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明每天清晨六點起床,輕手輕腳地為妻女準備早餐,然後迅速檢視前一晚的副業及創業數據。雖然創業初期總是充滿挑戰,他學會用時間分塊法將家庭、工作與自我成長分開管理。
小涵剛上幼兒園,充滿好奇心與活力。志明努力在陪伴她成長與經營副業之間找到平衡,每天下班後的兩小時,他會完全專注於女兒:一起畫畫、讀故事書,甚至教她簡單的理財概念。
「爸爸,為什麼我們要存錢?」小涵眨著大眼睛問。志明笑著解釋:「因為錢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夢想,也讓我們有更多選擇。就像你想買的那本書,我們可以存下來慢慢買。」
在創業上,志明學到小規模試點與風險分散的重要性。他將副業收入分為三部分:60%投入創業運營,20%作為緊急基金,20%存入長期投資帳戶。這種財務分配讓他即便面對突發支出,也能保持冷靜。
心理層面,志明開始練習每日反思與冥想。每天晚上睡前,他會記錄三件感恩的事,以及明日的優先任務。這個小習慣幫助他在高壓的創業階段保持心態穩定,也降低家庭與工作衝突的可能性。
創業的挑戰仍然存在。第一次線上課程的技術故障、第一位客戶的退費要求、團隊溝通摩擦……每一件都考驗勝明的耐心與情緒管理。他學會以「問題分解法」逐一解決:將複雜問題拆成小步驟,逐個擊破,既能維持效率,也減少焦慮。
志明深知,家庭的支持是創業的基石。李婉清不僅理解他的夢想,還積極參與決策討論,幫助設計行程與安排財務。夫妻間的默契與信任,使得志明在面對外部壓力時能保持穩定與果斷。
這一年下來,志明感受最深的是心理自由與選擇權的重要性。副業與創業不再只是賺錢工具,而是實現生活方式選擇的途徑。他明白了三件事:
1. 財務安全感是心理穩定的基礎。
2. 時間管理能力決定了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3. 家庭支持與信任是長期成長的核心資產。
某個週末午后,志明和妻女在公園散步。微風吹過,小涵蹦跳著抓蝴蝶,李婉清握著勝明的手,微笑說:「你現在的生活,好像終於有了自己的節奏。」
志明點點頭,眼中閃爍著一絲堅定:「我明白了,真正的自由,不只是財務上的,更是心靈與生活的自主選擇。」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