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說)心之語 第三十三次心理諮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0 分鐘

註:此諮商創作小說人物、內容、事件皆為完全虛構,是以個案角度為出發點的小說。

曉琪鼓起勇氣聯繫了表姊小慈,塵封已久的真相,如同引信被點燃,在曉琪心中炸開。

曉琪先溫柔地詢問小慈是否願意談及此事,體貼地表示若感到不適,可以隨時停止。小慈表姊卻意外地表示願意傾訴,長久以來,這件事如同巨石般壓在心頭,曉琪的關懷讓她感到一絲慰藉。

原來,當年小慈表姊所遇到的心理師,在諮商過程中,竟不慎提及表姊的經歷與某部作品的人物極為相似,可是該作品的主角在故事內輕生了,作者也在發表作品後不久便選擇了結束生命!心理師竟沒發現小慈表姊表情不對還繼續談論著關於輕生的內容。心理師在諮商中不當觸及自殺議題,這番缺乏專業判斷的言論,宛如利刃,狠狠刺傷了表姊原本就脆弱的心靈,使她一度萌生輕生念頭。

得知此事後,表姊的家人心痛萬分,他們竭盡所能地蒐集資料,將表姊的敘述整理成申訴書,以平信寄至該諮商心理師所屬的地方公會,希望能為表姊討回公道。然而,由於缺乏實質證據,申訴最終以「不成案」告終。

儘管仍可向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再次提出申訴,但該單位規定必須以雙掛號寄送,且網站上並未明確標示收件人姓名,這讓小慈表姊感到困惑與茫然。更何況,雙掛號郵件必須親自前往郵局辦理,而小慈表姊與家人們的上班時間又與郵局的營業時間相互衝突,實在難以抽身前往。至於親自送件至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其上班時間亦與一般上班族完全重疊,且週六、週日皆不營業,讓申訴之路更加艱辛。

raw-image
raw-image


考量到地方公會已宣告「不成案」,若向衛生局或衛福部申訴,恐怕也難有進展。

小慈表姊與家人們深知,僅憑諮商過程中的口語對話,難以提出確鑿的證據。更重要的是,再次申訴的失敗,很可能使小慈表姊的憂鬱症更加惡化。在多重考量下,他們最終選擇放棄申訴,將這份委屈深埋心底。這段不為人知的過往,如同無形的枷鎖,緊緊束縛著表姊,也讓曉琪感到無比的沉重與憤怒。

曉琪的心如一團亂麻,無法平靜。她決定不再坐以待斃,必須為小慈表姊討回公道。回想小慈表姊的傾訴,曉琪的胸口燃起一股義憤,這不僅是為了表姊,更是為了大眾,如果不正視這些不公,許多人的療癒之路將充滿陰影難以申訴舉證。她深呼吸,試圖梳理思緒,決定先從蒐集更多證據開始,目標直指衛福部和地方衛生局。然而,她很清楚,單憑口述和模糊回憶,申訴之路將如泥沼般艱難。

她拿起手機,猶豫片刻後,撥通了男友小默的電話。小默是她最信任的依靠,一個理性而支持的伴侶。電話接通後,曉琪的聲音微微顫抖,她說:「小默,我需要你的意見。我昨晚和表姊聊了,她的故事讓我好生氣。我想幫她申訴到衛福部和衛生局,但證據不夠。你覺得呢?」

小默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溫和而慎重:「曉琪,先別急,深呼吸。申訴是好的,但你說的對,證據是關鍵。光靠口述撰寫而成的文字,公部門可能不會受理。」他停頓了一下,腦海中閃過一些想法,「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施壓,讓那家諮商所自己露出馬腳?」

曉琪的眼睛亮起,她說:「我正在想,網路上不是有很多評論平臺嗎?像Google評論,如果我們在那裡留下一星評論,附上證據,說不定會讓他們感受到壓力。諮商所最在意的是專業形象和倫理,一旦有一星評論,他們可能會主動聯繫來澄清,甚至提供更多資訊。這不就是取得證據的好機會?」

小默沉思片刻,點頭道:「有道理。心理諮商行業本就講究保密和倫理,如果評論中提到具體事件,他們為了維護聲譽,說不定會回應或溝通。這樣一來,我們就能記錄下他們的說法,作為後續申訴的證據。但要小心,別讓自己暴露太多。」

曉琪感覺到一股勇氣在心中湧現,她說:「我會小心的。謝謝你,小默,你的建議讓我更有方向。」

結束通話後,她馬上聯繫小慈表姊,透過LINE傳訊息,溫柔地詢問:「小慈表姊,我在想,我們可以試試用Google評論施壓,說不定能逼他們回應。妳覺得呢?如果不舒服,我們可以不做。」

小慈的回覆很快,她說:「曉琪,謝謝你願意幫我。這件事我藏了太久,現在有人支持,我覺得可行。我們試試看吧。」她的話語中帶著解脫的輕鬆,曉琪能感受到表姊的信任,這讓她更堅定決心。

