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札記:《工作,消費與新窮人》

《工作、消費主義與新窮人》這本書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在現代社會中的焦慮與脆弱。書中提醒我們,現代社會已從以前的工作倫理轉向消費倫理。

在工業時代,勤奮與努力工作代表一個人的價值;但如今,能否參與消費才成了身分與地位的象徵。這個轉變,悄悄改寫了我們對「價值」的理解。

書本核心觀點:從「工作倫理」到「消費倫理」

工業時代強調「勤奮」與「努力工作」作為價值基準,但現代社會逐漸轉向「消費倫理」:能否參與市場消費成為身份與地位的核心。結果:工作不再是價值根本,消費成為存在感的依據。


新窮人的誕生

過去的「窮人」因缺乏工作或土地而被視為閒散。

現代的「新貧人」即便有工作,但若無法參與消費,就被視為邊緣人。

貧窮定義轉變為「被排除在消費文化之外」。


社會排斥與羞恥感

消費主義製造「必須消費才能體面」的規範。

無法消費者被貼上「失敗者」、「懶惰」等標籤,承受經濟壓力與社會污名的雙重打擊。

持續的循環與困境,消費文化鼓勵不斷追逐「新產品、最新潮流」,造成持續的匱乏感。

勞動者陷入「工作-消費-焦慮」的循環:工作為了賺錢,賺錢為了消費,消費之後又需要更多金錢來維持身份

新貧的無形枷鎖:即使有收入,只要無法消費,就會被邊緣化,甚至蒙受羞恥感。

焦慮的惡性循環:消費社會塑造了永遠不滿足的心理,讓人不停追逐「最新、更好」,形成無盡焦慮。

這讓我想到現代的「焦慮經濟」:無論是物質購買、旅遊體驗,甚至自我投資,常常都被置於「比較」與「消費」的框架中。

自我反省是否把消費當作價值的衡量?當我無法跟上潮流時,會不會因此覺得自卑?這正是「新貧陷阱」,讓消費決定了我的自我價值。

是否對他人存在偏見?我是否在潛意識裡,把無法消費的人視為「落伍」或「不努力」?這提醒我,要小心避免用消費力來判斷一個人。

鮑曼的提醒

不要把「努力工作」或「消費能力」當成唯一價值,社會需要新的方式理解「尊嚴」與「存在」。

閱讀本書,最深刻的感受是「價值觀的轉換」:在消費主導的時代,人們的價值不再取決於努力或能力,而是能否參與消費。這讓「貧窮」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一種「社會排斥」。

我開始反思:自我價值是否常常被「能不能消費」所決定?當買不起某些東西、跟不上潮流時,會不會因此自卑?

這不就是書中說的「新貧陷阱」嗎?把消費力當作價值的標準,卻忘了價值本來應該來自於「我是誰」與「我能創造什麼」。

重新找回價值,這本書像是一面鏡子,提醒我:自我價值不應綁定在消費上,而應該連結到學習、創造、陪伴與分享。尊嚴並非透過品牌或物質維持,而是透過真實的行動累積。當看到他人無法消費時,我要提醒自己,不用用社會灌輸的標籤來評價一個人。

