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嗡嗡嗡的蜂聲~
今天想跟你聊一個有點沉重,卻又很值得思考的話題。
最近我看到一個 114年國中會考預試寫作測驗的題目,心裡被震了一下。題目描述一名 14 歲的癌末少女,她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卻在網路上看見「生物冷凍保存」的技術,於是希望自己死後能被冷凍起來,等到未來醫療進步時再被解凍復活。她的媽媽選擇支持,爸爸卻極力反對,因為即便兩百年後真的能成功治療,她也只是以「14 歲少女」的身份在一個全然陌生的世界甦醒,但那時,親人朋友都不在了,她該怎麼活下去?

這個故事一出現,瞬間讓我想到電影《星際過客》(Passengers)。

《星際過客》:愛,還是自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還記得劇情嗎?
一艘移民星艦上,原本大家都要在冷凍艙裡沉睡一百多年,抵達新家園再醒來。結果,男主角因故提早醒了,孤身一人,面對一望無際的孤寂宇宙,寂寞到受不了,他偷偷選擇喚醒了女主角。
雖然他是因為寂寞、因為渴望陪伴,但這個決定也剝奪了女主角原本的未來。
問題來了:這真的是愛,還是自私?
女主角被迫跟著他一起承受永遠到不了終點的命運。愛情在這裡,不是甜蜜的,而是帶著囚禁感。
其實我一直覺得,這份愛很自私。
他們後來確實相愛了,但愛的起點是建立在「有人做了決定,讓另一個人再也回不去」的基礎上。
那麼,這還算是一份純粹的愛嗎?
如果換作是你,面對無邊無際的寂寞,你會選擇按下那顆按鈕,把某個陌生人叫醒,只為了不孤單嗎?
回頭看考題,十四歲少女的選擇,跟電影裡一樣有點殘酷。
冷凍保存像是「延長線」,但不是「幸福保證卡」。醒來以後,新的孤單、未知的恐懼,會不會比死亡更難熬?
我認為不論要不要冷凍,這沒有對錯的答案,但如果是作文考試,需要有個合理的論述。還好,我這篇文章不用交卷給老師改,這就是出社會的底氣了嗎(笑)
如果是我,我會怎麼選?
老實說,我會選擇順其自然。
不是因為我不想活,而是我相信「一切發生都有它的意義」。
生命短暫這件事,其實每天都在提醒我們:去好好活。
吃一頓飯,跟朋友聊天,抱抱家人,寫一首詩,甚至發一篇廢文。這些微小的瞬間才是真實的,冷凍保存給不了。
很多人說「要珍惜當下」,聽起來有點雞湯,但我後來發現這不是口號,而是我們能做的唯一選項。因為未來誰都抓不住,唯一能抓住的就是此刻。
「緣起緣滅」的人生哲學
我常常用一句話來安慰自己:緣起緣滅。
這句話對我而言,像是人生最好的註解,不要強求關係的開始,也不要強求它的結束。
當然,這不代表什麼都不做,放著不管,而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力,然後放下對結果的執著」。
這套邏輯用在醫療上,也是:能治就治,但不要用債務或沉重的負擔去換取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因為活著不是只有「存在」這麼簡單,還有尊嚴、還有愛、還有彼此的陪伴。
那些低潮時候,我的掙扎
我得承認,我並不是一開始就能這麼灑脫。
過去有段時間,人生的苦痛讓我真的想放棄。曾經,我也有過很黑暗的念頭,甚至打過張老師專線、去過心理諮商。那時候我才理解到,人會想要「結束」,不是因為不想活,而是太痛了,痛到撐不住。
但最後,我還是沒有跨出去,因為我知道內心深處,我還是想要「活著」。哪怕再辛苦,我還是渴望那一點點希望。
所以,如果哪天我真的得了絕症,我不會選冷凍,而會選擇用力去活剩下的每一天。因為我的人生已經告訴我:痛苦會過去,光會留下來。
我們其實都在面臨一樣的選擇
寫到這裡,我忽然覺得這題作文雖然是考生的難題,但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隱喻」:
我們每個人,不就是每天都在選擇,要抓住不確定的未來,還是好好擁抱眼前的當下?
有些人拼命投資、追求財富自由,像是在冷凍人生,等「未來某一天」再活。
有些人則選擇慢下來,去享受眼前的花開花落。
沒有對錯,只有選擇。
別忘了問自己:這是你真正想要的人生嗎?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現在,我忍不住想丟個問題給你:
如果你是那個十四歲的少女,你會選擇冷凍保存,還是順其自然?
這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相信答案一定會反映出「你想怎麼活」。
也許,這才是這題作文背後最想問的事。
歡迎留言分享:你會選擇「冷凍等待未來」,還是「珍惜當下的最後」?
我想,正是這些不同的答案,是讓人生變得豐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