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強大恐懼症嗎?│為什麼人會自我破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強大恐懼症是指,當一個人走向強大時,會莫名其妙的失敗,或者犯一些低級錯誤。仔細分析下去,會發現這是因為他的內心深處,可能有這些邏輯:

如果變強大了,就會失去某些關係。

如果變強大了,就要承擔很多責任。

如果變強大了,就會遭受攻擊。




1.如果變強大了,就會失去某些關係

舉個例子,一位男士有個很特別的問題:雖然他有很強的學習慾望,但只要一讀書就會產生強烈的心理不適感。對此他有一些認知,他說自己在讀高中時發生過很詭異的事,他發現自己會在學期的一開始認真念書,考到很不錯的成績。但是過一陣子,他總會生或大或小的病,經過分析以後,才理解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原來他有一個比自己小一歲多的弟弟,這意味著他還在共生期,媽媽就懷孕了,然後和媽媽的連結就斷了。他發現當自己生病的時候,媽媽都會來照顧他,而自己的內心是非常享受的,這是一生中少數和媽媽最親密的時候,他很喜歡這種感覺。

可以說,小時候沒和媽媽建構好共生關係的人,一直都在尋找和母親或和其他人建構共生關係的機會,而讓自己強大意味著要發展自己,這通常又意味著要遠離家庭,因此不敢變的強大,害怕失去了某些連結。


2.如果變強大了,就要承擔很多責任。

有一位女性個案,是有名的大學畢業、能力也不錯,同學們出社會以後,收入都好幾萬了,但是她仍然領著最低工資,她覺得很驚訝,反思自己究竟為什麼會停留在這樣的薪水與職位中。後來,她去找心理師諮詢,才發現背後的原因。

她的父親時常說這樣的話:「你們誰以後有出息,誰就負責養這個家」

結果,他們幾個兄弟姊妹,都心照不宣的、保持著低工資,維持著比較低的生活水平,每一個人都不敢發展自己。因為一旦發展自己,讓自己變強大,要承擔得責任太過重大,這太可怕了。

其實,「誰過得好,誰就要負責養整個家」的這個邏輯,是標準的華人「共生心理」。


3.如果變強大了,就會遭受攻擊。

有些人發現,「當自己強大起來,似乎會引起朋友、親人的忌妒」,而當這些人忌妒她,開始酸言酸語、或是避開她時,她感到非常痛苦。她也會擔心,如果堅持自己的立場,繼續發展自己、讓自己更加強大,是不是會遭受攻擊。

而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其實也很合理,優秀而強大的人,會有許多人羨慕,當然也會有人忌妒,而最初我們感受到的此類「敵意」,多半都是從家庭來的,不論是手足、或父母,或多或少都會潑冷水、打壓、輕視。

因為害怕失去與朋友和親人的連結,也因為害怕被攻擊,只好再度回到原本的低位上,也不敢再發展自己了。

→而某些家人、朋友會打壓、輕視那些追求強大、追求發展的人,似乎也是因為「共生心理」外加「匱乏心理」,共生心理即是──「你我不分」,沒辦法區分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你的。照理說,一個人追求自己的事業成長,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有著「共生外加匱乏心理」的人,可能會覺得「我們是一體的」、「為什麼我缺乏的東西你卻有,這不合理」,因此可能想凹你東西,或是憎恨你所擁有的東西。





最後,問問自己

我有強大恐懼症嗎?


