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不知道我怎麼了。」碗洗到一半,我聽見伴侶邊說話邊走進廚房,轉頭便望見她帶上嫣紅的眼角與鼻尖,立即沖洗沾滿泡泡的雙手,麻利地甩甩水,轉身擁抱神情麻木的她。
「我一直覺得提不起勁,莫名很想哭。」說著說著,她落下了眼淚:「我一直在思考到底發生什麼事,可是找不到原因。回想很久也找不出個明確的所以然,我動不了,明明要出貨給客人,可是卻動不了。現在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怎麼了。」
聽完她的獨白後,我「嗯」了一聲,試著以緩慢又穩定的力道,撫順她因抽泣而劇烈起伏的肩背,輕輕地表達:「謝謝你跟我說。」

模擬情境圖
「我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伴侶說。
「嗯。沒有關係唷。」我繼續撫拍著她的背。
「我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伴侶說。
「嗯,那也沒關係。不知道也沒關係,做你想做的就好了。」伴侶點頭之後,我們都沒再說話,只是靜靜地擁抱,直到伴侶情緒平復。
憂鬱回來了
「雖然不用猜也知道自己怎麼了,但還是很想知道原因。」伴侶認為是憂鬱狀態又回來找她了。於她而言,陷入憂鬱是週期性狀態,現在這個週期又來了。
「最近頻繁社交的關係嗎?是不是太負擔了?」陷入憂鬱狀態的原因不可單一而論,我仍想要與她一起討論近期可能觸發低落的因素。
「我也想過,所以暫時不想社交了⋯⋯可以嗎?」問出口的同時,她眼淚又落了下來。
「當然可以呀!不社交了,沒事的,不用一直社交也沒關係唷。」我邊說邊將她沾溼的頭髮塞到耳後。
伴侶邊哭邊拿出她的手機,她說她做了很多的線上測驗,憂鬱指數很高,是建議立即就醫的分數。雖然眼淚像水龍頭一樣不停地流,她還是用毫無笑容的方式開玩笑:「你看這個也太殘忍,我填那麼久的表單,結果最後一步要我付費才能看結果。」我笑了出來。
「想不想去看醫生?」我問。
「我有查了附近的身心科診所,可是有些評價留言說診所很沒耐心,心裡受了第二次傷害之類的。我不想去,我怕去了會更憂鬱。」伴侶說。
不想看醫生
「嗯,我有看到。有些醫生很好但櫃檯很不友善,有些醫生不聽人家講話就直接判定是什麼症狀,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們也可以再找找,重要的是你想去看醫生嗎?」在伴侶近期第一次說出提不起勁、很想哭的時候,我就查過家裡附近的診所,能夠理解她的擔憂。
「我不想。」伴侶說:「我知道自己的症狀,去看醫生然後呢?確定自己憂鬱症之後,然後呢?我不想吃藥,也不想花錢去看醫生,知道自己早就知道的事。」
「那你想要試試看政府免費的諮商服務嗎?」我想,免費的資源伴侶應該會有興趣。
「那不會很麻煩嗎?還要找資料,而且又不是一次就會好,去也只是講講自己的現況,不能解決什麼。」伴侶說。
「資料很好找,你看。」我打開手機傳我查到的資料,說道:「確實第一次去,諮商師要先了解你的狀況,雖然不能解決什麼,但反正是免費的,就當是去評估需不需要到身心科診所接受醫療呀。說不定了解之後,下次遇到這個狀態就知道自己怎麼了。」
「那你幫我預約。」伴侶雖然持拿手機、眼盯螢幕,但看起來完全讀不進任何資訊。
「當然好。」我手刀和伴侶核對需要輸入的資料,她檢查確認後,一鼓作氣將這些軟磨硬泡好幾次的對話,收攏成送出鍵。申請送出後頁面提醒需要二到三週的作業時間,之會有專人電話聯繫。為避免將來電當成詐騙漏接,我們有先把預約單位的電話存下來。
好了怎麼辦
「二到三週這麼久?如果到時候我已經好了怎麼辦?」伴侶問。
「就跟諮商師講講你現在的提不起勁、莫名想哭,還有持續的時間,但已經感覺好多了。可以詢問他下次遇到這樣的狀況會建議怎麼做?需不需要去看身心科?之類的。」想了想後我又補充:「如果真的不需要,也可以跟對方說你已經好多了,不用給自己壓力唷。」
