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界線

含有「心理界線」共 2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篇文章以「做好自己的功課,別人怎麼對待你那是他的功課」為核心,探討了人際關係中的心理界線。它指出過度討好與迎合他人會導致內心空洞,強調應專注於自我成長與責任。文章鼓勵讀者拿回人生主權,將「被討厭」視為展現獨特自我的證明
Thumbnail
一篇關於傾聽、界線與自我照顧的故事。當我們學會在關心他人時,也不忘擁抱自己,溫柔才不會成為負擔。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3 天前
不舒服就要停止,自己才不会生病。
墨雪鳶紅-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李英華 沒有錯!如果生病真的是有點為難的情況
很多人總是無法拒絕,因而陷入被操控或情緒勒索的痛苦中。 其實,真正的解方不是硬碰硬,而是培養反操控思維。 當你能熟練運用這些思維方法,就能守住底線,不再被罪惡感或壓力牽著走,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們常把話藏心裡,不是不想說,而是覺得說了也沒用。 這些壓抑的情緒像沉入湖底的小石子,悄悄激起暗潮。 憤怒常是失望的外衣,是對期待落空的反應。 我們無法要求他人按我們的劇本行事,但能學會轉向內在,照顧自己。 當你懂得放下不必要的期待,憤怒便能轉化為自由的空氣,讓你在自己的世界裡安然呼吸,自在流動。
Thumbnail
當我們談到「人際關係」,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該如何讓別人喜歡自己、如何避免衝突。但心理學家郝旭烈與祝子慧卻提醒:真正的關鍵,不是討好,而是「鬆弛感」——一種能讓我們在關係裡不被情緒綁架的力量。本專欄帶你走進兩人的故事與洞見,看懂情緒價值背後的智慧,學會在人際裡進退自如。
Thumbnail
現代人容易感到心累、內耗,根源 often 在於模糊的心理界線。本文深入淺出地探討心理界線的五種類型、三種狀態(僵化、模糊、健康),並結合三大熱點場景(家族、職場、親密關係)分析界線失守的常見問題。文末提供建立界線的三個步驟:覺察、行動、維護,教你溫和堅定地說「不」,擺脫情緒勒索,找回身心平衡。
Thumbnail
Oren-avatar-img
2025/09/04
一起學習「自己的情緒自己負責」,擺脫內耗吧😊~
Hel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04
Oren 沒錯~一起加油 ♥︎♥︎♥︎♥︎♥︎
總是感到莫名的疲憊,覺得人生被他人左右嗎?這篇文章分析「心理界線」的重要性。你將能辨識自己是易受影響的「篩網之牆」,還是孤獨的「堡壘之牆」,並找到成為理想「庭院之牆」的具體方法。學習如何溫柔而堅定地說「不」、停止討好,這不僅是為了重拾人生主導權,更是學會愛自己、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開始。
Thumbnail
小米粒-avatar-img
2025/08/29
學會說「不」,是為了守護一個個更真誠的「是」。~這句說的太好了 一直以來,我常常就是不懂說「不」,讓自己處在一個討好的角色中,於是不快樂。 我在孩子口中的「不」學習到,原來真的可以做自己,就像小孩一樣。 謝謝Oren分享🙂
Or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9
小米粒 謝謝米粒的分享~ 告別討好的角色,真的要不斷練習~妳從孩子身上學到可以純粹地做自己,這個觀察點真的太棒了!孩子有時真的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家庭中的情緒勒索,往往不是高聲責罵,而是藏在每一句的「為你好」。 這篇文章拆解家庭情勒常見話術與心理機制,讓你看見—— 為什麼你總是無法拒絕、愧疚,總是在默默耗損自己。 你可以開始覺察,也可以練習畫出界線,讓愛不再變形。 你不是壞小孩,只是開始學會誠實對待自己。
Thumbnail
當你走進一段關係,是否總能敏銳察覺氣氛的變化? 高敏感者對八卦、人際暗流的感知力,是天賦還是詛咒? 從心理學、能量觀點解析高敏者的內在運作,帶你理解這份超能力背後的真相與自處之道。
Thumbnail
你的人際關係總讓你疲憊、情緒耗竭,問題不是出在人,而是你沒有設下心理界線。 這篇文章教你從心理學角度認識什麼是心理界線、常見的界線崩壞模式,並提供三大實用原則,幫助你建立清晰的自我保護機制。 不再內耗、不再取悅,只讓該進來的靠近,該說不的就說不。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