願我們都能夠專注在自己的人生,好好發展自己。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勇敢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37會員
158內容數
我是Dite 戴特,這裡有各種好書推薦、心理知識、旅遊所見和生活軼事分享。有事請聯繫💌:divingintoemotion@gmail.com
2025/09/11
雖然三不五時會在threads上貼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文章片段,不過threads就像大海,不管發了什麼都很容易淹沒在一群資訊海裡面。為了讓自己能偶爾複習一下曾經觸動內心的句子,把這些片段一併整理在這裡。
2025/09/11
雖然三不五時會在threads上貼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文章片段,不過threads就像大海,不管發了什麼都很容易淹沒在一群資訊海裡面。為了讓自己能偶爾複習一下曾經觸動內心的句子,把這些片段一併整理在這裡。
2025/09/04
這本書說的就是《巨嬰國》,雖然已經講過無數遍了,但我發現這位作者─武志紅心理師總是能精確地說出成長過程中,那些讓我非常不舒服卻又困惑不得解的情境,分析背後的社會文化脈絡和心理暗示,他的文章雖然筆觸冷靜沉穩,卻又帶著精闢而犀利的分析,白話一點說,就是用冷靜理性的文字,展現對於傳統文化的攻擊性
2025/09/04
這本書說的就是《巨嬰國》,雖然已經講過無數遍了,但我發現這位作者─武志紅心理師總是能精確地說出成長過程中,那些讓我非常不舒服卻又困惑不得解的情境,分析背後的社會文化脈絡和心理暗示,他的文章雖然筆觸冷靜沉穩,卻又帶著精闢而犀利的分析,白話一點說,就是用冷靜理性的文字,展現對於傳統文化的攻擊性
2025/09/02
別人的評價往往是他們內心投射,而非你真實情況。本文將帶你瞭解心理學中的投射效應,學會識別投射,不被負面評價影響,堅守自我。
Thumbnail
2025/09/02
別人的評價往往是他們內心投射,而非你真實情況。本文將帶你瞭解心理學中的投射效應,學會識別投射,不被負面評價影響,堅守自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自棄者扶不起,自強者打不倒,10個內心強大的心態,趕快一起來學習: 第一、當你壓力大到快要崩潰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很委屈,才華和胸懷是委屈撐大的,試著安靜下來去作最應該做的事情,別讓煩躁和焦慮毀掉你本就不多的熱情和定力。 第二、永遠不要問別人原因,記住人越聰明,話越少威嚴就越盛,能量場就越強
Thumbnail
自棄者扶不起,自強者打不倒,10個內心強大的心態,趕快一起來學習: 第一、當你壓力大到快要崩潰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很委屈,才華和胸懷是委屈撐大的,試著安靜下來去作最應該做的事情,別讓煩躁和焦慮毀掉你本就不多的熱情和定力。 第二、永遠不要問別人原因,記住人越聰明,話越少威嚴就越盛,能量場就越強
Thumbnail
《自信的陷阱》一書中提到,恐懼在進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提醒我們注意危險和威脅。在成長過程中,人們常常面對各種形式的恐懼,比如缺乏自信、焦慮、自我懷疑等,但總有人會告訴你「要堅強點」、「這都是小事」、「別像個寶寶一樣」、「沒什麼好怕的」等建議,似乎只有拒絕恐懼才能成為有自信的人。
Thumbnail
《自信的陷阱》一書中提到,恐懼在進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提醒我們注意危險和威脅。在成長過程中,人們常常面對各種形式的恐懼,比如缺乏自信、焦慮、自我懷疑等,但總有人會告訴你「要堅強點」、「這都是小事」、「別像個寶寶一樣」、「沒什麼好怕的」等建議,似乎只有拒絕恐懼才能成為有自信的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對於恐懼的感受以及如何克服恐懼的三個方法。分享對於與恐懼抗爭的心路歷程,並鼓勵讀者們一起面對與克服恐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對於恐懼的感受以及如何克服恐懼的三個方法。分享對於與恐懼抗爭的心路歷程,並鼓勵讀者們一起面對與克服恐懼。
Thumbnail
早安美好,一早來張💃圖,自信最美。 但要懂得謙卑,祝福大家上班愉悅事事如意。 怕什麼 就會想到什麼 信什麼 就會聽到什麼 真正的恐懼不是源自於外面的世界 而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 只要是 人 皆會犯有這毛病 越是怕 越會發生 越是不安 心生恐懼 總是要時常 對自己說
Thumbnail
早安美好,一早來張💃圖,自信最美。 但要懂得謙卑,祝福大家上班愉悅事事如意。 怕什麼 就會想到什麼 信什麼 就會聽到什麼 真正的恐懼不是源自於外面的世界 而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 只要是 人 皆會犯有這毛病 越是怕 越會發生 越是不安 心生恐懼 總是要時常 對自己說
Thumbnail
我曾經一直在思考,所謂的「強大」到底是甚麼,是無與倫比的才能?還是純粹的力量?抑或是不被任何事物所迷茫的心?過去的我,總是被自己的弱小所折磨,在遇到挫折後總是會想,要是我擁有力量的話,要是我能變得更加強大的話,就可以讓自己不必遭受這麼多痛苦與折磨,也不會丟失自己珍視的東西
Thumbnail
我曾經一直在思考,所謂的「強大」到底是甚麼,是無與倫比的才能?還是純粹的力量?抑或是不被任何事物所迷茫的心?過去的我,總是被自己的弱小所折磨,在遇到挫折後總是會想,要是我擁有力量的話,要是我能變得更加強大的話,就可以讓自己不必遭受這麼多痛苦與折磨,也不會丟失自己珍視的東西
Thumbnail
恐懼是一種強大且生存本能的情緒,我們面對未知或觸及自己的無形標準時,通常會感到恐懼。本文探討了恐懼的原因、面對恐懼的方法以及每個人對恐懼的獨特感受和反應,並提供了一個方法來幫助讀者理解恐懼來源並找出解決方式。
Thumbnail
恐懼是一種強大且生存本能的情緒,我們面對未知或觸及自己的無形標準時,通常會感到恐懼。本文探討了恐懼的原因、面對恐懼的方法以及每個人對恐懼的獨特感受和反應,並提供了一個方法來幫助讀者理解恐懼來源並找出解決方式。
Thumbnail
此文章描繪作者對於成長的矛盾心境。 作者坦言自己抗拒長大,渴望一直被保護,希望有人在遇到困難時能給予安慰和支持。然而,內心的倔強卻驅使著他成為更堅強的人。 最終,作者發現自己變得不懂得照顧自己,陷入了混亂之中,感到非常遺憾。
Thumbnail
此文章描繪作者對於成長的矛盾心境。 作者坦言自己抗拒長大,渴望一直被保護,希望有人在遇到困難時能給予安慰和支持。然而,內心的倔強卻驅使著他成為更堅強的人。 最終,作者發現自己變得不懂得照顧自己,陷入了混亂之中,感到非常遺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