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完有川真由美的《練習好心情》,裡面談到 88 個能讓人際關係與工作更順遂的小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覺得她的文字很像「女版的松浦彌太郎」──不追求華美的詞藻,而是帶著沉穩和從容,讓人在閱讀時慢慢沉澱下來並深思。
在書中,我特別有共鳴的,有三個小習慣想跟大家分享。

作者: 有川真由美
譯者: 張智淵
出版社:遠流
1.越有自信的事, 越不要自我宣傳:
記得過往在上職訓課程時, 就遇到一位同學, 他的年紀大約60, 感覺生活也過滿不錯, 但很喜歡向他人說自己過往在公司有多成功, 以及曾待過那些不錯的公司(雖然有些我沒有聽過), 而且不僅只是輕描淡寫, 而是會長篇大論的說他的奮鬥以及成功史, 剛開始還不熟的時候, 還會興趣盎然地聽他訴說, 並對他有有欽佩的感覺, 但在後續的相處中, 還是會常常聽他說過往的事蹟,開始覺得膩了, 後來知道因為他被先前的公司辭退了, 所以才來這邊上課, 而上課的過程中, 感覺他又不事很積極, 很多上課內容都跟不上, 感覺不太認真, 讓人覺得只是來混日子的,便開始對他的自我吹噓及喜歡攀親帶故的敘事方式感到厭煩了, 一些同行的同學知道後, 後續也就不那麼搭理他了, 反觀, 有些上課的同學, 上課時低調認真, 也樂於協助他人, 有機會聊天後, 往往才發現他們有著豐富的工作歷練, 以及良好的專業技能, 但他不會一直跟你說他過往有多厲害, 而是在言談的過程中, 你便可感知他的不凡, 這件事給我上了一堂深刻的課程, 真正優秀的人是不會大聲嚷嚷說自己哪裡好棒棒的, 而是散發著一股, 花若盛開, 蝴蝶自來的處事方式, 但也讓人在相處時如沐春風.
因次有時會想像自己如60歲時,會希望自己給別人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如果因為面子關係, 一直向別人訴說自己過往的豐功偉業(不論認識多久), 而且不知節制, 那這樣的形象, 應該會讓別人不忍卒睹吧!
2. 先做再說,才會找到真正的方向
我們常常會陷在「想很多」的迴圈裡,覺得要先把一切想清楚,才開始行動。但書裡提醒我們:與其想,不如先做。
就像學習一門新技能,不可能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而是要在做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即使遇到挫折,那也不是浪費,而是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向。
這一點也呼應了我在生活裡的體會──優秀的人不會花時間證明自己,而是把心思放在實踐與累積。
3. 丟掉雜物,就是丟掉不必要的煩惱
這本書還教了一個很簡單卻實用的小習慣:看到不再需要的東西時,三秒內決定丟掉它。
乍聽之下很小,但實際做過才知道,這不只是「清理東西」,更是一種「清理情緒」。當我們把不需要的東西放下,心情會變得輕盈;當生活環境變得清爽,人也會比較自在。
幸福其實不需要多大,有時候只是來自「把不必要的東西移開,騰出一點呼吸的空間」。
結語
《練習好心情》不是一本大道理的書,而是提醒我們生活中可以隨手做到的小習慣。真正的自信、敢於行動、懂得清理,這些小小的改變,會慢慢堆疊成一種安定感。
就像我特別喜歡書裡傳達的一種氛圍:幸福不是別人給的,而是我們每天自己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