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你一點一點失控的夜晚,其實藏著你最深的疲憊
深夜十二點,你躺在沙發上,明明身體疲倦,卻怎麼樣也不想睡。
你滑開手機,不是因為某支影片特別吸引人,而是關掉螢幕的那一瞬間,
你會真正感受到——你又是一個人。
你打開外送,點了甜點或炸物,不是嘴巴餓了,而是心裡太久沒有被滿足。
你對自己說:「就放縱這一次吧」,但這已經是這個月的第四次。
你只是累了,從太多不能說出口的空虛中,尋找一個「有感」的瞬間。

慾望之所以強烈,是因為你感受不到自己
慾望不是原罪,它只是人的一種自然尋求。
但當它變成了唯一能讓你暫時逃開生活的人事物時,它就不再是需求,而是依賴。
滑手機不是問題,但你已經停不下來。
追劇不是錯,但你已經開始用它來對抗沉默。
吃東西不是罪過,但你已經分不清是想吃,還是想安慰。
大腦其實是很誠實的。它不會主動選擇傷害自己,而是當你感受不到「存在的價值」,它就會自動去尋找一個能讓你馬上感覺到還活著的刺激。
問題不在於你想放縱,而在於你每天活得太壓抑、太乏味、太沒有選擇。
與其努力控制慾望,不如練習理解它的源頭
許多自律書籍都告訴你:要早睡、不要拖延、戒掉壞習慣。
但它們很少告訴你——控制慾望失敗,往往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內心有洞。
當你心裡有個洞,任何事情都填不滿。
因為那不是飢餓,是情緒的失聯。
你吃的是甜點,但你想要的是溫柔;你滑的是社群,但你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安心靠近的人。
所以,請先不要急著改掉習慣。
請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現在,究竟在逃避什麼?
是孤單?是不被肯定?是覺得人生很空?還是,那些努力都沒人看見的失望?
你看懂了,才有可能改變。
真正的自律,不是壓抑慾望,而是選擇更長遠的滿足
你不需要完美生活,你需要的是能夠感覺到活著的自己。
自律並不是叫你什麼都不能做,而是讓你不需要靠這些東西,才能感覺好一點。
當你真正安住在自己心裡時,你就會自然放下一些過度的需求。
不是你逼自己,而是你真的不再那麼需要了。
你開始懂得延遲享樂,是因為你相信未來的自己值得更好的;
你開始願意早睡,是因為你知道明天的自己會因此感謝你;
你開始有能力「選擇不做」,是因為你不再害怕那一點點的寂靜與空白。
那不是壓抑,而是自由。
當你擁有選擇權,慾望自然會安靜下來
慾望的聲音會一直存在,它從來不需要你討厭它。
它要的,只是你能不能聽懂它說:「我其實不是想要更多東西,而是想要你回來。」
你不需要一天之內變得清醒,你只要每天多聽自己一點點。
你可以這樣練習:
- 下次想滑手機前,先閉眼三十秒,問問:「我現在需要的是什麼?」
- 想吃東西前,先喝杯水,摸摸胸口,問:「我是真的餓?還是心悶?」
- 每天睡前,寫下今天讓你心動的三件小事,提醒自己:快樂不是靠刺激來堆疊,而是靠「有感」活著。
你的生活,不必激烈反轉,也能逐漸回溫。
📝 重點整理|你可以這樣慢慢找回選擇權
- 你不是沒自制力,而是你的內在太久沒有被照顧。
當生活缺乏感覺,慾望就會替你尋找一點「有感」的東西。 - 慾望不是壞東西,它只是提醒你:有個地方還空著。
你真正需要的,從來都不是更多刺激,而是更多理解與連結。 - 真正的自律,不是強迫自己什麼都不做,而是知道:我有別的選擇可以讓我感覺更好。
- 控制慾望的開始,不是壓抑,而是問自己:「我現在,真的需要什麼?」
- 練習不再急著填滿空虛,而是有能力陪自己待在空白裡。
這樣的你,不是變得更強,而是開始變得自由。。
💌 你不是想放縱,你只是想被理解
你不是沒有意志力,你只是太久沒有人問你:「你最近,真的還好嗎?」
每一個低級慾望的背後,其實都是一種需要被看見的渴望。
別再逼自己成為沒有情緒的人,也別用放縱來懲罰沒被照顧的自己。
願你從今天起,開始一種新的選擇方式:
不是戒掉慾望,而是用更深的溫柔,看見那些你真的想要的東西。
那個東西的名字,叫做:你自己。
歡迎加入我的Discord,有專屬的樹洞空間可以私訊找我聊聊,記得先領取身份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