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踏入採購圈,你是不是也對如何快速上手Sourcer工作感到茫然?別擔心!那些關於如何讓供應商信任、如何篩選海量情報的疑問,其實是每位菜鳥 Sourcer 都會遇到的「小劇場」。現在,就讓我們直接來解惑吧!

◆ 菜鳥 Sourcer 的疑問與解答
Q1:作為一個採購菜鳥,我沒有相關經驗,要怎麼讓供應商信任我、願意跟我合作呢?
其實,經驗並不是唯一的籌碼。作為菜鳥 Sourcer,你的優勢在於學習的熱情和對新事物的好奇心。
首先,你必須對公司的產品和採購需求有最基本的了解,才能跟供應商開啟對話。
再來,展現你的專業與誠懇:準備好問題、認真傾聽供應商的介紹、並清楚傳達公司的要求。 就算你無法立即解決所有問題,也要誠實並主動尋求內部資源協助。供應商更看重的是你的溝通效率、解決問題的態度,以及你代表的公司品牌。
當你展現出積極、負責且具備潛力的特質時,你會發現,許多供應商反而更願意與有衝勁的新鮮人合作,因為他們知道,今天的菜鳥可能是明日的關鍵合作夥伴。
Q2:每天要接觸那麼多供應商、處理那麼多資訊,我怎麼知道哪些資訊是有用的?會不會不小心錯過那些情報呢?
的確,我們身處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有效篩選情報是 Sourcer 的必備技能。關鍵在於建立你的「資訊雷達」和「判斷框架」。
你不需要每份報告都讀得鉅細靡遺,而是要學會抓大放小,鎖定你負責的採購類別的核心議題和關鍵指標。
舉例來說,如果原物料價格波動大,那就緊盯相關指數;如果技術迭代快速,就多關注產業展覽和新技術發表。
解答了這些常見的疑問,你可能已經對 Sourcer 的角色有了初步的認識。
但要真正成為獨當一面的採購好手,光靠被動學習還不夠!
除了前輩的引導、熟悉公司內部運作與系統流程,以及掌握供應商特性和交接細節外,身為一名新進的 Sourcer,你更可以主動採取以下行動,加速融入並掌握採購工作的核心要點:
◆ 深度剖析歷史採購數據
透過系統化地分析過往採購紀錄,能快速建立對公司供應鏈的基礎認知:
- 主要供應商/代理商分析:識別並了解過去採購金額前六大的供應商與代理商。
- 關鍵製造商(Top Makers)洞察: 掌握過去採購金額前六大的製造商。
- 主要廠商採購金額趨勢: 分析近三年主要廠商的採購金額變化,從中看出合作關係的消長。
- 核心零組件採購動態: 追溯前十大關鍵零組件在過去三年的採購數量變化,並研判其年度採購價格走勢。
- 重點零組件詳細資訊: 深入了解前十大關鍵零組件的規格、單位成本、應用機種以及其主要服務的客戶群。
◆ 形成供應商策略(Vendor Strategy)
將上述歷史採購數據的分析結果,與公司現行的供應商策略進行整合與比對。透過這項交互統整的工作,您將能對所負責料件的供應商合作現況,建立全面且紮實的理解。進一步形成更具象的供應商策略
◆ 積極參與供應商例行訪談
利用供應商的例行性拜訪機會,主動建立深層的合作關係:
- 建立人脈網絡: 主動與供應商交換名片,並邀請他們介紹其內部組織架構。
- 了解供應商營運: 詢問其近三年營收變化、市場分佈以及主要客戶群,以全面掌握供應商的營運狀況。
- 洞悉業務風格: 了解主要業務窗口負責的客戶類型及過往工作經歷,從對談中觀察並判斷其個人行為風格。
- 拓展高層聯繫: 在看似輕鬆的業務場合中,除了對口的業務和專案經理 (PM) 窗口外,務必設法取得業務主管、PM 主管的名片,甚至爭取面對面會議的機會。這在未來遇到合作問題或意見分歧時,能幫助您更有效地進行跨層級溝通。
◆ 邀請供應商來進行專業知識分享
善用供應商的專業,快速累積零組件知識。供應商都非常樂意來協助採購人員提升專業知識,因為他們也希望建立信任感與長期合作關係。透過互動與教學,供應商也能更了解採購方的具體需求、痛點以及未來的採購方向。