小慈隨即傳來幾張檔案:一張諮商所的收據,她已用工具打上馬賽克,模糊了個人資訊;一份諮商同意書的影本,同樣打了碼,只留下諮商所相關資訊;以及一張書籍的照片,封面清晰,標註了那本曾被心理師提及、與自殺相關的作品。

深吸一口氣後,曉琪打開Google地圖,找到那家諮商所的頁面。她的手指在鍵盤上懸停,內心掙扎著。這是挑戰權威的第一步,萬一失敗,會不會帶來更多麻煩?但想到小慈的痛苦,她下定決心,開始撰寫評論。

評論的文字在她眼前成形,她寫道:
「我永遠不會忘記之前我姊在心理諮商所發生的事。我姊在面對嚴重情緒問題時,找了他們的心理師求助,誰知這個所謂的督導級別諮商心理師,居然在諮商過程中不小心提到她的人生經歷跟一部著名作品中的人物極為相似。更誇張的是,心理師還大剌剌地說除了故事內的人物最後自殺了,那個作品的作者在發表後沒多久也自殺了!這種毫無專業判斷的話簡直像一把刀子,狠狠插進了姊姊脆弱的心裡,讓她一度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這種行為不是疏忽,而是嚴重的專業失誤!心理師怎麼能隨便觸及自殺議題,尤其當患者本來就已經很脆弱?後來去求醫,醫生說這種不當的引導可能會加劇患者的症狀,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危機。這家諮商所有沒有任何安全把關嗎?他們的心理師是怎麼通過訓練的?還是督導階級!

如果不是及時發現,後果不堪設想。我絕對不推薦任何人和這家諮商所。他們的服務不僅不專業,還可能對個案產生傷害。別讓你的家人也受害,盡量避開這種沒有道德底線的諮商所、心理師。心理健康機構本該是安全的港灣,結果卻變成了一場災難二度傷害的地方。」

她附上了那些圖片:收據、打碼的同意書,以及書籍照片,證明這不是空穴來風。提交評論後,曉琪的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解脫、害怕、期待。

她知道,這不過是開始,評論的影響力可能會如漣漪般擴散,引發連鎖反應!諮商所又會如何回應?這些疑問如陰影般籠罩在她心頭,卻也點燃了希望的火苗。

過了幾小時後,諮商所回應了,曉琪馬上截圖存證。

諮商所的回應如下:
「您好,心理師提及此書並非不專業而是察覺異樣,是為了想了解陳小姐感受,以及實際狀況,純粹是為了陳小姐好,卻沒想到造成誤解。

據我們所知,陳小姐來諮商前就有重度憂鬱症也有輕生念頭的問題,此狀況非本諮商所及心理師的問題,很遺憾我們未能幫助她的心理康復。願陳小姐能早日身心恢復健康。」

隔了幾天,晚上大家都有空,約好在小默的飲品店做討論。

曉琪與小慈表姊抵達小默的飲品店,小默熱情地迎接兩人,將她們帶到店內一個隱私的角落,點上柔和的燈光,送上熱騰騰的飲品,讓大家先舒緩情緒,然後自己也坐了下來。

小默開口,語氣嚴肅而專業:「這個回應實在太過分了。先說公開個案診斷:他們直接點出『陳小姐來諮商前就有重度憂鬱症也有輕生念頭的問題』,這是你表姊的醫療與心理健康狀況,屬於高度敏感的個人資訊,絕對不應在未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向公眾公開。這已經嚴重違反了保密原則。」

曉琪點頭,接著說:「對,我自己也歷經八個月的諮商,深知專業該怎麼運作。他們的回應完全在推卸責任。說表姊原有的疾病是『非本諮商所及心理師的問題』,這太荒謬了!專業心理師在接案時,就該評估個案的風險,尤其面對重度憂鬱症和輕生念頭時,更不能隨便提及自殺相關的主題。他們稱這是『誤解』,但這明明是專業判斷的失誤。」

小默繼續分析:「還有,他們辯解說提及那本書是『察覺異樣』為了『瞭解感受』,這根本說不通。面對有自殺風險的個案,專業處理方式應該是直接而謹慎地詢問,建立安全感,而不是用隱喻或不當聯想來引導。這顯示他們不僅沒意識到錯誤,還在試圖合理化這種危險行為。」

小慈雖然眼睛泛紅,顯露出傷痛,但她還是堅強地說:「小琪的評論中根本沒提到我的姓氏或疾病名稱。是他們為了推卸責任,主動公開了我的資訊。這明確違反了《心理師法》和專業倫理守則中的保密義務。現在,我們有足夠證據,可以提交到衛福部和地方衛生局了。」

三人沉默片刻,飲品店的背景音樂輕輕響起,帶來一絲安慰。曉琪握緊小慈的手,內心充滿決心,知道這是轉折點,他們決定好好思考怎麼寫申訴書,先回家好好休息準備資料後天再來擬稿。

