假裝在寫小說的 心心 一眼!
作者透過「切•格瓦拉」(感性、反抗)與「蘇格拉底」(理性、思辨)兩個極端意象,探討人性的矛盾與內在的對抗。文章以對話形式,從「切格」與「拉底」的視角,深入「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觸及忒修斯之船、記憶、靈魂等概念,並引用東西方哲學觀點(如「我思故我在」、「無我」)
Thumbnail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5/10/22
如果說,這個名字給我很喜歡思考的感覺,不知道對切格拉底有沒有不敬呢?😄❤️
🦙切格拉底-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26
陽台觀察者 不會不敬啦😂 有這個感受,那就有達到我筆名的效果
▍開場引言 你是否曾經打開ChatGPT,卻發現自己問了問題得到答案,但總覺得「好像還少了點什麼」?明明別人能用AI產出完整行銷企劃、撰寫專業報告,但自己卻只能得到平凡的回覆。事實上,差別不在「誰的ChatGPT比較厲害」,而在「誰更懂得提問」。這就是所謂的提示工程。
Thumbnail
我的世界與蘇菲的世界開啟了靈魂覺醒的旅程,哲學思考關於真實、虛構、自由意志與靈性覺醒,並結合《駭客任務》等作品,探討存在主義議題。
Thumbnail
2500年前,蘇格拉底的智慧至今仍影響著我們。本文精選8句蘇格拉底名言,探討幸福、智慧、死亡與自我實現,引導讀者反思人生,追求更充實的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克服過去的悔恨與迷惘,並透過「目的論」的觀點,積極為未來負責。文章闡述了過去經驗的詮釋比經驗本身更重要,並鼓勵讀者從小改變開始,建立新的習慣,並在行動中找到希望。
Thumbnail
  有些時候,我們的身體與意識處於一種相對恍惚的狀態。它好發於某些需要繃緊神經的事情結束之後,但卻不見得能說是因為那些事情結束而起。與其說是壓力釋放之後的鬆弛狀態,它更像是一種轉換--抑或是對轉換的預期--所造成的時差。
問問題不如問狗洗哪邊先 蘇格拉底,一位古希臘哲人,某天在柏拉圖的夢裡說了一句:「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靈魂的清潔!」 結果就不小心穿越了。 醒來時,他發現自己身處一間叫做「毛多多寵物沙龍」的小店,穿著一件滿是貓毛的圍裙,手上握著吹風機,旁邊有一隻八十歲老太太的貴賓狗在顫抖。 他走到鏡子前,看著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