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許久不見的朋友約在田徑場進行跑步、順便也聊聊生活近況甚麼的,此時手機裡的APP響起了提示「剛剛完成的一公里為四分四十秒」就在內心思考這個速度似乎代表狀況還不錯的時候,朋友說也太歡樂了吧(?) 畢竟是儀器嘛,難免會有剛開始不準確的時候,然而隨著時間的拉長、以及其他朋友的加入,發現這已經不是偶發的情況,而是真的完全錯很大。
運動場上要如何評估跟判斷自己是否有進步?通常會分成兩派,一派是數據路線、也就是現在越來越盛行的運動科學,講求的是透過儀器的監測跟回饋,去調整跟設計出適合的課表,並且在執行之後慢慢感受到運動表現的增長;但前提是、儀器測量出來的數據是沒有問題的,若是以距離來說、兩百公尺的長度有三個設備,分別測到的是190、200、210,那麼在時間跟速度的判斷上將會隨著距離的拉長有越來越明顯的差異。
另一派的則是體感路線,可以說是跟前一種非常不同,使用這樣的方式進行運動練習,本身對於身體的敏感程度跟掌握程度要非常的高、另外也要有很好的辨別能力去判斷究竟是精神好還是體力好?許多人應該都有過類似的經驗,明明就睡了很久但精神不好可是身體感覺輕盈,那麼這時候到底要不要去運動呢?強度應該要怎麼拿捏呢?然而體感路線的優勢是「做抉擇時不容易被侷限」人們因為看到數據而放心、也因為數據而受限。恢復跑步以來都是自己默默在練習著,難得跟朋友相約就發現了儀器測量的問題,在距離活動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需要重新調整個人計畫跟賽事目標,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一直進行錯誤的評估也將讓人陷入不對的選擇跟判斷啊。
在運動的路上,您是屬於哪一派呢?或者說怎麼評估跟安排自己的運動計畫?歡迎留言交流分享喔 ~~~
------------------------------------------------------- 我是vocus週一的官方主題專家布魯斯,歡迎追蹤、加入我的沙龍(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今年的運動目標希望能重回馬拉松賽場,運動心理不分年齡、不分職業、也不分是否有運動需求跟習慣的時刻出現在日常生活中。 💡 vocus 近期主題活動 「👻 鬼點子速速前,來 vocus 慶中元」 「螞蟻人的甜點地圖」 「烹飪」新分類登場|上菜囉!端出你的拿手料理 🍳 💡想成為官方主題專家?歡迎加入我們! * 【vocus 官方主題專家——野格團】
* 報名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