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我總是對同事一句無心的提醒,感到心慌意亂?」 「為什麼開會時別人的批評,就像刀子般刺入心底?」
今天想分享身為高敏感者在職場中,如何守護自我、穩定情緒、找到力量。 不是天生心太軟,而是內心更容易感知細微氛圍。 如何在光怪陸離的職場中,既不遺失自己的真實感受,也能保持專業與效率的生存術。
很多人認為「職場就該硬起來,別太敏感」,可我卻深知:過度壓抑,只會讓自己在角落裡逐漸崩潰。 當別人笑著說「你這麼小心,工作怎麼做得快?」 我只能笑笑回答:「我只是更在意細節和人心的互動。」 在實際情況裡,我常因為同事無心的語氣、客戶急躁的姿態,陷入長時間的反思與自責 「是不是我哪裡做錯了?是不是我表現得不夠好?」 面對急促的業績壓力與層層指標,高敏感的我容易「過度共情」,把別人的焦慮、情緒都攬到自己身上,結果就是深夜裡反覆翻看郵件,睡不著。 每一次團隊開會,我都要提前做足心理建設:
準備好一段自我暗示:即使別人說得很直,也不代表針對我個人
記住核心目標「我在職場的價值,不僅是完成任務,更是用敏銳的直覺,發現問題、解讀人心」
設立保護線:會後給自己 5 分鐘深呼吸,讓情緒不至於一路發酵。
然而,我依然願意保留這份「心細如絲」的特質。 因為正是這份敏感,讓我在專案匯報中,第一時間察覺到數據背後的風險;也讓我在同事低落時,適時伸出關懷。 每當我想放棄時,就會想起當初投身職場的理由: 「我想用我的溫柔與專注,替團隊添一份力量、替客戶帶來真正安心。」 即使壓力重重,高敏感不是缺點,而是看見細微、察覺他人需求的能力。
走在職場裡,我不再要求「消失敏感」,而是學會「成為敏感的守護者」。 因為唯有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從容地面對他人、面對挑戰。
✍ 高敏感生存術備份
預先設防:會前先做深呼吸,提醒自己「我只是來完成任務,不一定要背負所有情緒」。
情緒記錄:用紙筆或手機備忘錄,記下當天最讓自己不安的時刻,並寫下「事實→情緒→反應」,幫助自己分辨「外在狀況」與「內在感受」。
短暫斷線:工作間隙,找個安靜角落,閉眼 30 秒,聽聽呼吸;讓神經系統有機會重置。
界限練習:學會說「我目前手頭有其他重要進度,可以稍後再討論嗎?」以保護內心邊界,避免被情緒吞噬。
同盟聚集:找到一位理解高敏感特質的同事或主管,定期做「情緒交流」,互相提醒與支持。
🌱 高敏感者,不是對於很多事情都是小題大作,而是用敏銳看見世界,用溫柔與堅定,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Y.H 備份筆記|敏感不是錯,而是這個世界需要更細膩的注視。
✍喜歡這份深夜中的星期整聊事療癒內容嗎?
訂閱 Y.H|星期整療室小詩籤 ,讓我每週為你送上一暖暖的文章內容。 你的支持,就是我繼續在文字裡傾訴的最大動力。
NT$49元/每月, 首月 NT$1,支持羽昊,不要讓羽昊餓死,點我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