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
腦中有無數個想法,每天都覺得「這個我可以試試看」、「這件事好像很值得做」;但時間一天天過去,那些想法,最後都變成了「下次再說」、「等我準備好」、「有空再研究」。
我們以為自己沒行動,是因為不夠優秀、不夠準備好,甚至是不夠有天分。
但事實是,我們只是卡在了「想太多」的第一關。
💭 一個MKT新人小故事:從想法到行動的距離
公司行銷部新來了一位菜鳥,同事們都說他點子很多、也很積極。某天主管問:「你上次提到的社群企劃,什麼時候要開始執行?」他愣了一下,說:「我還在想怎麼開始比較好,還有需要再確認一下流程和素材...」
這樣的對話持續了一兩週,提案卻始終沒有落地。後來主管開玩笑地說:「你的想法,都是只存在於腦海中的『靈感股市』,沒有轉化成真正的行動。」
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殘忍,反而非常中肯。因為——
想法若無法產生行動,就只是一種幻想。
🎯 改變的起點:一個簡單但強大的心理公式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模式,都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解釋:
想法 ➝ 感覺 ➝ 行動 ➝ 結果
1️⃣ 想法會影響感覺
當你想到:「我要開始經營個人品牌」、「我想申請那份夢寐以求的工作」、「我想創業」……這些想法會引發各種感覺——興奮、焦慮、期待、恐懼。
2️⃣ 感覺會驅動或阻止行動
如果你心情積極,就會願意跨出第一步;如果你充滿擔心,那你就會拖延、猶豫,甚至選擇什麼都不做。
3️⃣ 行動才會創造結果
沒有人因為「想過」某件事就成功了,只有真正去做、去嘗試、去失敗、去調整的人,才能拿到改變的入場券。
🔄 怎麼從「想太多」轉為「有行動」?
我們不能一直指望情緒自然轉好、靈感自然來襲,而是要透過以下三個方法,把這個公式反轉回來。
1. 微行動破除停滯:別再等「萬事俱備」,改成「先做一點點」。
📌 寫第一段文案
📌 列出3個可能的提案主題
📌 問一位朋友怎麼開始他的自媒體
這些小動作會讓你產生新的「感覺」,進而提升「我做得到」的信心,讓下一步變得更輕鬆。
2. 輸出,讓想法具體化
很多人卡住,是因為腦中混亂,無法判斷該做什麼。此時最好的方法不是「再想一下」,而是「寫下來」。把你現在想做的事,寫成一張行動清單、或用心智圖、或用 Notion 整理成一個流程圖。
一旦「想法具體化」,就容易看見下一步在哪。
3. 記住:沒有開始,就沒有優化的機會
你今天多想一個小時,不會讓計畫變完美,但你願意多行動一步,會多累積一次真實的經驗。
成功從來不是「想對了」就能得來,而是「做過很多次」,並且願意在過程中不斷修正、再出發。
🧠 最後提醒你:別被「感覺」綁架,選擇行動才是掌握未來的關鍵
當你說「我現在沒動力」、「我感覺自己做不到」時,請你記住:
感覺不是事實,它只是過去的記憶和焦慮在你腦中製造出來的情緒雜音。
你可以選擇聽它、也可以選擇先做點什麼,讓它的聲音變小。
當你覺得自己卡住了,不是因為你沒能力,而是你還沒開始。
🌱 想法 ➝ 感覺 ➝ 行動 ➝ 結果
✔️ 想得多,不如做一點。
✔️ 做了才知道能不能行。
✔️ 動了,才會有可能改變人生。
就從現在,從你看到這篇文章的這一刻,開始那個你想做的「第一步」吧!
#行動才能改變
#不要只想不做
#從小步開始
#個人成長 #自我啟動 #行動力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