這本書讓我更清楚看見:真正的自由,是在社會的消費規範之外,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我們應該都要學習將「自我價值」與「消費力」脫鉤,那麼在任何處境下,都能保持完整與自信。能否找到不以消費為核心的價值來源,例如閱讀、創造、陪伴?大家共勉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活中的文化線索|富貴觀人記事 Fukuei’s Notes
12會員
55內容數
這裡是一個寫字的人,安放觀察與情感的角落。 有些生活寫得太慢,才有餘味;有些文化不夠近,才值得靠近。 如果你喜歡安靜讀字,也許可以在這裡停留一下。
2025/05/20
我們習慣壓抑、習慣體諒、習慣沈默。 但《囍宴》這齣電影讓我發現,愛若不能被好好說出口,終將變成彼此的距離。 這是一篇寫給自己,也寫給所有曾經在情緒裡卡住的你我的文章,我們能不能慢慢練習,不再只是懂事,而是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緒。
2025/05/20
我們習慣壓抑、習慣體諒、習慣沈默。 但《囍宴》這齣電影讓我發現,愛若不能被好好說出口,終將變成彼此的距離。 這是一篇寫給自己,也寫給所有曾經在情緒裡卡住的你我的文章,我們能不能慢慢練習,不再只是懂事,而是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緒。
2025/05/12
氣死人啦!差一點就搶到《冥婚鬧泰大》的影人場門票,結果還是眼睜睜看它秒殺。 雖然沒搶到影人場,內心小小扼腕,但我還是毫不猶豫衝首映支持,而且現在在計畫二刷。 這部電影,根本是泰式喜劇的極致展現,一開場就笑聲不斷,整場觀影體驗超棒! 真的是從頭笑到尾,笑到肚子痛、眼淚都流出來。泰國電影再次證明了
2025/05/12
氣死人啦!差一點就搶到《冥婚鬧泰大》的影人場門票,結果還是眼睜睜看它秒殺。 雖然沒搶到影人場,內心小小扼腕,但我還是毫不猶豫衝首映支持,而且現在在計畫二刷。 這部電影,根本是泰式喜劇的極致展現,一開場就笑聲不斷,整場觀影體驗超棒! 真的是從頭笑到尾,笑到肚子痛、眼淚都流出來。泰國電影再次證明了
2025/05/06
我不是一個容易迷上明星的人。也不是那種會為明星瘋狂的人。 但在《我們的秘密》結束後,我不只默默掉了眼淚,還破天荒第一次在 Google 上狂查一個人的所有訪問——鄺玲玲。 然後我發現,不只是這部劇動人,她本人更讓人著迷。 為什麼愛上 GL 劇? 其實我不是一開始就看 GL 劇的。我學泰文,是
2025/05/06
我不是一個容易迷上明星的人。也不是那種會為明星瘋狂的人。 但在《我們的秘密》結束後,我不只默默掉了眼淚,還破天荒第一次在 Google 上狂查一個人的所有訪問——鄺玲玲。 然後我發現,不只是這部劇動人,她本人更讓人著迷。 為什麼愛上 GL 劇? 其實我不是一開始就看 GL 劇的。我學泰文,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瞭解社會的慣習與不同的生長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並且如何運用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身體、語言溝通、心理七種資本逆轉階層。
Thumbnail
瞭解社會的慣習與不同的生長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並且如何運用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身體、語言溝通、心理七種資本逆轉階層。
Thumbnail
馬克思提出「異化勞動」強而有力的指出資本主義的勞動模式會造成哪些嚴重的問題,這讓我很有共鳴,有人能替我將心中感受到的不對勁講清楚的感覺非常舒服。 本文簡介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有舉例也有個人感受,也指出了我認為今天的異化更嚴重與好像沒那麼嚴重的地方。
Thumbnail
馬克思提出「異化勞動」強而有力的指出資本主義的勞動模式會造成哪些嚴重的問題,這讓我很有共鳴,有人能替我將心中感受到的不對勁講清楚的感覺非常舒服。 本文簡介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有舉例也有個人感受,也指出了我認為今天的異化更嚴重與好像沒那麼嚴重的地方。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工作的底層信念,承載著我們對於生活的理解和期許, 它如同一條細線,將我們與世界連結在一起。 從遠古的以物易物,到現代的金錢媒介,工作背後的信念一直在不斷演變,塑造著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唯一不變的是,之所以能享受到各式各樣的食衣住行,都來自大家的幫助(工作)。 你能想像現在世界,還能用以物易.
Thumbnail
工作的底層信念,承載著我們對於生活的理解和期許, 它如同一條細線,將我們與世界連結在一起。 從遠古的以物易物,到現代的金錢媒介,工作背後的信念一直在不斷演變,塑造著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唯一不變的是,之所以能享受到各式各樣的食衣住行,都來自大家的幫助(工作)。 你能想像現在世界,還能用以物易.
Thumbnail
因為逛書店開啟的線上讀書會,本來想在假期進行,殊不知一個放假太開心加上平常太忙疏於提醒,就眼睜睜的延2週來準備讀書會的討論這樣,或許這本書討論的許多切入點,也能用來理解這個單一事件,將社會學作為理解的視角。 高度工業化、全球化的時代,即便這本書是左岸的作者,仍舊點出了許多跨過國界的問題,有些現象比
Thumbnail
因為逛書店開啟的線上讀書會,本來想在假期進行,殊不知一個放假太開心加上平常太忙疏於提醒,就眼睜睜的延2週來準備讀書會的討論這樣,或許這本書討論的許多切入點,也能用來理解這個單一事件,將社會學作為理解的視角。 高度工業化、全球化的時代,即便這本書是左岸的作者,仍舊點出了許多跨過國界的問題,有些現象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