早上,曉琪站在鏡子前,仔細端詳著自己的模樣。陽光從窗簾的縫隙中漏進來,灑在她肩頭,卻無法完全驅散她心底的陰影。她知道,今天是關鍵的一天,下午是自己的諮商,晚上則是陪小慈寫申訴給衛福部跟地方衛生局的資料。這兩件事如同一條緊繃的繩索,將她綁在現實與責任之間。她深吸一口氣,決定從外在開始調整自己,讓精神面貌跟上內心的決心。

她從衣櫥裡挑出一件淺藍色的連衣裙,這是她最喜歡的顏色,象徵著天空的廣闊和海洋的深邃。她想,這能讓她看起來更有活力,不再是那個總是蜷縮在陰暗角落的自己。曉琪慢慢穿上裙子,感覺布料輕柔地貼合肌膚,像一層保護膜,隔絕外界的混亂。她拿起梳子,梳理著頭髮,每一下動作都像是對自己許下的承諾「我要變得堅強,我要成為表姊的依靠。」

在鏡中,她看見自己的眼睛,裡頭還殘留著昨晚的疲憊,但她用力眨了眨眼,試圖注入光彩。化妝臺上的唇膏吸引了她的目光,她拿起它,輕輕塗抹在唇上,顏色是溫暖的桃紅,像一抹曙光。她想,這樣看起來會更自信,當她面對心怡諮商師時,不再只是個需要幫助的個案,而是個主動掌控人生的人。內心深處,一股複雜的情緒翻湧:一方面是對小慈的擔憂,害怕回診會揭開更多傷口;另一方面,是對自己療癒進程的期待,這八個月的努力終於要化作行動。

曉琪拿起包包,檢查裡頭的東西:記事本、筆、手機,還有小慈傳給她的那些證據檔案。她想像著下午的諮商,心怡諮商師那溫暖的眼神會如何回應她的更新。她會說什麼?也許會讚賞她的勇氣,也許會提醒她別太衝動。但無論如何,曉琪決定,這次她要主動分享計劃,證明自己不再是被動的。

raw-image

下午,曉琪步入諮商室時,那熟悉的木質香氣和柔和的燈光如同一雙溫暖的手,輕輕包裹住她顫抖的靈魂。她坐在那張舒適的沙發上,調整姿勢,讓自己直視心怡諮商師。

窗外,陽光斜斜灑入,投射出一道金色的光暈,在地板上拉出一條隱喻曉琪內心掙扎的長影。她深吸一口氣,決定不拖泥帶水,直接切入主題,這是她第一次主動掌控會談的節奏。

曉琪開口了,聲音雖有些顫抖,卻帶著一股新生的決心:「心怡諮商師,我這幾天發生了很多事,我想從頭說起。您知道的,我一直為自己和家人的問題苦惱,但最近,我決定要幫我表姊小慈申訴到底。」

她停頓了一下,眼睛微微閃爍,像是在回顧那些混亂的片段,「一切從我發現表姊的經歷開始。那個諮商所的心理師,不僅沒有幫助她,反而用那些自殺相關的言論加劇了她的病情。我和小默討論過,也在Google上留了評論,結果他們回應得那麼草率,還公開了表姊的個人資訊。這讓我氣憤極了,所以我決定要陪表姊申訴到底。」

她說著說著,手指不由自主地緊握沙發邊緣,掌心滲出細汗。曉琪的腦海裡閃過那些畫面,小慈那雙充滿淚水的眼睛,小默的分析語調。這些話語從她唇間湧出,像一股洶湧的河流,沖刷著她長久以來的無力感。她抬起頭,直視心怡,期待著那熟悉的共鳴。

心怡諮商師沒有馬上回應,她只是靜靜地傾聽,雙眼如深潭般安靜,捕捉著曉琪每一個細微的語調和表情。她的眉頭微微蹙起,不是因為不滿,而是專業的專注,像一位工匠在檢視一塊珍貴的玉石。她微微點頭,鼓勵曉琪繼續,左手輕輕握著筆,右手放在膝蓋上,姿勢保持著那種不侵略性的開放感。

內心,她快速分析著曉琪的敘述,這是轉變的徵兆,從被動的受害者到主動的行動者,這背後蘊藏著潛在的成長,也隱含風險。她注意到曉琪的呼吸變得急促,肩膀略微前傾,這是防禦與勇氣的混合體。

當曉琪暫停時,王心怡諮商師才緩緩開口,聲音溫柔卻帶著專業:「我聽得見你的決心,曉琪。這過程聽起來充滿挑戰,但也反映了妳內在的變化。妳能詳細描述一下,你在這決定中,感受到什麼樣的想法?還有,你覺得這會如何影響你和表姊的關係?」她的眼神充滿共情,像一縷陽光。