我想著,伴侶的憂鬱既然有週期性,好了之後仍是可以聽取專業建議,說不定有能夠用於日常的陪伴方式。畢竟我對待憂鬱狀態的伴侶,一直是用直覺上的土法煉鋼(大笑)。
為了不浪費資源,也想把握珍貴的諮商時光,身為陪伴者的我,能為伴侶做的便是
紀錄伴侶在憂鬱狀態時
的「自我描述」、「持續時間」,還有「我的觀察」。
- 她的描述:狀態好的時候會難以描述身在情緒漩渦的感受,紀錄能輔助表達。
- 持續時間:情緒低落持續的天數,可以協助諮商或醫療單位評估伴侶的狀態。
- 我的觀察:可以從同住者視角,看待伴侶的睡眠、飲食、情緒狀態等等變化。
幸運的是,我們於週五提出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申請,週二指定諮商所就聯繫了伴侶,說是已經確認申請,要從線上填寫表單以預約諮商時間。我們使用的是台南市政府服務,非衛福部的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相關資訊會放最後)。
小結
所以,伴侶到底怎麼了呢?說實話我並不完全知道,伴侶自己亦同。我們只觀察到近期生活中,變化最多的應屬頻繁地與不同人際關係接觸,或許是交流過程之中,意識不到的化學反應已經悄悄展開。
有幾次伴侶情緒低落、提不起勁,還有莫名想哭的時刻,我們會討論要不要去看醫生?基於種種原因她從未答應。當然,並不是所有這些時刻我都認為伴侶「應該」要去看醫生,只是當情節影響到生活、工作與人際,甚至是有重新投胎的念頭,我還是想要提醒伴侶,我們可以尋求醫療協助。
所幸,政府提供了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查詢與申請都比想像中還要便利。這個服務的可近性,給予伴侶「正式看醫生」前的心理緩衝,這對沒有餘裕處理因未知而產生焦慮的人來說,起了極大的中和作用。後續有新進展再另外更新,期望能爲需要這份資訊的人帶來一點靈感。
祝福路過的您:)
關於:申請/查詢政府心理諮商服務
☞ 我目前關注的「政府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資源有兩個。
- 衛福部: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 不分縣市,符合年齡者
✅ 補助 3 次免費(不含掛號費與行政規費,建議預約時詢問需付金額)
✅ 簡單 4 步驟:查詢機構名稱 ➤ 預約服務 ➤ 準備證件 ➤ 接受諮商服務
🔍 搜尋方式:「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衛福部心理諮商服務」 - 各縣市政府衛生局:以伴侶台南人為例(這次申請的服務)
✅ 限當地居民身份,年齡不限
✅ 台南市衛生局:2 次免費(第一次免費,第二次場地費 NT$ 200)
✅ 簡單 3 步驟:線上填單 ➤ 等候電話聯繫 ➤ 預約並接受諮商服務
🔍 搜尋方式:「OO縣/市政府免費心理諮商」、「OO縣/市衛生局心理諮商」
💡各縣市服務方案與次數不同,例如搜尋「雲林縣政府免費心理諮商」可以找到每年每人 10 次的衛生所免費心理諮商。(太豪華了吧)
☞ 補充小筆記:
以上兩個免費心理諮商服務不衝突。台南市政府衛生局是針對「台南市市民」的地方資源;衛福部則是中央方案,針對「15-45 歲青年」。意即,伴侶使用完這次申請的台南市政府 2 次免費諮商服務後,有需要可以再申請衛福部的 3 次補助方案。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 喜歡文章歡迎按【愛心】❤️
👉🏻 持續來點靈感請【追蹤】✅
👉🏻 鼓勵閒人寫下去【成為伯樂】👼🏻
每個慷慨的行動,都是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閱讀更多內容
👉🏻
〈
憂鬱你好,這是我女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