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
含有「中華文化」共 28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2025/10/31
浮生漫錄|故宮原藏《百鹿圖》古畫郵票的藝術與文化意涵
2008年,中華郵政發行「特523 百鹿圖古畫郵票」一套八枚,取材自清代宮廷畫家艾啟蒙(Ignace Sichelbarth, 1708–1780)之《百鹿圖》長卷。此畫原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為清宮「如意館」西洋畫師之代表作之一。
#
郵票
#
藝術
#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
留言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2025/10/30
從危機應對到系統韌性:東方治理智慧的現代啟示政策白皮書
在現代倫理學的殿堂中,縈繞著一則著名的思想實驗:「電車難題」。一輛失控的電車呼嘯而來,前方軌道上有五名工人,而您身旁有一根拉桿,能讓電車轉向另一條只有一名工人的軌道。您,是否拉動拉桿?
含 AI 應用內容
#
佛法
#
心理學
#
阿彌陀佛
喜歡
留言
籟柏
2025/10/28
六十甲子的奧秘:為什麼60年一個循環?
「過了一甲子」——你一定聽過長輩這麼說。 但你知道「一甲子」到底是什麼意思嗎?為什麼是60年,而不是50年或100年?這個數字背後藏著什麼樣的數學智慧和哲學意義? 今天我們來破解這個古老又神秘的密碼。 從數學看六十甲子 還記得嗎? 天干有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12個:子丑寅
#
智慧
#
算命
#
人生
1
留言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2025/10/27
浮生漫錄|清•張若靄《墨妙珠林(卯)冊》二十四節氣郵票賞析
《墨妙珠林》是清乾隆年間清宮畫院精心編製的一套大型冊頁畫譜,全套共十二冊,每冊依地支命名,如子、丑、寅、卯等,主題涵蓋花卉、山水、禽獸、人物等。其中「卯冊」最為特出,因其以「二十四節氣」為題,將一年時序化為二十四幅山水小景。中華郵政以此為藍本,於民國一一一年八月三日發行「二十四節氣」系列郵票。
#
郵票
#
節氣
#
節奏
9
留言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2025/10/23
跨文化智慧之光:透視蘇丹衝突的療癒之道
前言:觀照苦難,尋求智慧 聯合國的報告揭示了一幅令人心碎的景象:在蘇丹,超過千萬人因戰火而流離失所。儘管已有百萬人返回飽受創傷的首都喀土穆,但他們面對的是殘破的家園、癱瘓的基礎設施,以及霍亂、登革熱與瘧疾等疾病的無情蔓延。這不僅是遙遠國度的災難,更是對全人類良知的深刻拷問。 本文的目的,並非提供
含 AI 應用內容
#
佛法
#
阿彌陀佛
#
中華文化
喜歡
留言
我的學習筆記的沙龍
2025/10/21
中國聖上與民企的微妙關係:從座談會到家國情懷
本文深入探討中國聖上對民營企業的態度,從企業的本質、形成原因,到民企與外企對中共政權的潛在威脅,以及聖上在近期座談會上釋放出的無奈與虛情假意,並以《東南苦行山》軍歌為例,闡述中華文化中含蓄內斂的政治表達方式。
#
蔣公
#
臺灣
#
蔣介石
3
留言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2025/10/17
元稹是千古第一渣男嗎?
元稹,大家都默生嗎? 當年在中國文化科,裡面其中一篇專題— —吳森教授的﹝情與中國文化﹞,就提到這位中唐多情才子— —元稹。 今晚偶而又瀏覽到四年前的一個內媒外輸的視頻,說元稹是千古第一渣男,這讓我思緒又再次起伏。 回想三年前,花了兩個半月的時間,到處查找考證關於這個具爭議而又被誤解的詩
#
渣男
#
詩人
#
國文
3
留言
左先生的沙龍
2025/10/15
2025-10-15 這個時代,我們不是父母輩的附屬
筆者不是不尊重中華文化,但我向來對於封建禮教很多不太認同。 看到 @8964cocoon 拉拉小姐的文章 【心情記事】當爸媽突然生氣發飆時,我的自救法 不期然想起我以前的一位前度女友。
#
父母
#
中華文化
#
美國
17
18
美May
2025/10/15
4
所以「天下無不是父母」 這句話是有爭議的🐽💗
4
左先生
發文者
2025/10/15
1
美May 這句真的是在上者的歪理,但竟然在儒家思想裡封建多年。
1
喜歡分享的漢服小兔子HANFURABBIT_JOY&LIFE
2025/10/13
當古風髮簪遇上現代娛樂~~~ 打保齡球+籃球機沒問題!
...顯示更多
投票
喜歡打保齡球/投籃機嗎~~
都喜歡
保齡球!
籃球機!
#
手作飾品
#
中式美學
#
秋日好時光
5
留言
左先生的沙龍
2025/10/11
飲和食德觀察記
左先生有時候為了應酬、有時候是朋友聚會,多少都會和朋友去吃飯。 吃飯的地方有很多不同,街邊熱炒店、西餐廳、中菜館、日式吃到飽、西式吃到飽......甚麼都有。 但有時候我也會對於一些人的食飯方式很有意見。
#
飲食文化
#
飲食
#
吃到飽
19
12
美May
2025/10/11
3
真的是~「眼裡只有自己」 的飯友,根本是餐桌上的 「孤狼」 和 「掠食者」!特別是這句 「盡興和浪費是兩回事好不好」,是餐桌禮儀的 「金玉良言」! 但最讓我覺得 「有溫度」 的,是你連 「老爸在火鍋上揮舞筷子彈湯」 這種充滿愛恨情仇的細節都寫出來了!看來,「飲和食德」 的修煉,是從家裡的熱湯戰場開始的! 「下次不和這類人再同檯吃飯好了。」這句才是最實際的 「社交安居指南」!🐽💗
3
左先生
發文者
2025/10/11
2
美May 我老爸是一個很經典型的粗魯大男人,就是70-80年代勞工那種。每餐飯要有啤酒、喜歡拿筷子離檯、吃飯喜歡抖腿、電視送飯(如果是播賽馬的日子一定是霸着看)。 有道是:「同檯吃飯,各自修行」,和那些食飯觀念不同的人都是少聚為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