曉琪的眼睛閃爍著一絲火光,她往前傾身,雙手緊握在膝蓋上,彷彿要把那股湧上的情感壓制住。她深吸一口氣,語氣中帶著一股新生的自信,卻隱隱透露出內心的不確定:「我自己的想法是,我已經透過諮商成長了,我想讓爸媽看到我不是他們眼中那個脆弱的曉琪!他們質疑心理諮商是因為小慈表姊受到劣質諮商所及心理師的不當對待。如今我已經透過諮商的力量成長了,我可以幫助小慈表姊申訴,去證明不是心理諮商不好,只是小慈表姊遇到很不好的諮商所跟心理師。」

她的話語如一股激流,沖刷著房間的靜謐,她想像著父母那張充滿懷疑的臉,感覺到一股叛逆的快感,卻也伴隨著一絲恐懼萬一他們反對呢?但她強迫自己繼續說下去,聲音漸漸穩定,像在築起一道無形的城牆。

她沒有停頓,順勢接著說:「同時也幫助小慈表姊從這段創傷中走出來,申訴成功也能避免讓更多個案之後成為受害者,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曉琪的眼神變得柔和,她回想小慈那雙淚眼婆娑的臉龐,心臟微微抽動。這個行動在她看來,不僅是正義的伸張,更是她人生中的轉折點。

她感覺到一股暖流從胸口升起,這是責任感與成就感的混合體,她想,透過這件事,她不僅能改變表姊的命運,還能證明自己的價值,不再是家裡那個「問題孩子」。

然後,她試圖讓語氣顯得輕鬆,卻無法完全掩飾嘴角的苦澀笑意:「我跟小慈表姊的關係嗎?其實我們關係普通,不過這次的事件讓我們的感情變成非常好跟深厚了。以前我們只是偶爾聯繫,現在卻像親姊妹一樣互相支持。我想,這也是成長的一部分吧。」

說完,她微微鬆開拳頭,掌心留下一道淡淡的汗跡,等待心怡諮商師的回應。內心深處,一陣不安的漣漪擴散開來,她擔心心怡會認為她太衝動,卻也渴望那份專業的肯定。

王心怡諮商師靜靜地聽著,沒有插嘴,她的目光如一池秋水,波瀾不驚卻深不見底。她微微點頭,示意自己完全接收了曉琪的話,然後才緩緩開口,聲音溫柔如春風拂面,卻帶著專業的深度,讓人感覺到她不是在簡單地附和,而是在引導曉琪挖掘更深層的自我。「曉琪,我聽見妳內心的力量,那種從脆弱中站起來的勇氣,真的很令人佩服。」

她說著,微微傾身向前,眼神充滿共情,像一雙無形的臂膀擁抱著曉琪的靈魂。「妳提到想讓父母看到妳的改變,這是很好的動機,但我們也要小心,這背後可能藏著一些複雜的情感。父母的質疑往往來自他們自己的恐懼害怕失去妳,或者不瞭解諮商的價值。當妳決定申訴時,不僅是在挑戰那個劣質的諮商所,也是在挑戰家庭的既有模式。比喻來說,這就像一場內心的革命,妳正試圖推翻舊有的自己,但革命總伴隨著混亂,妳準備好面對可能的反彈了嗎?」

王心怡諮商師停頓了一下,讓話語在空氣中沉澱,她注意到曉琪的呼吸變得稍稍急促,於是放緩語速,繼續說:「至於幫助小慈表姊走出創傷,這點我完全支持。申訴不只是一場戰鬥,更是療癒的過程,它能讓受害者重新奪回控制權,避免更多人受傷。但記住,療癒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一朵花從泥土中破土而出,需要時間和養分。你在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很可能會帶來成就感,但也可能讓你背負額外的壓力。問問自己:當妳說『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時,是不是也在為自己尋找認同?這是健康的動機,還是出於證明給別人看的需要?」

她轉向關係的部分,語氣更柔和,像是輕輕觸碰一處傷口。「關於你和小慈表姊的關係,從普通到深厚,這是件美好的轉變。關係的深化往往在危機中發生,就像一場暴雨後的彩虹,能帶來更緊密的連結。但別忘記,這樣的親密也可能帶來依賴,萬一申訴不順,妳們倆的關係會如何變化?這是值得探索的,因為健康的關係應該是互相支持,而非一方成為對方的救贖。或許,妳可以試著在接下來的互動中,分享自己的感受,而非只專注於幫助她。」

王心怡諮商師的話語如一條細流,緩緩流入曉琪的心湖,攪動著底層的沉積。她微微一笑,眼神中帶著鼓勵,「妳已經走了很遠,曉琪,我相信妳有能力面對這一切。但如果感覺到壓力,記得我們這裡是安全的空間,可以一起找出平衡。」

曉琪低聲呢喃,自言自語,聲音細微得彷彿怕被自己聽見:「試圖推翻舊有的自己,但革命總伴隨著混亂,我準備好面對可能的反彈了嗎?」

她的眼神飄向窗外,那片陽光照亮的葉子在風中輕顫,她感覺到內心的一陣抽搐,像一根弦被撥動,發出不確定的音符。這個問題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她深埋的疑慮,她的手指不由自主地揉捏著裙擺,掌心潮濕。

