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世界格格不入》鑽石只是碳結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意外之喜

最近,朋友分享一本書時說:「妳看,這書名,就是在講妳呀!看一下吧!」。「我與世界格格不入?」好吧,確實跟我很像,可是,亞斯?亞斯不就是不懂看人臉色、超白目而已,跟我沒半毛錢關係吧,不會是我啦,用增廣見聞的心態讀就好。

打臉總是這麼快!內容讀不到一半,心中的震撼使我不得不停下思考:這些,不就是在說我嗎?可為什麼,從來沒人發現?

諸多疑惑都在書中找到答案,人生就這麼奇妙,一時興起的換書遊戲,意外撥開深埋心底的烏雲。

二、關於作者

作者陳豐偉,一位有亞斯特質的精神科醫師,他的個人經驗,讓這本書的視角不再只是冷冰冰的臨床觀察者,而能用生活語言來描述「成人亞斯」。將專業知識與生活經驗結合,讓人讀起來有「原來如此」的頓悟。所謂「格格不入」背後,是一種不同的大腦神經運作方式。

三、原本的誤解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和許多人一樣,把亞斯想成一種「無法與人正常互動的怪異」AKA白目、不會看臉色、不喜歡和人交流的那位。

從未懷疑過自己是亞斯,因為我能在表面上與人正常互動。只要將自己內心封閉起來,專注在功能性的交流,就不會露出破綻。一直認為,既然我可以談公事、可以完成任務,就代表不是亞斯,只是EQ低而已。

看完書才了解,亞斯女性容易被忽略的原因:社會對亞斯女的研究與理解,遠不如亞斯男全面。尤其亞斯女性跟男性的表象差很多,亞斯女往往能夠模仿、掩飾,直到成年才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直在「勉強融入」。所以,到現在才發現自己其實是亞斯,就說得通了。

四、被擊中的瞬間

第一個重擊,是書裡一段描述:「亞斯人常常專注在事情本身,卻無法理解其中的情感脈絡。」

立刻想起自己的職場經歷。在工作場合,別人常說我「態度不好」,但我心裡想的是:「做事就做事,哪來這麼多感覺和情緒?不就是執行任務而已?」

我只是在就事論事,為什麼會被解讀成「不會做人」。讀到這裡,我忽然鬆了一口氣:原來問題不是我「沒心沒肺」,而是腦袋運作模式不同。這一刻,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感覺到「被理解了」。

書裡提到幾個特質,結合我的人生經驗舉例:

情感理解的斷層:過往看到長輩將逝時,會表現得非常冷漠,不是我不難過,而是認為我不是醫生,救不了你呀!幫不上忙的話,至少不要礙事,因此離得遠遠的,想著對方眼不見為淨嘛。但這在旁人眼中,你就是個混蛋!

平行相處很舒適:書裡提到,亞斯人覺得「各自在同一空間做自己的事」就算陪伴。完全同意!不能理解約會為什麼要一起做同一件事?真的這麼巧兩人都喜歡同一件事嗎?通常有一人是「被迫配合」吧?情侶在同一空間,各做各的,對我來說就算是陪伴。

規則與固執:認同的規則,堅守到底;不認同的,死不遵守。這種固執有時讓人頭痛,但也讓我在某些原則上絕不妥協。

幾乎不說謊:謊言就像卡喉嚨的魚刺,讓人不適。通常事件涉及他人利益或安全時才可能妥協說謊,這種堅持常讓人覺得「白目」。

五、閱讀後的情緒轉折

合上書那一刻,久久無法平復心中的震驚。怎麼可能?我?亞斯?

緊接而來的是一股前所未有的解脫感。「終於!找到答案了。」

這種感覺,就像背了幾十年的黑鍋,突然有人告訴你:嘿,這不是你的錯。

這些年來,被誤會的行為,不被理解的時刻,並不是因為我壞心或冷漠,而是腦神經運作不同

終於,說得通了,可以原諒自己了。

六、學會放過自己

起初,很想向厭誤我的人解釋產生誤會的原因,讓他們明白過往行為不是有意為之。但沉澱幾天後,想通了,也放下了。

別人沒有義務理解我,就像我無法完全理解別人一樣。理解不是強求來的。人生本來就不是所有人都要懂你。重要的是,自己終於懂了自己。

當我知道這一切的原因,我不再為過去的誤會自責,也不再期待所有人能接納。能做的,就是接受自己,並在有限的理解範圍裡過好生活。

七、結語

這本書提醒大家:

1.社會上許多所謂的「白目人」,或許背後有不同的神經特質。

2.成年後的亞斯覺醒,比童年診斷更複雜,但也更能帶來釋懷。

3.對外界而言,這是一種挑戰:我們能否停止用「怪人」的眼光,而是嘗試理解?

