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升主管,第一件事不是學怎麼管人,而是學怎麼「帶人」。 很多人以為只要給新人工作,他們就會自己成長。 但其實最容易出事的時候,就是他們進來的前三個月!
當一個人剛進團隊時,其實就像一部新機器剛上線, 你丟工作太快,容易當機; 太慢又浪費資源。那怎麼樣才算是「成功的帶新人」呢? 以下五個階段心法,帶你從入門帶到成長。
階段一:迎新期(第一週)
目標:讓新人感到被歡迎、有方向,知道要朝哪邊努力
✅ 安排基本 onboarding(包含公司制度、部門流程) ✅ 協助建立熟人圈(介紹團隊成員+角色)
✅ 給一個簡單任務,讓他馬上進入狀況,建立信心
👉 關鍵不是塞資料,而是讓他感受到:這裡有人、不是自己摸黑。
階段二:觀察期(第2~3週)
目標:了解新人的工作模式與性格
✅ 看他怎麼處理第一波任務(是否主動、溝通方式)
✅ 安排與不同同事合作的小專案,觀察互動
✅ 每週進行一次 1:1,收集他的想法和卡關點
👉 這個時期不要急著定型,而是了解「這個人適合怎麼被引導」。
階段三:引導期(第1個月內)
目標:建立工作節奏與回饋習慣
✅ 明確定義目標與任務期待(要什麼結果、多久交)
✅ 建立「回饋機制」:做完就 review,而不是做完就結束
✅ 鼓勵他主動提問,而不是等錯了再救火
👉 成長來自「做→改→再做」,不是丟出去就等奇蹟。
階段四:獨立期(1.5~3個月)
目標:讓新人能獨立執行 70% 的工作任務
✅ 漸漸拉高任務難度、比重
✅ 鼓勵他主導一個 mini 專案,練習當責
✅ 開始討論未來方向與能力培養(中期發展)
👉 到這時,你會知道他是能長留的人,還是適合短期任務。
階段五:信任期(3個月後)
目標:把他當成正式戰力,進入團隊共識運作
✅ 開始交付更核心/關鍵任務
✅ 讓他參與團隊目標制定、內部優化建議
✅ 回頭盤點 onboarding 過程哪裡可以再優化
👉 新人變隊友,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很多主管說:「新人都太玻璃心」 但真相是,新人其實也很怕成為你不想要的人。 你怎麼引導、怎麼溝通,決定了他是閃退還是留下。你帶新人的風格是偏嚴、偏暖還是放養?
留言聊聊你最怕新人哪一種「出包」行為👇
也可以分享這篇給正在苦惱怎麼帶人的主管朋友, 讓我們都少一點帶人焦慮,多一點彼此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