經過幾秒鐘的沉默,她抬起頭,眼神中混雜著堅定與脆弱,直視心怡諮商師。「說實話,我知道會伴隨混亂跟反彈,我也不知道我準備好了沒,我只是想這麼做。」她的聲音微微顫抖,但語氣中帶著一股原始的衝動,像一頭被困住的野獸,渴望衝破牢籠。

曉琪的腦海中閃過父母可能的反應,父親的嚴厲斥責,母親的眼淚和失望,她的心臟加速跳動,卻也感受到一股解放的快感。這是她第一次承認不確定,卻也堅守自己的選擇。

王心怡諮商師的眼神柔和下來,她微微傾身,像是怕驚動一隻受傷的鳥。「曉琪,妳的誠實讓我感動。這是成長的關鍵一步承認不確定性,並選擇前進。記住,準備好與否不是絕對的;生活本來就是一場持續的適應。當混亂來臨時,它可能帶來破壞,但也會帶來機會,讓妳更強大。我在這裡,隨時可以幫妳導航這段旅程。妳可以仔細思考問問自己『當反彈發生時,妳能尋找什麼支持系統?是小默?是小慈?還是這裡?』」她的話語如溫水般包裹著曉琪,讓她感覺到一股安全感,心怡的專業不只在於分析,還在於提供實際的指引,她的手輕輕放在桌上,象徵著穩定的錨點。

曉琪聽著心怡諮商師的話,胸口的那團結緩慢舒展開來。她點點頭,接著說:「好的,我回去會好好思考。另外妳問我剛剛當我說出『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時,是不是也在為自己尋找認同?這是健康的動機,還是出於證明給別人看的需要?我想都有吧!各一半一半,我想也是一種信念。」她的嘴角浮現一絲自嘲的笑意,她回想自己小時候總是努力取悅父母,現在卻在用行動證明價值,這是延續,卻也不同。她感覺到一股複雜的情緒一半是自省,一半是接受,這讓她更接近真實的自己。

王心怡諮商師點頭,眼神中帶著讚賞。「妳很敏銳,能認出動機的雙重性,這是自我覺察的進步。健康的動機通常來自內在的價值,而非外部的認可。當妳說各一半一半時,這很正常,我們總是帶著過去的陰影前進。但信念是強大的武器,它能轉化動機,讓證明給別人看的需要,變成為自己而戰的動力。第二個妳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試著問自己『如果沒有父母的眼光,或者申訴的結果,你還會這麼做嗎?』這能幫助你釐清內在的驅動力。」她停頓,給曉琪空間消化,內心她知道,這是療癒的核心從依賴到自主。

曉琪聽完之後點點,接著曉琪輕輕呼出一口氣,眼神變得柔和。她說:「這兩個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我回去會好好思考的。另外,健康的關係應該是互相支持,而非一方成為對方的救贖。這句話很棒,我會把它內化成我的力量,謝謝妳,心怡諮商師。」她的聲音充滿感激,像一朵花在雨後綻放,她感覺到一股輕盈,像是卸下了一層重擔。內心,她開始反芻這句話,想像和小慈的互動,不再是拯救者,而是夥伴。

王心怡諮商師微笑,眼神溫暖如陽光。「不客氣,曉琪。這是我們共同的旅程,我很高興你能接納這些想法。記住,關係的平衡需要時間建立,你可以從小步驟開始,比如在下次和小慈見面時,分享妳自己的感受,而非只問她的狀況。這會強化妳們的連結,也讓妳更自在。今天的對話很豐富,時間到了我們可以到此結束。」她的話語如一首輕柔的樂章,結束這場會談,留下空間讓曉琪反思。

王心怡諮商師輕輕站起身,目光柔和地落在曉琪身上,她看見曉琪正慢慢將記事本和筆放進包包,手指微微顫抖,彷彿在整理的不只是物品,更是內心的碎片。心怡諮商師耐心等待,胸口升起一股溫暖的感覺,她知道,這一刻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她走近門邊,伸手輕輕轉動門把,門緩緩打開。她微微一笑,眼神中充滿鼓勵和關懷,「曉琪,記得照顧好自己。下次見面時,我期待聽到妳的進展。」她的聲音如微風般輕柔,卻帶著堅定的支撐,讓曉琪感覺到一股無形的擁抱。

曉琪站起來,肩膀微微挺直,她深吸一口氣,將包包挎上肩頭。聽見心怡諮商師的話,她抬起頭,眼神堅定,嘴角勾起一絲微笑,「謝謝妳,心怡諮商師。我會的,我們下次見。」她的笑容如晨光初現,透露出內心的決心,儘管心底仍有漣漪在晃動,她選擇以這份力量面對前方。轉身離開時,曉琪的步伐輕快了些,背影在門檻上拉出一道長影,她心想,接下來的行動將是考驗,但也將是蛻變的關鍵。