對我而言,這本書已經從知識讀物轉變成一面鏡子。讓我看清真正的自己,並能溫柔地對自己說:「我不是壞人,只是腦神經不同而已。」

當你遇到一個看起來冷淡、講話直白、「格格不入」的人時,會怎麼做?要不要先停一秒,想想:或許他只是另一種大腦的運作方式。而不是直接排斥?批評?

任何時候開始理解對方,都不算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本然覺釋
2會員
15內容數
遠離城市喧囂的凡人,終將尋到自然歸宿。在此與你分享一方半畝田中發生的日常日常瑣事。願你在忙碌中找到一方心靈的棲息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探索的過程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獲取經驗和選擇改變,去探索自我,不受到生活細節的束縛。 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人們會獲得力量和能力。隨著對自己的認識逐漸加深,自我認知在質和量上都會不斷提高,自我也能識別出扭曲的情形,明白哪些應激反應是不合理的,進而介入這些扭曲的過程,消除或至少減少
Thumbnail
探索的過程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獲取經驗和選擇改變,去探索自我,不受到生活細節的束縛。 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人們會獲得力量和能力。隨著對自己的認識逐漸加深,自我認知在質和量上都會不斷提高,自我也能識別出扭曲的情形,明白哪些應激反應是不合理的,進而介入這些扭曲的過程,消除或至少減少
Thumbnail
讀書心得 《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心理諮商專家精選最有感15個議題,克服拖延症、完美主義、自卑、過度擔憂的日常練習》 📝總結:認識自己,放過自己,自己會更輕鬆。
Thumbnail
讀書心得 《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心理諮商專家精選最有感15個議題,克服拖延症、完美主義、自卑、過度擔憂的日常練習》 📝總結:認識自己,放過自己,自己會更輕鬆。
Thumbnail
你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選擇怎麼述說它。⁣ 而你選擇述說的故事版本,又將回頭影響你此刻的人生。⁣ ​⁣ 最近看了「內在富裕」這本書,看完以後,對自己有更多地理解和認識。⁣⁣ 常看我文章的人就知道,我自從憂鬱症之後,就不停對人生要如何活得幸福,有很多地好奇和實踐。⁣⁣ ⁣⁣ ⁣ 「與其
Thumbnail
你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選擇怎麼述說它。⁣ 而你選擇述說的故事版本,又將回頭影響你此刻的人生。⁣ ​⁣ 最近看了「內在富裕」這本書,看完以後,對自己有更多地理解和認識。⁣⁣ 常看我文章的人就知道,我自從憂鬱症之後,就不停對人生要如何活得幸福,有很多地好奇和實踐。⁣⁣ ⁣⁣ ⁣ 「與其
Thumbnail
那時的我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崩塌。直到讀完《被討厭的勇氣》,我第一次看見了原來心理修復是可能的,也不是靠忍耐,而是選擇。這篇不是書評,是一段我開始療癒的故事。
Thumbnail
那時的我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崩塌。直到讀完《被討厭的勇氣》,我第一次看見了原來心理修復是可能的,也不是靠忍耐,而是選擇。這篇不是書評,是一段我開始療癒的故事。
Thumbnail
這本圖文書就是內向者、高敏人的成長之書,我們肯定都曾走過與作者雷同的歷程與掙扎,所以,此刻當你閱讀它的時候,會知道到自己並不是單獨一個人在經歷這些痛苦(我在這邊揮著手)。
Thumbnail
這本圖文書就是內向者、高敏人的成長之書,我們肯定都曾走過與作者雷同的歷程與掙扎,所以,此刻當你閱讀它的時候,會知道到自己並不是單獨一個人在經歷這些痛苦(我在這邊揮著手)。
Thumbnail
曾經我那麼的排斥自己的名字與身份,那些想不透的事情,突然就在一夕間看明白了什麼… 人生的路途真的沒有對錯,文明教會我們辨別是非
Thumbnail
曾經我那麼的排斥自己的名字與身份,那些想不透的事情,突然就在一夕間看明白了什麼… 人生的路途真的沒有對錯,文明教會我們辨別是非
Thumbnail
害怕表達情感?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從逃避到坦然面對,一步步學習尊重自身感受,並在人際互動中認識自己,最終理解愛需要空間的真諦。
Thumbnail
害怕表達情感?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從逃避到坦然面對,一步步學習尊重自身感受,並在人際互動中認識自己,最終理解愛需要空間的真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