兩個應留意的要點如下:
- 選擇合適的講師: 建議邀請業務而非技術應用工程師 (FAE) 來進行產品介紹。業務通常能從製程、高中低規的規格差異以及價格面向,以更宏觀且清晰的方式闡述產品。
- 連結市場趨勢: 業務也會補充市場主流需求規格等資訊,這將幫助您更容易將零組件本身與市場動態連結起來。
◆ 市場資訊掌握
- 關注產業新聞與趨勢: 訂閱產業媒體、參加相關展覽或研討會,了解負責料件的市場供需、價格波動、新技術發展和競爭態勢。有助於採購做出更明智的採購決策,並及早發現潛在風險或機會。
- 建立人脈網絡: 除了供應商,也可以多與同行、產業分析師或顧問交流,獲取更多市場資訊和行業洞察。
◆ 深入了解公司產業背景與產品發展方向
除了對外蒐集供應商情報與零件知識,對內的資訊掌握同樣關鍵:
- 定期與跨部門團隊交流: 除了工程師和 PM,也多與生產、品管、業務等部門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遇到的挑戰以及對供應商的意見,這能幫助您更全面地評估供應商表現,並找到潛在的合作機會。
- 參與產品開發會議: 積極參與新產品開發的初期會議,藉此及早掌握產品的設計理念、目標市場、關鍵零組件規格與成本目標。這將使採購在供應鏈規劃上,建立更具策略性與架構性的思維。
- 了解公司營運模式與目標: 除了產品開發,也需要了解公司的整體營運模式、年度目標以及成本結構。這樣才能確保您的採購策略與公司的發展方向一致。
除了上述採購專業技能的培養,在個人能力的提升上也同樣重要,這將極大化您在採購領域的競爭力:
◆ 個人能力提升
- 談判技巧: 學習談判的基本原則與策略,如何準備、聆聽、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以及如何有效達成雙贏的結果。這不僅能幫助您爭取到更好的條件,也能建立與供應商的良好關係。
- 合約基礎知識:了解採購合約中的關鍵條款,包括付款條件、交貨規範、品質保證、違約責任等。這能確保您在簽訂合約時能保障公司的權益,並避免潛在的風險。
- 時間管理與工具運用: 採購工作往往面臨多重任務與時間壓力,因此,高效的時間管理能力至關重要。同時,善用各種辦公軟體或專業採購工具(如 Excel、ERP、Power BI系統等),能顯著提升您的工作效率與數據分析能力。
這篇文章教大家如何完整分析數據,但切記我們不是要來分析資料,而是要透過完整數據分析後,提出供應商策略優化建議。
快速上手的核心思維是:多問、多看、多學、多做。 剛開始可能會遇到挑戰,但每一次的尋源、每一次的談判,都是你成長的養分。
接下來,我們將以塑件採購為例,說明如何分析這些數據,並提出具體的供應商優化建議。
以塑件採購為例,假設A塑件廠是我們最大的塑件供應商,訂單量龐大,具備強大的議價籌碼。我們可以準備其歷史報價、市場上同規塑件的平均價格,以及若開發新供應商可能帶來的成本優勢,與A塑件廠進行深度議價,協商更優惠的年度總體價格。
甚至可以列出A塑件廠前十大零件的價格走勢、零件規格可取代性與特殊性,事先擬定談判方向。爭取更具吸引力的批量折扣或階梯價格。
針對特定塑件,考慮與A塑件廠簽訂1至2年的長期供貨合約,鎖定特定塑件的價格,並確保供貨穩定性。並可加入價格審查條款,例如每半年檢視一次市場價格,並根據協議調整。
若A塑件廠交易已久的零件已無降價空間,那們也會再與供應商共同探討是否要還有其他方式來降低其生產成本。例如透過優化模具設計、改善注塑參數、導入自動化設備,甚至在新一代產品開發初期就共同探討新製程(如雙色注塑、模內裝飾 IMD/IML等)或新材料應用的可能性,不僅能降低供應商的生產成本,其效益最終也將反映在我們的採購價格上,更能提升我們產品的整體成本競爭力。
雖然買賣雙方在交易模式上立場看似兩端,但就上述的討論方向,供應商也會感受到一體,共同合作,這確實是現代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理念。
當採購方從單純的「壓價者」轉變為「價值創造的合作夥伴」時,供應商會感受到被重視,並願意投入資源與我們共同成長。
這種共創價值的模式,不僅能促進雙方的業務成長,更能提升供應鏈的韌性與效率,實現真正的互利共贏。

◆ 總結
將上述資訊分析經過融會貫通,試著用批判性思考,重新審視現有的供應商策略,是否還有不足或可精進的地方,
透過調整採購方向,讓整個策略與公司的年度目標和發展方向具一致性,並拆分成各執行細節,有計畫性地逐步推行。
採購領域變化快速,保持對新知識的好奇心,並主動學習,是持續提升個人能力的重要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