晚上,曉琪和小慈表姊推開小默飲品店的門,店內燈光溫暖,咖啡香氣和輕柔的爵士樂交織成一張舒適的網,試圖緩和三人即將展開的緊張討論。

她們找了個角落的圓桌坐下,小默已經在等著,他脫下圍裙,端來三杯熱騰騰的熱卡布,蒸汽在杯口升起,像一絲絲安撫的煙霧。「來,先喝點東西,」小默說,聲音低沉而穩重,他拉了張椅子加入,眼神中帶著支持。

小慈從包包裡取出手機,屏幕光暈映照在她略顯蒼白的臉上。她深吸一口氣,將手機遞給曉琪和小默,「這是心理師透過諮商所傳來的訊息,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它讓我很不舒服。」她的手指微微顫抖,握著杯子的手掌滲出汗水,內心翻騰著一股複雜的情緒,羞愧、憤怒,還有對自我的懷疑。

曉琪接過手機,點開訊息,內容清楚顯示:
「小慈您好,聽櫃臺轉述妳誤解了我,這可真讓我意外,因為我一直覺得我們之間的關係是那麼牢固又可靠。回想那些日子,妳不是總是對我表達感謝嗎?還說我多麼專業多麼貼心?那些時刻讓我確信我的方法和關心完全是為了妳好,我從未懷疑過我的判斷。

說到那本書,我記得當初是妳自己先提起妳和那個角色的相似之處,我只是輕輕點出一些連結而已。別忘了,當時妳並沒有明確說不願意談論,為什麼現在妳要扭曲事實說我主動提起?或許是妳自己太過敏感了,從書裡面的主角自殺接著聯想到作者的自殺後,腦袋開始胡思亂想。但是我可沒做錯什麼,我本意是想幫助妳反思,不是要害妳難過。如果妳真的一度有輕生念頭,那可能是妳原來的心理問題在作祟,不是我的責任。話說回來,對於諮商心理師這個身分我雖然沒有失職的地方,但我也還是真心真意地向小慈妳深深抱歉跟對不起……。

小慈,妳本來就很優秀,但有時候妳實在是太容易神經兮兮了。為什麼不能多想想正面的東西?像我這樣的好意,妳卻非要解讀成負面。試著放輕鬆吧,世界不總是那麼黑暗的。」

讀完後,曉琪的眉頭緊鎖,一股怒火從胸口竄起,她強壓下衝動,轉頭看向小默,等待他的專業意見。小慈則低頭盯著咖啡杯,嘴唇微微顫動,她感覺到這則訊息像一根針,刺進舊傷口,讓她再次質疑自己的判斷。

小默拿過手機,快速掃視一遍,然後重重嘆氣,眼神變得銳利。「這是典型的煤氣燈效應,」他說,聲音中帶著冷靜的憤慨,「真爛的心理師,竟然使用這種手法。他在這裡試圖扭曲事實,讓你懷疑自己的記憶和感受。看這句『妳自己先提起』,他是在推卸責任,忽略了專業界線;還有『太容易神經兮兮了』,這是赤裸裸的貶低和羞辱。這種操弄是為了讓受害者自我否定,進而放棄抗爭。這絕對要截圖當證據,我們可以加進申訴書裡,證明他的不專業行為。」小默從口袋裡拿出筆記本,翻開一頁,開始記下重點,「小慈,趕快截圖保存。這樣在申訴時,就能用來證實他的操守問題。」

小慈點頭,動作有些機械,她打開手機相機,快速截圖並存檔,胸口的那團結緩慢散開,取而代之的是解脫感。「謝謝你,小默,」她說,聲音稍稍堅定,「看到這個訊息時,我真的很混亂,覺得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但你的分析讓我清楚,這不是我的錯。」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感激,她回想過去的諮商,心理師的言語如同一張蜘蛛網,纏繞著她,讓她難以呼吸。

曉琪伸手輕輕握住小慈的手,傳遞力量,「我們都在這裡支持你,這是重要證據,能讓申訴更有力。來,我們繼續研擬申訴書。」她打開自己的記事本,筆尖在紙上劃過,列出事件經過、證據清單和依據。「小默,你對這方面比較熟,可以幫我們結構化申訴書的內容嗎?從事實描述開始,然後是影響和要求。」

小默點頭,靠向前,「當然。先寫清楚事件經過,包括日期、細節和證據;然後描述對小慈的心理影響,比如加劇憂鬱和輕生念頭;記得要客觀,附上所有證據,包括這個截圖、Google評論回應。」咖啡廳的燈光在他們三人身上投下柔和的影子,空氣中瀰漫著決心的氣息,他們彎腰專注在桌上的討論,筆尖摩擦紙張的聲音如戰鼓。

三人圍著圓桌,咖啡的熱氣緩緩上升,彷彿在稀釋空氣中的緊張。曉琪打開記事本,筆尖懸停在紙上,她深吸一口氣,眼神掃過小慈和小默,「關於取得病歷證明,證實表姊在諮商前沒有輕生記錄,這一點比想像中還難。需要仔細評估,還得跟醫師說明目的是為了釐清醫療糾紛,這個舉證實在太複雜太難搞了,我覺得我們應該放棄。」她的聲音帶著疲憊的現實感,手指輕敲桌子,掌心微微出汗,她回想自己查過的資料,心理諮商糾紛的蒐證門檻高得令人洩氣,像一堵無形的牆,將受害者阻隔在外。

