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需要面對的挫折,可能比你想得還多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家長需要面對的挫折,可能比你想得還多〉2025-07-30

 

  在營隊裡,有時候我們會接觸到一些能力與其同齡小孩較有落差的孩子。譬如已經國小四年級,但在許多事情的理解與表達上,可能仍與國小低年級孩子的狀態相近。

 

  雖然說每個人的發展有快有慢,本就無需放在同一個天平上比較,我所處的營隊或課程也因為師生比較好、意識也較充足,相對能夠因應孩子中有需要多關注的狀況。

 

  但可以想像,在那種單一老師需要一直面對二十個學生的校園環境中,這種必要的個別化應對更難落實,這些孩子就很容易在各種情況下「脫隊」,甚至遭遇霸凌、排擠。

 

  在三天或四天的營隊中,我們能夠創造一些對所有孩子相對舒服友善的環境,也有辦法對需求較高的孩子提供更多支持,讓她在玩得盡興的同時,也能有收穫地參與在團隊裡。

 

  但這些經驗也讓我開始思考,如果我自己家中的孩子處於這樣的狀況,那就不只是不到一週的營隊、不只是每週見幾個小時的課程,而是反過來--除了有老師們存在的時間外都要全神貫注,而且需要處理的,是整個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長的困難與挫折

   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育者,我們本來就應當要有更多的耐心,本就該不論結果地接納孩子。然而,作為一個人,我們不可能完全不對「難以有效溝通」這件事情產生挫折,仍需要有正向回饋的存在,整個教育與陪伴的循環才能更順暢地運轉。

 

  在幾天的營隊中,教育者有可能不被這樣的挫折擊潰,並且能夠在營隊之後有足夠的時間重新補充需要的情感能量。但對一個需要更長時間陪伴孩子的家長而言,無論他如何在知識上明白,終究有些時候,會無法完全負擔住孩子的狀況與自己情緒。

 

  而且,不同於能夠親眼看見孩子之間互動的教育者。家長很多時候沒辦法直接看到孩子在學校或其他環境中與他人的互動狀況。這讓必要的介入變得更加艱難,也會產生更多的挫折與無助感。

 

  這時,如果社會環境無法提供足夠支持,甚至展現出對孩子的不友善,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將變得更加地孤立無援。

  

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整個村

   「It takes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是我近期又一次在書中讀到的諺語。雖然現代都市鄰里間的關係沒有過往密切,但要讓一個孩子健康快樂長大,社會環境的支持依然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教養、陪伴高需求孩子的家長所面臨的挑戰比未經歷過的人想像中的狀況要艱難得多,有時候,外人看到的「不規矩」、「闖禍」,其實已經是孩子與家長經過充分努力之後才達到的成果。

 

  又或者這一次看起來不夠好的陪伴,是家長照顧孩子多年以來、無數個三百六十五天中,少數幾次因為過於疲倦所造成的失常。要家長在那麼長的時間裡,隨時保持最佳狀態是不可能的。但陪伴一個小孩--尤其是高需求或發展較緩的孩子--平安長大,已經是不可思議的「夠好」成就了。

 

  至於其他的,仍須勞煩社會中的每個人,作為「一整個村子」的一員,對孩子與家長提供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支持與協助了。



延伸閱讀:
〈歡迎來到荷蘭/歡迎荷蘭的來到〉
〈一人一機的餐桌:現代家庭是否還能找回高品質陪伴?〉
〈手機育兒的危害與忙碌家長的困境〉
〈與孩子成為朋友之後,親師關係就從「朋友的朋友」開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17會員
1.0K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9
  要真正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認識到:失去家園的人不只是一些新聞畫面與數據,而是活生生的人、與你相關的人。當這個人是與你相關的人時,你對這些敘事的理解就不會僅限於「科學知識」,而能夠開始從具實踐關懷的角度進行思考。
2025/07/29
  要真正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認識到:失去家園的人不只是一些新聞畫面與數據,而是活生生的人、與你相關的人。當這個人是與你相關的人時,你對這些敘事的理解就不會僅限於「科學知識」,而能夠開始從具實踐關懷的角度進行思考。
2025/07/23
  對這些被惡作劇的孩童來說,首先,他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看到的只有父母的逃離和將他困住、聽到的只有詭異可怕的音效。在安全感尚未完全建立起來的時候遭遇這種事,也許有些人有辦法忘掉,但也會在一些人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以及對這些成年人,從生理到心理的不信任。
2025/07/23
  對這些被惡作劇的孩童來說,首先,他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看到的只有父母的逃離和將他困住、聽到的只有詭異可怕的音效。在安全感尚未完全建立起來的時候遭遇這種事,也許有些人有辦法忘掉,但也會在一些人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以及對這些成年人,從生理到心理的不信任。
2025/07/19
  這段談話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其中一部分也多虧了已經在幾天中與我相互熟悉孩子本身。在電話聯絡之前,家長就已經在訊息中表達了孩子給她的良好回饋讓她感到驚喜,對我們活動的肯定。在電話過程中,她也多次笑著提到孩子在電話旁邊偷聽,一直對她使眼色想要跟我說話的事情。
2025/07/19
  這段談話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其中一部分也多虧了已經在幾天中與我相互熟悉孩子本身。在電話聯絡之前,家長就已經在訊息中表達了孩子給她的良好回饋讓她感到驚喜,對我們活動的肯定。在電話過程中,她也多次笑著提到孩子在電話旁邊偷聽,一直對她使眼色想要跟我說話的事情。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早上參加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家長聯誼會 看見孩子的優點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成長課程> 感謝社工們用心安排 🙏 感謝老師用心的分享 ❣️ 過程也有收到老師準備的講義和小卡 💌 而在彼此交流的時候也有慢慢收穫 可以感受到每位家長 都是很盡心盡力的維持親子關係 包含在
Thumbnail
早上參加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家長聯誼會 看見孩子的優點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成長課程> 感謝社工們用心安排 🙏 感謝老師用心的分享 ❣️ 過程也有收到老師準備的講義和小卡 💌 而在彼此交流的時候也有慢慢收穫 可以感受到每位家長 都是很盡心盡力的維持親子關係 包含在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成年人對孩子的犧牲行為可能只會加強孩子的自我中心觀點。成年人應該展現真實的情感和溝通需求,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觀點和感受。不需要做萬能的父母,適時表現脆弱對雙方都有好處。
Thumbnail
成年人對孩子的犧牲行為可能只會加強孩子的自我中心觀點。成年人應該展現真實的情感和溝通需求,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觀點和感受。不需要做萬能的父母,適時表現脆弱對雙方都有好處。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