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我觀察到你在每次開會上的發言都很有份量,不管是位階比你高或低都會尊重你的意見;而你在公司內與其他人的溝通,也都讓人感到很舒服且願意配合,你是怎麼做到的呢? 」一位過去曾共事過的年輕朋友問道。
我回答:「哈哈,謝謝你肯定我的魅力,其實我在公司內的形象是經過多年的累積,也不是一開始就能讓大家眼前一亮。
必須對會議或溝通的主題做好準備功課,當大家認同自己每次的發言都有所本時,自然就會尊重我每一次的發言;還要學習溝通技巧以及隨時觀察溝通的對象,這就像專案管理中強調的,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式溝通,給大家的形象就會在這之中累積起來。」
朋友點點頭,接著說:「原來建立個人魅力也可以用專案管理來分析,那如果我也想要有這樣的魅力,該怎麼開始呢?」
「每個人的專業與魅力點都不相同,我們要透過分析自己的優劣勢,以及各種性格測驗來發現自己的亮點,在適當的場合刻意練習,說出自己的觀點並觀察接收者的反應與回饋,透過持續檢視與反思,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
還得要有一直成長的心態,不能每一次談話都用相同的語句,這樣會讓人發現自己沒有進步,持續透過本來的專業去延伸學習是很重要的,當別人在與你的談話後都有新的獲得,就會自然散發出個人的品牌魅力。」
--------------------
在職場環境中要更上一層樓,除了個人專業上的鑽研之外,個人魅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不只是外在形象或談吐風範,還反映了一個人如何有效地溝通、領導團隊,更涉及到決策、問題解決與持續學習的能力。
本篇文章就來與大家一起解析職場魅力的面向,以及該如何定位與建立。
職場魅力的面向
- 專業能力與知識儲備:我一開始以為只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加上術語就能吸引眼球,但其實要增強個人在團隊與公司中的信任感,風險評估、資源分配和時間管理都是關鍵,所以除了具有深厚專業知識和還要有持續學習的動力,才能夠在面臨挑戰時迅速調整策略,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 溝通與協調技巧:原本認為自己的口才很好,但到了真正踏入職場之後才知道光是口才好是遠遠不夠的,無論是與上司、同事還是跨部門溝通,良好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都只是基本,還要能夠使用合適的語言,才能協助我們更有效地傳達訊息、解決衝突並促使協作順利進行;運用專案管理中的「溝通管理」,我們可以更有系統性來規劃溝通策略,讓資訊透明、同步目標,這便是建立魅力的一個重要面向。
- 情緒智商與人際關係:在職場上經常會有激烈討論的時候,所以情緒智商是舉足輕重的,若能學會同理他人並調整自己的情緒,不只能降低團隊內部的摩擦,更能創造一個相互支持與合作性工作環境;懂得聆聽與理解他人需求,讓我們在任何決策中都得到更多支持與共鳴。
- 領導風格與決策力:良好的領導力的重點在於當責的態度,意味著在面對挑戰時,需要以數據為依據,並在團隊中建立一種透明與合作的氛圍,這樣的決策方式能提升團隊士氣,也與員工同步目標進而共同前進;還有,幫助員工排除工作以外的影響因素也很重要,「讓做事的人好好做事」是領導者一個重要的觀念。
如何建立職場魅力
- 自我認知與定位:我曾經為了深度了解自己,透過許多工具如SWOT分析、各式人格性向測試來盤點自己的優劣勢,這是進行自我反思與自我認識很重要的第一步,還有檢視過去的工作成果,可以用我先前文章中提到過的工作日誌來協助,在有熱情的專業領域內持續精進,幫助自己確立獨特定位。
- 制定持續學習的計畫:無論現在的能力如何,持續學習與自我提升都是必要的,透過分析自己有熱情的專業領域,建立學習地圖並設定短、中、長期學習目標,使用PDCA定期評估學習成效並調整策略;在提升自己的技能同時,也不斷更新知識體系。
- 培養跨部門合作能力:我在職涯初期積極參與公司內各種訓練,以及爭取加入跨團隊專案,才能接觸到更多專業領域進而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快速累積實戰經驗並展現領導魅力,跨部門協作是在企業中提升個人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 建立正向的職場形象:我們都知道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在職場應該有意識的建立自己的品牌,塑造外在形象並展現內在價值觀與工作態度,這個形象會逐步積累成為無形的資本,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能獲得更多的支持與資源,同時吸引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行列。
- 學習溝通的藝術:我在溝通時會使用貼近對方熟悉的用字用詞,運用邏輯與情感雙重訴求,讓雙方取得共識與戰友情感,自然在對方眼中會更有個人魅力;無論是面對面交流或是透過社交平台,掌握溝通的藝術都是必須的。
我曾經也迷失在追逐那些表面的包裝和光環中,總想著要怎麼讓自己看起來更吸引人,之後才了解在有個人魅力之前,應該要先塑造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一味追求展現魅力的方法。
有計畫的學習,在學習與實踐中持續自我反思,並保持批判性思維、敢於面對失敗,才是真正打造個人魅力的關鍵,在專業能力與個人品牌中做到內外兼修,就可以從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脫穎而出。
各位朋友,你們在職場上看過怎麼樣的魅力特質?或是有什麼展現魅力的獨門方法呢?
#CarryKuoOnBoard
延伸閱讀
為什麼我做的都不是主管要的?|幫你正確認知完美的兩個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