小慈點頭,眼神中閃過一絲解脫,卻也夾雜著無奈。她抿了口咖啡,杯子在她手中微微顫抖,「是啊,心理諮商糾紛真的很難蒐證。個案要替自己申訴,簡直像在跟一整個諮商體系對抗。沒有實體證據,公會或政府很難受理,我之前就試過了,結果只讓自己更沮喪。」她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感覺到那段過去的創傷又隱隱作痛,但小默和曉琪的存在,讓她不那麼孤單。

小默靠在椅背上,眉頭緊鎖,他翻開筆記本,語氣專業而堅定,「沒錯,病歷證明太難搞,我們別白費力氣。幸好我們還有其他強有力的證據。比方說,Google評論的公開回應和LINE訊息的截圖。讓我們一一詳細分析,列出他們違反的原則,然後整合起來。」

他拿起筆,開始在紙上劃分清單,「首先,Google評論中,諮商所回應時公開了個案診斷,說小慈有重度憂鬱症和輕生念頭,這嚴重違反了保密原則。根據《心理及諮商相關專業倫理準則》,心理師必須保護個案隱私,不得在公開場合透露診斷細節。這不僅是道德失當,還可能構成法律責任。」小默的聲音如一把鋒利的刀,切割著事實,他抬頭看著小慈,「這點對我們很有利,因為他們自己暴露了問題。」

曉琪接著說,語氣中帶著一股義憤,她的手在空中比劃,強調每一個點,「對啊,還有無傷害原則。他們在回應中推卸責任,說問題是小慈原有的心理狀況,不是心理師造成的。這完全忽略了心理師的責任應該評估風險,避免引發危機。心理師提及自殺主題,卻沒有妥善處理,結果加劇了小慈的創傷,這是明顯的專業失誤。」

她停頓了一下「再來是專業能力與界線。心理師不該用主觀判斷批評個案,比如說小慈『太容易神經兮兮了』,這是越界行為,破壞了諮商的信任關係。還有不當的專業辯解,他們試圖扭曲事實,讓個案自我懷疑,這種煤氣燈效應正是LINE訊息的最佳例子。」

小慈聽著,胸口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她點頭,「LINE訊息裡,他說我自己先提起書籍,卻忽略了當時我的脆弱狀態。他用道歉來掩飾,但實際上是繼續攻擊,這絕對是煤氣燈效應。這種手法讓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在無理取鬧。」她的聲音微微顫抖,眼眶泛紅,但她強忍著,眼光投向小默和曉琪,感覺到一股力量,「這則訊息證明瞭他們的不專業,特別是推卸責任的部分,違反了倫理標準。」

小默快速記下,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完美,我們把這些整合起來。列出違反原則的清單:一、無傷害原則:心理師言行加劇個案危機;二、專業能力與界線:越界批評個案,扭曲事實;三、保密原則:公開個案診斷;四、推卸責任:拒絕承擔過失;五、不當辯解:使用煤氣燈效應操控個案。」他合上筆記本,眼神閃爍,「現在,關於申訴管道。幸好衛福部和地方衛生局不像諮商心理師公會那樣麻煩,不用寄實體申訴書,直接用網路申訴就可以。我們去他們的網站,填寫表格,附上證據圖片當附件。」

曉琪打開筆電,連上咖啡廳的Wi-Fi,畫面反射在她堅定的眼神中,「對,我們現在就做。證據有Google評論截圖、LINE訊息截圖,還有小慈提供的諮商同意書和收據。我們把這些掃描或拍照,準備好。」

她找到衛福部、地方衛生局的申訴頁面,填寫資訊。

小慈和小默湊過來,幫忙檢查細節。小慈說,「我可以提供更多細節,比如當時的感受和後續影響。」她的聲音漸漸穩定了,感覺到這次行動讓她重新掌控命運。

三人合力完成兩份申訴書。曉琪點擊提交,她長長吐出一口氣,肩膀鬆弛下來,「完成了!衛福部和地方衛生局的申訴都送出去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接下來就等他們回應,審查是否成案。」她的嘴角浮現一絲笑容,卻也隱隱擔憊,萬一被駁回呢?但她壓下那股不安,轉頭看著小慈,「這是個好開始,表姊。」

小慈點頭,眼中閃過淚光,「是啊,謝謝你們,我覺得輕鬆多了。」小默則拍拍曉琪的肩膀,「不錯的團隊合作。記得保存所有紀錄,萬一有後續,我們還能跟進。」咖啡廳的燈光柔和,三人舉杯輕碰,咖啡的苦澀中帶著一絲甜意,預示著未知的未來。

(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攝手&寫手marsha小潤
102會員
313內容數
心靈受重創後碎成無數碎片,從創傷慢慢修復自己的心之路。 在癒療自己的過程中,我是攝手也是寫手。
2025/08/02
「在妳的心中,孝順是什麼意思?是完全聽從父母的話,還是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愛他們、關心他們?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父母對孝順的定義可能和妳不同。重要的是,妳要找到自己能接受、也覺得對得起良心的平衡點。妳可以嘗試從小事開始,像是分享自己的感受,而非強迫改變他們。」
Thumbnail
2025/08/02
「在妳的心中,孝順是什麼意思?是完全聽從父母的話,還是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愛他們、關心他們?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父母對孝順的定義可能和妳不同。重要的是,妳要找到自己能接受、也覺得對得起良心的平衡點。妳可以嘗試從小事開始,像是分享自己的感受,而非強迫改變他們。」
Thumbnail
2025/08/01
「我們來談談自我獎勵系統。這是增強正面行為的絕佳方式,讓妳每一步進展都得到肯定。比方說,當妳成功和同事簡單聊天後,設定一個小獎勵,比如買杯愛喝的熱卡布或花時間看一本喜愛的小說。這樣能讓大腦連結社交與愉悅,逐漸增加參加活動的動機,而不是只看到風險。」
Thumbnail
2025/08/01
「我們來談談自我獎勵系統。這是增強正面行為的絕佳方式,讓妳每一步進展都得到肯定。比方說,當妳成功和同事簡單聊天後,設定一個小獎勵,比如買杯愛喝的熱卡布或花時間看一本喜愛的小說。這樣能讓大腦連結社交與愉悅,逐漸增加參加活動的動機,而不是只看到風險。」
Thumbnail
2025/07/30
心之語小說創作目的是為了探討更深層的議題。 例如: 個案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面對心理諮商時,個案應該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心理諮商的侷限性: 心理諮商並非萬能,有其侷限性。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侷限性,並且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
Thumbnail
2025/07/30
心之語小說創作目的是為了探討更深層的議題。 例如: 個案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面對心理諮商時,個案應該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心理諮商的侷限性: 心理諮商並非萬能,有其侷限性。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侷限性,並且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放鬆的人會生種種異象,譬如說,窺探別人的內心世界,察覺到誰難以言明的痛苦和無助。這時候該怎麼才好呢,不少人會問。問是正常的,遇上了不尋常的狀況,自然無法用常理解決。 心懷祝福,該說出口的言語自然會浮現,我答。
Thumbnail
放鬆的人會生種種異象,譬如說,窺探別人的內心世界,察覺到誰難以言明的痛苦和無助。這時候該怎麼才好呢,不少人會問。問是正常的,遇上了不尋常的狀況,自然無法用常理解決。 心懷祝福,該說出口的言語自然會浮現,我答。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十、二十一、二十六、二十七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十、二十一、二十六、二十七章 (摘錄)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決定進行一次自我探索之旅,與新的心理師展開短暫的晤談。隨著晤談的進行,心理師的陪伴讓作者在困惑中找到自我,並清晰看見問題的核心。儘管議題困難,作者決定慢慢練習,逐步面對人生的挑戰。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決定進行一次自我探索之旅,與新的心理師展開短暫的晤談。隨著晤談的進行,心理師的陪伴讓作者在困惑中找到自我,並清晰看見問題的核心。儘管議題困難,作者決定慢慢練習,逐步面對人生的挑戰。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十六、十八、十九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十六、十八、十九章 (摘錄)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試著自我對話整理內心的混亂,並努力接納自己的聲音。面對情感糾結,她經常覺察與整理,但接納自己並不容易,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歷程。雖然外人不理解她的鑽牛角尖,但這是她內在成長和對抗小鬱的過程。曉錄下自己的想法,回聽時發現自己既可愛又勇敢。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試著自我對話整理內心的混亂,並努力接納自己的聲音。面對情感糾結,她經常覺察與整理,但接納自己並不容易,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歷程。雖然外人不理解她的鑽牛角尖,但這是她內在成長和對抗小鬱的過程。曉錄下自己的想法,回聽時發現自己既可愛又勇敢。
Thumbnail
『請允許自己的任何情緒,允許自己好好做自己』 前一陣子讀完了靈魂的出生前計畫這本書。自己有時還是會被情緒拉進低潮而陷在裡面,最近陷下去的時候往往會想到書裡的內容,再慢慢引導自己感受它們,讓自己接住它讓它好好發洩,那些情緒就能得到療癒。 「為什麼我會遭遇這樣的經歷呢?」 有時候也不知
Thumbnail
『請允許自己的任何情緒,允許自己好好做自己』 前一陣子讀完了靈魂的出生前計畫這本書。自己有時還是會被情緒拉進低潮而陷在裡面,最近陷下去的時候往往會想到書裡的內容,再慢慢引導自己感受它們,讓自己接住它讓它好好發洩,那些情緒就能得到療癒。 「為什麼我會遭遇這樣的經歷呢?」 有時候也不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